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美
摘 要:對于物理這門課程,學生在初中階段是初次接觸,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來為初中生奠定堅實的物理基礎。物理是一門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實踐性學科,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注重適時進行教學創新,以此來培養初中生在生活中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主要分析了初中物理創新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創新教學;有效策略
初中物理教師實施創新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初中生在物理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以此來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敏感度。且初中生正處于充滿好奇心的年齡,因此在剛接觸物理這門學科時都會產生濃厚的興趣。為此,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升物理教學的整體效果。
一、創新初中物理教學內容
由于物理是一門與日常生活相聯系的學科,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大多數物理教師會選擇一些合適的物理例子融入教學內容中。但是對此,教師要格外注意篩選恰當的物理教學內容,切不可選擇一些過于高深的物理現象來進行教學。例如,在講解“杠桿原理”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蹺蹺板、指甲刀等作為例子來讓初中生產生認同感,而不是以一些高端技術設備,如工地的施工機器等作為教學內容的切入點,由于后者初中生很難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因此較前者來說更不容易激發學習興趣。在選擇合適的物理教學內容時,教師還應當注意根據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狀態來進行選擇,如果班級整體物理水平較高,那么可以選擇一些較為深入的物理現象;反之則選擇一些簡單易懂的例子來進行教學。篩選合適的物理例子,不但可以創新物理教學內容,還可以豐富物理教學模式,以此來提高物理教學效率[1]。
二、創新初中物理教學方式
受傳統物理教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物理教師在教學時總會過多地參與進學生的實際實驗中,對學生犯下的錯誤和不足進行細致引導。新課改后教師應當盡量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盡量讓初中生面對實驗的錯誤、失敗,并從中總結經驗,從而提高物理學習能力。為此,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首先將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滲透進各個實驗教學過程中,例如,對于實驗目的的確立和實驗步驟的設計,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來讓學生自己制定。教師可以將學生平均分成幾個實驗小組,然后為各小組提供實驗的大致方向,例如,對于電流與磁場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怎樣在實驗中顯示電流與磁場的作用以及猜想大致會得到怎樣的實驗結果,并最終總結出實驗的道具以及實驗的實際過程和步驟。其次,對于實驗的模式,物理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簡單的物理實驗轉變為探究性的物理實驗。簡單的物理實驗只需要得到正確的結果,探究性的物理實驗則是要揭發物理現象形成的原因以及背后的規律。例如,對于初中物理“摩擦力”這一章節的教學來說,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實驗得出結論后繼續提問:“摩擦力的大小都與什么因素有關?理想化的環境下改變哪些條件能夠形成摩擦力為0的狀況?摩擦力若為0又會發生什么呢?”通過這些提問,學生不僅能理解教材中已有的理論,還因此而產生繼續思考教材延伸知識的欲望,從而將被動地進行實驗轉為主動地設計實驗,有效創新了初中物理教學的方式。
三、創新初中物理教學活動
物理這門課程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去探索物質運動的規律,因此,在創新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是開展一些豐富的有效物理實踐活動[2]。而針對物理實踐活動來說,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活動開展時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同時,也要注重活動的可行性、創新性。為此,教師可以創設一些有趣的生活情境來帶領學生探索物理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架設一個小型建筑工地,通過擺放建筑材料、設計建筑形狀等一系列基本的操作活動,讓學生探究這一過程共應用了多少物理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并且通過創設適當的物理情境,教師可以找出初中生較為薄弱的環節和物理知識還比較模糊的章節,以此來進行更加有效的創新性教學。總而言之,良好活動的開展能夠進一步提高物理教學效率,初中物理教師為此要充分重視物理活動的效用,從而為初中生物理實踐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以及中考的影響,初中物理教師為提升教學效果在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究。認知的活動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識基礎上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創新教學時,必須要求學生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在打好基礎后再進行物理創新教學,從而有效地豐富初中生的物理思維,并提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志勝.分析初中物理教學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J].科技資訊,2020(11):88,90.
[2]曲汝英.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探析[J].華夏教師,2020(1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