程莉霏
摘 要:單元教學相較傳統課時教學有更強的邏輯性,能夠實現碎片化知識整合,讓學生更容易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提升教學層次,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效果。單元作業設計是完成單元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托,能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核心概念,同時通過單元作業的反饋情況,幫助教師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首先對高中生物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體現進行探討,從而對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生物學單元作業設計進行分析。希望通過研究能夠為高中生物學單元作業設計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單元作業設計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了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研究和社會責任四個維度,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要求生物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不是幾節生物課就能夠做到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需要教師在單元教學設計時能夠實現系統化、整體化和結構化。在單元教學設計中,作業設計是一項重要內容,單元作業設計更具有系統性,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以生命的結構基礎為例,對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生物學單元作業設計進行研究。
一、高中生物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體現
新課標要求對學生評價方式多元化,在對學生進行筆試測驗的同時,也要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豐富評價方式,注重過程性評價。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認識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也對作業的形式進行積極創新,使其能夠真正符合核心素養的培養理念,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得到了核心素養的提升,而生物學中的核心素養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生命觀念
生命觀念是指分析生命現象后經過實證過程而產生的觀點,能夠幫助人們去理解相應范圍內的現象,具體包含了進化、穩態、結構功能、物質和能量觀等,從而更好地認識生命世界和生命現象。因此在高中生物學單元作業設計時,應該幫助學生形成生命觀念,主要任務是對生命系統的結構功能進行研究,并通過整合各個學科的知識更好地理解生命系統。概括來講,生物學的主要目的是對生命的本質進行理解和認識,生命觀念的形成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概念,通過合理的單元作業設計來增強學生對生命觀念的理解。
2.理性思維
理性思維是以邏輯推理和證據為基礎所形成的一種思維,這種思維不僅有明確的方向,也有足夠的思維依據,能夠對事物進行合理的分析、觀察和概括。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應該積極培養這種思維,通過演繹推理、歸納概括以及批判思維的方式理解生命現象。生物學的單元作業設計應該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理性思維,認識事物的規律和內部聯系??梢哉f理性思維屬于感性思維的一種飛躍,所以重視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3.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是形成理性思維和生命觀念的主要途徑,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它能讓學生更好地發覺世界存在的生物現象,通過實驗、設計、觀察等方式來逐漸提升自身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生物學單元作業設計應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目的,生物學本身就屬于實驗學科,很多生物原理的形成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能夠幫助他們理解概念的同時,也能激發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此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深刻體會科學家科學研究中的艱辛,從而學習科學家持之以恒的精神。
4.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指通過利用生物學知識討論社會現象,并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產或者生活中的問題。從學生角度來看,應該關注日常生活中與生物學相關的社會議題,并參加討論,積極宣傳關愛生命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所處地區的實際情況開展實踐活動,嘗試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學相關問題。在進行高中生物學單元作業設計時,應重視培養學生社會責任,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對生物學概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能夠運用生物學原理解釋社會現象。在學習生物學的同時,學生也從中獲得了關于環保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并可通過這些知識來解釋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這對于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有著一定的幫助。
二、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生物學單元作業設計案例分析
1.將問題作為導向來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
概念的學習起始于問題,也就是說概念是在對問題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科學思維的過程。在高中生物學單元作業設計中,問題的設計應該以單元核心為基礎,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建立核心概念,從而獲得學科思維的發展。問題的合理設計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并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學生的認識水平,同時要考慮問題的語言描述。其次,要確保問題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對教材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來設計問題,例如,在生命基礎結構這一單元中可設計下列問題:組成細胞膜的化合物分別有哪些?這些化合物如何組成了細胞膜?細胞膜為什么具有流動性?細胞膜功能和結構之間的聯系?細胞膜怎樣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細胞膜中的膜結構分別有著什么樣的功能和結構?細胞膜結構在組成結構上是否存在著聯系?結合上述問題進行單元作業設計,使其更加具有針對性,具體可以通過資料收集或者書面作業等不同的形式來進行作業設計,注意材料分析和問題情境的應用,以達到激發學生思維的效果,讓學生能夠學會在問題情境中運用所學的知識,防止出現思維僵化的情況。資料收集類型的作業需要對查找資料時的關鍵詞進行明確,幫助學生更加高效率地完成作業,對學生的信息收集、信息歸納、信息分析的能力進行鍛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結合問題布置學生分組去收集資料,并在這個過程中交流討論。學生在完成作業時,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加深對核心概念的理解,對已經學習的內容進行鞏固。與此同時,學生還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對所學內容產生新的疑問,從而進一步思考和探究,這對于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2.將概念作為基礎來促進觀念的形成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以核心概念為載體、以核心概念為中心來逐步展開教材中的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應圍繞核心概念來進行,只有真正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才能夠建立生命觀念。生命基礎結構的核心概念是“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核心概念就包含了兩個重要概念,重要概念又包含了多個次位概念,相互之間有著層層遞進的關系,無論是重要概念還是核心概念的形式都需要以次位概念的學習為基礎。教師進行單元作業設計時,首先應了解本章核心概念及相關內容的安排,以此為核心在對學情和教材進行分析的前提下,根據課程標準中的次位概念學習要求明確單元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為指導來開展單元作業設計。具體可將單元拆分,每組指向一個次位概念,通過這種方式來突出作業重點,有利于學生對重點內容進行理解和鞏固,并與教學目標有著很高的一致性,符合課標要求,有著很強的導向性,幫助學生加深概念理解,逐步形成生命觀念。
3.將重點內容作為立足點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通過科學探究的過程能夠加深學生對概念的認識和理解,從而逐步形成生命觀念,同時也對學科思維能力進行了提升。想要實現這一點,需要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探究性學習不一定非要在課堂上開展,在作業中也同樣可以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那么教師在進行單元作業設計時,應該對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引起足夠的重視,進行探究性作業的設計。科學研究的核心在于對其中的主要概念進行學習,在設計前要對教學重點進行明確,例如,生命基礎結構這一單元中的重點是細胞膜、細胞核和細胞器的結構功能,同時也包括了細胞結構的分工合作,以此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探究性的作業,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作業形式可以是調查研究、模型構建、方案設計等,也可以是情境分析習題。在完成探究作業時,學生親身體驗并尋找證據,論證產生的新問題,更深入地認識重要概念及生命現象本質,提升科學探究能力。例如,結合本單元的重難點內容可布置學生先搭建單元知識框架,然后構建思維導圖。
4.運用科學現象和研究過程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關于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實際上應該將這部分內容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而是需要高中生物教師長時間地關注相關的社會議題,并對其進行分析和探討,這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策略。同時教師可以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融入作業設計當中,這需要首先分析教材,結合社會現象找到合理的切入點,與本單元內容進行連接,從而對社會議題產生更深刻的理解。以此為基礎選擇的作業素材,既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生命基礎結構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就可以將“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這一名言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達到好的效果。在這種類型的單元作業當中,需要鼓勵學生進行觀點的表達和交流,通過他們相互之間的思維碰撞來對所學的概念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從而逐漸形成生命觀念。
總而言之,學生在完成單元作業的過程中,除了實現知識的梳理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單元作業設計的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知識考查的層面,而應該兼顧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賀煥婷.基于選考的高中生物學單元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8.
[2]鄭玲玲.高中生物學分層性作業設計[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2):109-111.
[3]閆白洋,王穎,唐夢蕓.基于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單元作業設計:以“生物工程”單元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9(8):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