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天材
摘 要:經過小學階段的啟蒙教育,初中體育教學目標更加注重知識的延伸和應用。新時代背景之下,教育觀念隨之更新。與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不同,在教育體系深化改革過程中,體育學科已不再拘泥于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教學重點,而將品德教育、心理健康以及運動素養三者相融合,多管齊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滿足其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需求。圍繞當前初中體育課堂實踐,探究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體育;“互聯網+”;游戲教學
在以往的初中教學中,體育學科常常處于被忽略的地位,受天氣的影響或者文化學科課程的占用,學生往往無法完成系統化的體育學習。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體育學科的教學方法也有所創新,在注重與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的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以個人身體素質為基準,進行針對性教學,融入游戲化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差異化的運動需求,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以下從初中體育教學目標入手,深入闡述教學隊伍素質、教學方法、課程實操等方面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的核心價值。
一、打造高質量教學隊伍,依托“互聯網+”教學模式,激發學習興趣
與其他學科相比,體育學科強調戶外教學,側重實操性。傳統的課程內容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模式,使其無法立體地掌握核心動作的要領。在互聯網發展日趨成熟之下,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需從自身出發,強化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側重學生心理健康的疏導,同時可通過多媒體技術對課程進行多樣化設計,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積累專業教學經驗,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只有具備專業的學科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才能精準地把握課程的進度,提升教學質量。在體育學科的教學中,教師不但需要對各類運動項目的相關知識了如指掌,還需要熟知每個動作的規范標準,在課堂上對應示范。與此同時,在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學生心理的疏導,培養學生團隊凝聚力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2.優化課程設計,激發學習興趣。受天氣的影響,在遇到陰雨天氣時,體育課程就會遷移到室內進行教學。以往的教學依賴于課本的片面知識,而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成熟及應用,“互聯網+”教學方式豐富了教學工具。例如,在進行足球教學時,在室內可通過觀看足球示范短片,詳細分解動作的規范和賽制,強化學生立體式記憶;也可通過播放足球運動的發展歷程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延伸書本知識,以此優化傳統教學的課程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注重學生差異化發展特點,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體育學科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基本的要求,而學生個體的發展存在差異化,統一的課堂教學內容與多樣化的興趣無法達成統一。尤其男女生先天生理結構的不同,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多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整體的參與度,完成教學目標。
1.豐富游戲教學方式,增加課堂趣味性。體育運動需要全身的協調配合,不同的運動項目有相應的技巧。只有規范的動作才符合賽制要求,通過游戲拆解核心動作,重點講解階段課程;可強化對這些核心動作的重點講解和針對性的點評,從而規范整套運動動作,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例如,在籃球教學過程中,可將學生分組,進行彎道運球訓練,這樣不但能夠提升學生運動過程中的協調能力,而且能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其次,枯燥乏味的動作復習讓整個課堂顯得呆板無趣,此時就需要融合對應的游戲,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強化核心動作的反復訓練,均衡身體整體體力,緩和訓練強度,從而確保學生對核心知識點的掌握,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2.對學生開展差異化教學,平衡課程難度。體育運動對學生的耐力和體力都有著極高的要求。男生、女生由于生理結構的不同,對運動核心技巧的掌握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在訓練時需要兼顧學生的心理因素,平衡課程難度,男女分組進行不同項目的訓練,提升全體學生的參與度。
3.提倡小組合作,提高團隊凝聚力。運動項目較多,有的項目是對個人體力的考驗,有的項目則依靠團隊的凝聚力取勝。例如,足球教學側重的就是團隊之間的配合。此時,小組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就考驗著團隊的協作力。分組對抗訓練能夠加強核心動作的實操演練,還能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
三、組織科學比賽活動,樹立學生自信心,提升其克服困難的能力
體育項目除了強身健體之外,其本質就包含著競技性。比賽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樹立其自信心,還能鍛煉其面對失敗和挫折的抵抗能力,健全其榮辱觀,從而強大其內心世界。
1.舉辦正規比賽,在比拼中建立深厚的友誼?!坝颜x第一,比賽第二”是體育競賽中的核心規則。常規的體育教學只停留在核心動作練習之中,對于賽制并達到實操性的訓練效果。這就需要依托正規科學的賽事,強化學生對各項運動賽制的理解,從而達到實踐演練的目的。
2.嘗試多元化體育運動,讓家庭融入其中。教學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家庭教育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在常規教學之外,學校和父母也可嘗試多元化的體育運動項目,通過舉辦家庭趣味運動會的方式來帶動學生參與,使其充分享受運動的過程,真正對其產生興趣,并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這樣才能實現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中,學校不僅要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更應該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品德素養、健康素養、運動素養三者的融合,通過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明確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組織科學比賽等有效途徑來完善學科綜合考評機制,提升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激發其學習體育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周曉.提升學生體育素養[J].青少年體育,2019(2):54-55.
[2]王玉濤.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研究[J].才智,2017(26):123.
[3]徐剛強.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7(5):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