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
〔摘要〕網絡在我國青少年中的普及率在不斷提高,“觸網”年齡不斷降低,部分青少年出現了網絡成癮問題。青少年正處于身心急速變化的特殊時期,網絡成癮影響著他們的學業和生活。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網絡成癮的現狀、影響因素,并從學校和家庭兩方面提出了預防對策。
〔關鍵詞〕網絡成癮;問題行為;家庭教育;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17-0052-02
一、青少年網絡成癮的現狀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建設的主力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意味著未來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對于青少年來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預防不良問題行為,擁有健康的身心狀態,對個人和社會都是必要的。
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的調查顯示,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9.2%,顯著高于我國總體互聯網普及率(64.5%)[1]。并且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互聯網的人數比例達78%,首次觸網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6~10歲。中國青少年網癮調查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青少年網絡成癮人數約占青少年網民總數的14.1%[2]。互聯網已經融入未成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未成年人的心智不成熟,鑒別能力弱,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能力都較差,容易出現網絡沉迷的現象,情況嚴重的還會造成網絡成癮。
網絡成癮是指人們對于網絡產生過度的依賴現象,缺乏正確的認知,其實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行為控制障礙。網絡成癮者無法抵抗網絡的誘惑,長期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在網上,并且對其自身學習、工作、生活以及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3]。調查數據顯示,未成年人對網站視頻、短視頻、二次元文化、網絡文學、直播和論壇的使用已十分普遍,尤其是使用視頻類APP的未成年人已占其總人數的六成以上。這種由短視頻和簡短的文章組成的碎片化的互聯網信息,正吸引著青少年群體的目光,他們喜歡這種片面化、娛樂化及可以快速更換的碎片化信息。但青少年的認知能力還處在不斷發展的時期,不斷追尋新鮮刺激促使多巴胺的閾限不斷升高,從而造成網絡沉迷行為,使他們很難再專注于當下的日常學習。這種對信息的快速淺顯的認知處理方式,也容易使青少年缺乏對信息及對問題的深度理解與認識,形成不良學習行為和習慣。
另外,也有大量的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游戲,在游戲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和社會交往。互聯網的環境越發復雜,內容多樣,沒有嚴格的規定和限制,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尚未完全成熟,判斷能力有限,易受到色情、暴力等信息的影響,從而產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同時,伴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以及網絡運用便捷程度的不斷提升,互聯網在我國農村地區也逐步發展起來。與農村地區單一的現實環境相比,豐富的網絡世界更加容易吸引農村青少年及留守兒童,而農村地區的家長對于網癮的認知及重視程度低,家庭與學校的管制力度不足,導致農村地區青少年更易出現網絡成癮 [4]。
二、影響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因素
基于我國龐大的青少年人口數量,以及網絡成癮給青少年身心發展帶來的危害,解決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對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是對其進行預防或干預的基礎。
(一)個體因素
從青少年的網絡普及率與首次觸網年齡來看,當下的青少年已基本屬于網絡時代的原住民,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娛樂更是離不開互聯網。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快速階段,認知、思維和情感等方面都在不斷地發展,對新事物好奇且容易接受,注意力也容易受到新鮮事物的吸引,渴望友誼,尋求他人認同,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我約束能力都較差[5]。其中一些具有自我中心、孤獨、抑郁、敵意及易沖突等人格特征的青少年更容易依賴虛擬網絡。當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著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遇到困難和問題時,部分青少年無法合理地應對和調節心理壓力,會將現實生活中難以滿足的需求投射到虛擬的網絡中去,以此來逃避問題和壓力,導致網絡成癮行為。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的港灣,給予青少年安全感的同時也指引著青少年的成長。家長對于網絡的態度及對于網絡成癮的認知及重視程度,影響著青少年的網絡行為。家庭的不和諧也是造成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之一。不和諧的家庭給予不了青少年足夠的關心與安全感,部分青少年甚至還會受到傷害,因此將現實生活中的失落投射到虛擬網絡中,尋求安慰。例如,一些家長和孩子缺乏溝通與交流,家庭氛圍冷漠,會導致青少年依賴和沉迷于網絡,逃避問題和壓力。還有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期待過高,孩子承受的壓力過大,不愿跟父母溝通和交流,出現逆反情緒,進而沉迷于網絡,在網絡中尋求認同感和成就感。
(三)學校因素
學校是青少年活動的主要場所,預防青少年沉迷網絡,養成良好的習慣與行為,是學校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學校對于網絡成癮的監管及重視不夠,對青少年的網絡行為未能給予及時、科學的引導,學習生活較為枯燥,課外活動不多,而網絡世界豐富多樣,青少年就容易被吸引,沉迷其中。
三、青少年網絡成癮的預防對策
網絡成癮會造成青少年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下降以及自我封閉等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學校、家庭應加強預防網絡成癮的宣傳教育,加強青少年對于網絡成癮危害的認識。
(一)學校加強監管
學校作為青少年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對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著巨大影響。學校應積極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引導青少年建立科學的網絡認知觀。及時了解和關注青少年的心理狀況,及早發現他們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并給予引導和幫助。首先,應當重視網絡成癮問題,加強對于網絡成癮危害的宣傳,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其次,應加強對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的監督。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里度過,教師與學生長期生活在共同的環境中,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可能存在的網絡成癮傾向,做到及早提醒及早處理。再次,學校應增加戶外類型的課程或作業,加強社團建設,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加強體育鍛煉,將學生的注意力從網絡拉回到現實的日常生活中。最后,學校應協同家庭,做好青少年網絡成癮的管理,嚴格控制手機、電腦的使用。
(二)改善和提高家庭教育
首先,家長應提高對于網絡成癮問題的重視程度,監督孩子的上網時長,配合學校做到及早發現、關注及處理。互聯網時代網絡的影響無處不在,家長須認識到網絡成癮問題的危害。首先,父母在監督青少年使用網絡的同時,應以身作則,不沉迷于網絡,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引導和帶動孩子合理使用網絡。其次,父母應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關注孩子的身心狀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理解,多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給予他們足夠的安全感和信心。最后,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權,讓他們學會管理和約束自身的行為,培養責任感。
四、總結
總之,對于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學校應給予積極的關注,早發現早處理。家長也應監督孩子的網絡使用時長,加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給予青少年足夠的安全感和信心。家校配合,使青少年認識到網絡成癮的危害,時常反省自己的網絡行為,提高自我辨別力,提升自我管理及自我約束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遠離網絡成癮。
參考文獻
[1]季為民,沈杰.2020年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9年中國青少年網癮調查報告[R].
[3]鄧驗, 曾長秋.? 青少年網絡成癮研究綜述[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2):90-93.
[4]鄭偉. 農村留守兒童網絡成癮原因和干預策略[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32(4):86-89.
[5]程亮.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心理機制及其矯治[J].當代教育科學,2003(23):42-44.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大連,116029)
編輯/張國憲 終校/劉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