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東
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升,讓學生在今后的社會競爭中占據優勢,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運用能滿足這一要求,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實踐策略
作為新課程標準大力推崇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由于部分教師缺乏經驗,不能科學合理地組織、設計、調控和評價小組合作學習,導致其流于形式,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目前如何將小組合作學習更好地實踐于初中英語教學,已經成為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科學劃分小組
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成績、性格特點、智力發育等方面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教師詳細了解和分析學生的特點,秉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確保組內成員的多樣性,避免不公平競爭,促進全體學生的均衡化發展[1]。以“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為例,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英語水平出發,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習本課的重點詞匯及語言知識點,學會利用How do you go to a place或How does he/she go to a place等句型進行組內問答;然后要求各組派代表運用go/get to...by...以及take...a/the...等表達組員的出行方式。通過這樣的小組活動,各組成員能積極配合、相互幫助、及時糾錯,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二、加強調控引導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經常會出現組內成員七嘴八舌的現象,致使課堂氛圍混亂,甚至有些學生不愿思考與討論,一味地坐等組內成員的討論結果。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學生只有將自己的觀點或見解進行充分展現,才能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與英語水平,因此,教師必須要科學合理地進行小組合作,加強調控引導,以便小組成員才能或才智的發揮,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動力[2]。要想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合理性及科學性,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為小組命名,如The Endeavour Group,The Hope Group等,并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步驟加以明確,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意識;或者是明確組內成員分工,要求學生輪流擔任組內的主持人、記錄員、組長等職位,做好本職工作。例如,主持人要對組內成員的發言時間和順序進行合理安排;記錄員要認真記錄組員探討的結果和過程;組長要具備較強的領導意識,合理分工組員。通過科學的引導調控,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會更加有章可循、有理可依,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三、把握合作時機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能活躍課堂氛圍,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實效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需要對合作的時機進行準確把握,如問題的答案極具開放性時、學生對某個話題產生意見分歧時、思考和探究遭遇思維阻礙時、極具表現欲時等。以“Im Watching TV”為例,由于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害怕說不好、擔心學不好,在課堂學習中思考不積極、發言不踴躍,這時教師可以結合本課重難點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環節的設計,即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利用現在進行時進行情境對話,在問答練習中準確把握重點內容,有效突破難點,提高學習自信心和合作意識。
四、優化評價方式
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有利于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既能對學生在學習中取得的進步加以肯定,又能分析與糾正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針對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適當豐富評價內容,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巧設獎懲措施,促進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3]。以“Im more outing than my sister”為例,教師可以從教材中的“3a、3b”練習對各組學習成效進行分析、檢驗、測評,即鼓勵組內成員從句子結構是否正確、形容詞比較級變換是否準確、書寫是否認真等方面進行互評,找出且改正低級錯誤;然后利用打分制的方式評價各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及結果,獎勵表現好的小組,口頭鼓勵表現欠缺的小組,促進各組之間的良性競爭。通過這樣的教學評價,學生會更加關注合作學習的過程,強化合作學習意識,確保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順利推進。
總之,作為一種新穎有趣的教學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較高的實踐價值,需要教師從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合理劃分小組、加強調控引導、準確把握合作時機、優化教學評價等方式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強化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為教學注入活力,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連純耿.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策略[J].文淵(中學版),2019(4):276.
[2]田英.談新課改下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開展策略[J].讀與寫,2020,17(31):146.
[3]吳雅娜.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20(5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