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
摘要 涉農高職院校農業專業的建設水平應與區域農業產業發展水平相適應。通過分析涉農高職院校農業專業發展的現狀,提出了建立適應農業產業優化升級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加強農業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校企合作激發企業參與農業專業建設的積極性、政府應加大對農業類專業的扶持力度等加強農業專業建設的一系列舉措,以期提高涉農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水平,達到促進區域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 涉農高職院校;農業專業建設;現狀;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6-028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6.075??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hinking of Agricultural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Yuan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Hengyang,Hunan 421005)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agricultural majors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adapted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regional agricultural industry.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propose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specialties,such as establishing a dynamic professional adjustment mechanism adapted to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uble-qualified” teacher team in agricultural major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majors,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support for agricultural major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level of agriculture-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Agriculture-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gricultural specialty construction;Status quo;Development ideas
農業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三個優先發展”的戰略,其中“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首當其沖。發展農業農村根本在于科學科技,重點在于人才培養。而農業專業建設是涉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環節的核心,它直接關系到農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湖南是我國中南部的經濟大省,也是農業強省,自古有著“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農業基礎先天條件較好,現面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在湖南省建設教育強省“十三五規劃”中提出高職教育需要對接區域經濟、特色產業,優化調整學科專業結構,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上主動作為。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一家有著悠久辦學歷史的涉農高職院校,現主動對接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探索在現代農業發展視角下涉農高職院校的農業專業建設與發展的路徑,以提升其與區域農業產業的適應性,使其培養的農業專業人才與湖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步伐相一致,從而提高涉農高職院校的競爭力,為湖南省農業農村可持續健康發展貢獻自身力量[1]。
1 涉農高職院校農業專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1.1 涉農高職院校農業專業的設置與現代農業的發展存在不相適應的狀況
1.1.1 現有農業專業的設置與區域農業產業對接機制不健全。專業設置及對接區域產業發展需要構建高效的政府與高職院校的合作機制。由于政府有關部門缺乏區域農業產業人才的需求預測機制,對區域農業人才培養的標準指導作用不明顯;政府部門有關高職院校與區域農業產業對接政策制定不完善、落實不到位,使得涉農高職院校農業專業設置與調整、農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育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當前農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契合度不高,未能完全達到“產教結合”的教學效果,致使涉農高職院校部分畢業生得不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其次農業企業作為高職院校辦學主體之一的作用發揮不明顯,農業企業與高職院校在農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雙師型”隊伍建設、教學質量監控及產學融合平臺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停于表面。
1.1.2 新的農業專業的增設存在一定盲目性。
涉農高職院校為滿足區域農業產業健康發展的需求,在專業設置上一方面應加強區域農業主導產業例如種養殖業的建設,同時還要針對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主動地對原有農業專業進行調整,培育一批新的農業特色專業。但部分高職院校在新的專業的培育過程中并未在充分調研和研究新興農業產業發展的前景和區域農業人才的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根據現有辦學條件和設備設施來決定開設何種專業。因此農業專業的增設缺乏對專業內涵的提升,對滿足區域農業人才的需求和促進區域農業發展作用有限。
1.1.3 涉農高職院校培養的農業人才質量不能完全滿足農業產業發展的需求。
當前農業發展人才總量明顯不足。但從業人員“老年化、兼職化、學歷低”的現象和農業專業畢業生“下不去、用不上”的現象并存。推敲其成因,高職院?;谧陨淼陌l展規劃,辦學傾向于向綜合性院校方向發展,在專業設置過程中更多地考慮“短、平、快”迎合市場的熱門專業,至于其培養的人才是否為當前農業急需、行業必需反而是次要問題。因此涉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封閉性、盲目性極易出現每年農業專業的畢業生人數眾多,但滿足農業行業人才需求的畢業生卻并不多。根據對農業企業的人才需求調查報告,農業企業不但關注畢業生的專業成績,其工作責任心、溝通協調能力及團隊精神等也是考察的重點。當前農業專業畢業生基本素質符合需求但實踐操作能力仍需提高。
1.2 在“百萬擴招”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傳統的教育教學組織形式亟待改進
2019年中共中央作出“高職院校擴招一百萬”的重大舉措。號召廣大有志青年掌握一技之長以實現人生價值。目前首批入校新生已經進入高職院校進行專業學習。從調研情況來看,農業類高職院校擴招的入學新生中退伍軍人、小農場主、農業企業職員各占一定比例。他們在學習目標、學習能力等各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例如部分學生的實踐知識異常豐富,渴望在農業理論層面上提升自我;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現代農業前沿知識,希望通過提高學歷實現高質量的就業。擴招之后的高職學生對未來發展的定位清晰和明確,學習的主動性、目標性也更強。因此在生源情況發生巨大變化的前提下,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適應現階段高職教育的發展變化。大學課堂已不再是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而是要積極調動學生的興趣并參加到課堂教學中來。涉農高職院校必須立足于現實情況,加大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進創新,從而更好地適應和服務于廣大青年學生學習和成長[2]。
1.3 教學內容和師資隊伍建設不適應當前農業發展的要求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農業生產的新技術、新工藝層出不窮,高職院校的教材內容應逐步更新。雖然專業教材的內容應該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但應及時刪除那些確定已過時和陳舊的內容。另一方面專業教材的編排要加大與現實生產及科技應用密切相關的內容,加大實踐教學內容。教材應盡量提供在理論課程中較少講授但在實踐工作中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并增加其實踐運用的例子。最后相對而言高職生源基礎較差,高職教材編寫應盡量保持通俗易懂,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講解要深入淺出、易于理解。
高職院校要想培養一批具有精湛農業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必須要有一批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作為支撐。目前,農業院校的專業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幾乎都是從農業本科院校畢業后直接進入高職院校任教,他們大多數人幾乎沒有在農業生產一線工作的經驗,對農業實踐性很強的教學內容的把控全部來自教科書和大學的專業實習。隨著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純科班出身的老師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專業教學的要求,加大具有一線農業生產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顯得尤其重要。
2 涉農高職院校農業專業建設的思路探索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具有40余年辦學歷史,以園林專業和畜牧獸醫專業為主的高職院校。創辦至今該學院始終秉承著以“農”為本的辦學方針,圍繞農業專業建設做文章,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農業職業教育體系。尤其是近10年來該學院主動適應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國家發展戰略需要,以農業專業群建設為龍頭,以“農業湘軍”培養為根本,為區域農業現代化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2.1 建立適應農業產業優化升級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 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一定會涌現出許多的新事物、新情況,農業產業也會出現結構性升級,農業人才培養標準也會發生新的變化,因此涉農高職院校要建立適應農業優化升級的動態專業調整機制[3],使培養的學生貼合市場的需求。為此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及時跟蹤農業區域產業發展變化,主動適應“現代農業”“智慧農村”“觀光農業”對人才發展的需求,科學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該學院增設了與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相吻合且與該學院原有學科基礎相適應的專業,增強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由于歷史的原因和規模發展的需要,該學院先后開班了農林類、醫衛類、商貿旅游類等專業。隨著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專業結構與布局不盡合理,與學院以“農”為本的發展方向不相適應。為了準確定位、對接需求、優化專業,該學院構建有效的專業增設和退出機制,撤銷了與農業產業無關或不適應產業發展的專業,例如廣告設計和制作、商貿旅游、電子技術等專業,并應需開辦了環境監測與治理、林業技術、畜牧獸醫寵物方向等專業,這些應需而辦的專業已經成為該學院的拳頭專業。近年來,我國農業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對口就業率不斷攀升,被譽為“農業湘軍”的搖籃,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服務的職能。
此外,該學院依據自身底蘊,繼續鞏固原有農業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并以農業產業鏈及其附屬產業的需求為基礎構建農業專業群,著手搭建了引領與服務農業產業發展、與農業產業鏈全程無縫接軌的“農業特色技術及服務”“農業養殖技術”“農業綠色產品經營與管理”和“生態宜居技術”4個特色專業群,獨樹一幟地進行農業特色專業群體系的培育提升。各特色專業群之間相互關聯、相互支撐,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該學院集中力量打造農業特色作業群的目的在于對接產業、服務產業、提升產業、引領產業的水平,使教育資源實現最優配置,提升農業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2.2 加強農業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為加強農業專業建設培養高素質的農業專業人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始終致力于構建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為此該學院選派優秀的青年教師參加省、市及行業協會主辦的科研學術會議;定期開展以教研室為單位的現代教學技術應用的交流分享活動;鼓勵青年教師到科研院校和農業龍頭企業訪學進修,提升和更新其專業知識。同時該學院依托校企合作辦學優勢,每年輪流安排專業教師下到農業企業生產一線鍛煉,增強專業教師的生產實踐能力。
該學院骨干教師和農業企業專家之間開展深度合作,聯合開發教材、建設教育資源。該學院專業教師、林業專家和企業技術骨干在傳統教材知識構架的基礎上,聯合開發活頁式教材[4]。該教材將課堂知識和農業崗位技能知識緊密聯系,突出過程性和可操作性。新教材的編寫符合當代青年學生喜動手、愛模仿、能夠熟練運用網絡資源的特點,極大滿足在校大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需求[5]。下一步該學院還將進一步組織專家加強活頁式教材的建設,將系統化的知識“碎片”為模塊化內容,為不同學歷、不同生活閱歷、不同學習能力的社會群眾進入農業類專業學習提供不同的授課內容,為其提供足夠的自由學習空間。近年來該學院還邀請林業專家根據園林蟲害發生的實際情況拍攝了近50個知識點的多媒體視頻,視頻資料已經成為該學院園林專業標本室和展覽館的重要補充,極大地拓寬了課程教學的資源建設。
該學院還積極改革教學內容。例如園林學院根據植物生長的周期性、季節性等特點,對園林專業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合理的編排,將園林專業的學習進程與植物生長的季節性保持在一個同步的狀態,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課堂教學與現場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2.3 校企合作激發企業參與農業專業建設的積極性
為加強農業專業建設,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提出了以農業產業發展帶動專業建設的新發展模式。該學院依托本地農業龍頭企業,強化產教融合,以校企合作生產示范基地建設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有力推動了該學院農業特色專業的迅速發展[6]。近年來該學院先后與湖南吉泰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家禽地理品種保護基地,與常寧市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共建森林生態旅游基地。該學院不斷強化專業建設緊跟產業發展步伐,使專業建設跟著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而“變”,圍著農業企業的人才需求而“變”,跟著市場需求而“變”,形成以產業發展帶動專業建設的發展模式[7]。
該學院注重發揮企業的辦學主體作用,聯合農業龍頭企業參與高職教育辦學。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在農業技術標準、人才供求信息上的優勢,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參與高職教育中來。校企雙方根據市場需求,深化“產研學”的融合,從而有針對性、高效培養農業技能人才。企業在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根據對農業人才需求來調整農業專業設置、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監控教育教學質量,改變高職教學科研中與農業生產實踐不相符的地方,以實現農業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無縫連接[8]。
近年來該學院黨委以校企合作平臺為基礎,以“一等獎”為導向,緊扣現代農業生產的特點,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為此學院積極組織教師和學生參加全國、省市技能競賽,對于優勝者給予適當獎勵。在2020年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園林專業相關賽事中,該學院斬獲一等獎3次、二等獎4次、三等獎5次的成績。驕人成績的取得展現了該學院校企合作培養農業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豐碩成果。通過比賽不僅使同學們開闊了眼界,提升了團隊協作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也為現代企業標準培養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9]。
2.4 政府應加大對農業類專業的扶持力度
由于農業行業是艱苦行業,許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在填報志愿時會有意避開農業類專業,填報一些地產、金融等方向的熱門專業,出現了農業專業招生難的現象,也加重了高職院校專業設置“離農”傾向。目前“非農”專業強于農業專業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政府應發揮戰略規劃的宏觀作用,在國家層面上給予農業類專業大力支持。以大幅度減免學雜費的形式吸引農村子弟和農村青年到學校系統性地學習農業技術,并按照農業類學生招生數量給予學校相應補貼。此外政府還應根據區域農業發展與產業結構變化,利用財政手段引導農業院校進行農業專業的調整,嚴格控制布點數量過多,重復設置率高的專業招生。加大對適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區域經濟發展方向的涉農專業的扶持力度。在各農業院校分別培養一批“小而精”的農業專業,把農業類專業做精做強。最后政府應出面整合農業院校與地方龍頭企業的公共資源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搭建由政府主導、農業院校與農業企業唱戲的校企合作平臺,促使校企合作落地生根,以實現農業類院校的人才培養與農業類的人才需求之間無縫對接,實現雙方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多領域的交流合作,以達到互惠雙贏的目標。
3 結語
涉農高職院校農業專業建設的水平反映了高職院校適應并滿足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范圍與程度。實踐證明作為農業特色的高職院校只有立足于本區域農業經濟的實際,積極對接產業升級、推動農業類專業科學調整,在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校企合作服務社會中實現新的突破,為農業經濟發展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的目標,同時實現農業類專業的良性發展[10]。
參考文獻
[1] 沈璐.江蘇高職院校涉農專業設置與農業產業發展適應性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1):131-132.
[2] 哈滿林,李萍,黃守敏.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反思[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1):88-91.
[3] 羅邁欽,單武雄.現代農業視角下的農業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研究:以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13):125-126.
[4] 郭文婷.對職業院校校企合作開發教材的思考:以玉溪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外企業家,2019(21):196.
[5] 全海燕,盧紅梅,石英.高職院校護理系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12):211-212.
[6] 米振生,王闖,孫曉慧,等.鄉村振興戰略下地方高職院校涉農專業人才培養路徑的探究[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16):194-195.
[7] 余喜文.大學生參與農村地區創新創業活動對農村發展現代化的推動及其實現[J].農業經濟,2019(4):116-118.
[8] 孫雪.基于校企協作的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培育模式的研究[J].農家參謀,2020(13):255.
[9] 吳春花.農業高職院校農學專業認同現狀與提升路徑探索研究:以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高教學刊,2020(35):189-192.
[10] 王娜.高職院校學生專業可持續發展策略分析[J].南方農機,2020,5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