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壽
摘 要:思維導圖教學模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體現了教育的創新化發展趨勢。教師可主要探究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分析初中化學教學中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的應用條件,并提出興趣激發、問題驅動、體系建構、復習鞏固、思維延伸等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路徑,旨在充分優化初中化學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關鍵詞:初中化學;思維導圖;核心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9-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9.022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各項能力綜合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期望,這一教學模式對于打破傳統教學框架限制,發散學生思維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學生能夠在優良的學習環境和學習平臺上展現主觀能動性,在教師的引導下構建完善的化學學習體系,實現化學學科知識體系架構、學科關鍵能力、學科核心素養發展。
一、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近年來,我國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了高度關注,全面推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工作,為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化學學科在義務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靈活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體現了義務教育的現代化發展趨勢和創新化發展潛力,以下對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進行介紹。
第一,創新性優勢。在新時期和新形勢下,我國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創新能力培養已成各教育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思維導圖教學思想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滲透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創造性應用能力,繼而使學生產生創新發展意識,逐步成長為創新型人才。
第二,根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初中化學教學的要求可知,教育重點應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思維導圖教學模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能夠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在課堂中解放學生思想,提高學生的參與性,使學生能夠在接受化學知識的同時,實現協同合作能力、思維發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合作能力的發展。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條件
以建構主義理論、信息加工理論、腦科學理論和學習策略理論為基礎可知,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優化學生的思維體系,引導學生構建化學知識學習系統,以下對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條件進行介紹。
第一,化學學科基礎。思維導圖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在接觸這種學習模式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完成思維上的轉變和學習方式上的轉變。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規劃時,應以化學學科基礎為前提,分析學生對化學知識學習的需求和期望,根據初中化學教材在科學實驗、化學理論、元素符號、化學方程式等方面的教育比例,繪制難度適宜的思維導圖,避免學生在接觸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時陷入思維困境。
第二,學生參與基礎。初中化學是學生化學學習生涯的開端,優良的化學教育環境和教育方針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化學啟蒙。因此,初中化學教育的重點是使學生能夠在化學課堂中感受到化學學習的興趣。教師在繪制教學思維導圖,制訂思維導圖教學規劃的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融合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元素,使學生在接觸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實現學科邏輯、推理能力和持續性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路徑
(一)興趣激發
基于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現狀以及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基礎可知,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具有積極作用,以下對其進行介紹。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基礎結合教學內容繪制的思維導圖,能夠使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得以提升,學生按照思維導圖上各個模塊的連接進行邏輯推理,可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眾所周知,思維導圖主要由關鍵詞、線條和圖形構成,結合初中化學教學內容,教師可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滲透“留白”思想,即在教學過程中將關鍵詞、線條和圖形進行分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據教師的教學指導和教材內容逐步進行關鍵詞、線條和圖形的連接,繼而形成完整的思維導圖。在“留白”思想的滲透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得到有效激發,學習投入度明顯提高,能夠在課堂中集中注意力,接收教師所傳授的化學知識,具備了較高的化學知識學習興趣。因此,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可用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幫助學生在化學領域中建立持續學習的基礎。
(二)問題驅動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初中化學教學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師應在化學教學中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將學生放在教育的主體地位上,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參與空間,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教師可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和學生的學習狀態隨機提出相關問題,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能夠按照思維導圖的結構形成優良的思維結構。為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實現其他相關能力的發展,教師可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對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最終按照思維導圖的線條指向明確思維導圖中相關關鍵詞之間的具體聯系,深入探究化學知識的產生環境和產生過程。學生可在小組討論過程中積極發表個人意見,展現個人的領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關鍵內容整合能力,有效發散學習思維,充分體現學習化學知識的自主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