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艷萍 彭如心
關鍵詞:校園欺凌;高中生;活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1)24-0031-04
【活動理念】
1.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Bandura)提出的社會心理學基礎理論,這一理論源于行為主義學派的強化學習理論,認為人在社會化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社會能力是模仿,通過模仿獲得知識和能力,進而實現社會化。該理論進一步認為,影響個體獲得或失去某種物品的不僅僅是外在的刺激物,通過觀察別的個體的社交化學習過程也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班杜拉將這種通過他人得到強化而影響自身學習的行為稱之為“替代強化”,如角色扮演就是這一理論很好的實踐方式。
2.被欺凌者的心理特征
研究發現,被欺凌者的一個共性就是“消極的應因欺凌行為”,他們面對欺凌時往往都是逃避、沉默,不知如何正確和有效地去面對欺凌行為。
本活動設計依據社會學習理論的“替代強化”觀點,通過角色扮演“替代強化”的方式,讓曾被欺凌者把握有效應對欺凌行為的方式。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校園欺凌的形式,以及被欺凌者的心路歷程。
2.能力目標:學會尋求社會支持和幫助,減少被欺凌的傷害。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支持“不欺凌、不暴力”,共同努力營造和諧友愛的校園氛圍。
【活動對象】
高一年級學生
【活動準備】
課件;制作《我的心聲》視頻;翻頁筆等。
【活動過程】
一、團體暖身階段:判斷欺凌是與非(5分鐘)
師:各位同學好,歡迎來到心理課堂。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們來做一個體驗活動——Yes or No。
活動規則:同學們閱讀課件呈現的句段;在老師喊“開始”后的5秒內判斷“是”或“否”,并站到相應的區域中。答案不分對錯,請按真實情況回答。
(1)你是否認同“不經過當事人同意,網絡曝光個人隱私”是一種欺凌行為?
(2)你是否旁觀過校園欺凌事件,但因害怕自己也被欺凌,所以沒有出手搭救?
(3)你是否認同發生校園欺凌,是被欺凌者的錯?
(4)你是否認同發生校園欺凌,欺凌者會感到很痛快?
(5)你是否曾經被欺凌,或欺凌過別人?
師:我們可能經歷過校園欺凌,可能曾經主動“隔離”過別人,也可能目睹過欺凌事件但不敢挺身而出,可能因為好朋友被欺凌而深感無力。校園欺凌可以理解為在校園背景下一方對另一方進行的蓄意的、重復的攻擊( 包含身體、言語、關系、網絡各個層面的攻擊) ,這些攻擊行為往往會影響行為參與者的身心健康。大多數被欺凌者在沖突中遭受了身心傷害。減少校園欺凌,人人有責。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校園欺凌的話題。
設計意圖:在不直接顯露學生被欺凌或欺凌別人的經歷前提下,了解學生對校園欺凌的認識程度;活躍課堂氣氛,導入本課主題。
二、團體轉換階段:戲劇悟欺凌,無聲勝有聲(7分鐘)
1.無聲塑像
規則:無聲塑像即用無聲的身體語言(身體姿勢、面部表情)將轉瞬即逝的語言溝通模式定格為有極強渲染力量和氣場的畫面。在Yes or No最后一題選“是”的學生,即“當過被欺凌者,也當過欺凌者”的學生中選出9位,3人扮演A“被欺凌者”,3人扮演B“欺凌者”和“被欺凌者”,3人扮演C“欺凌者”。“欺凌者”可自行創作動作,“被欺凌者”選擇一個動作蹲下。老師說開始后,表演學生展示動作5秒后保持定格不動,并仔細體會此時自己身體和心理的感受。活動過程不能有語言交流,也不允許有肢體接觸,全程只能靠身體語言來傳達信息。
劇場順序:(1)C演出欺負B的樣子;(2)B
對A演出欺負的樣子(C在原位保持定格);
(3)C對B,B對A。
2.學生分享
生1:我是一名觀眾,我看到A像是食物鏈的底端。我有一點能理解B為什么欺負A了(雖然他是不對的),他被C欺負但無力反抗,所以對A發起攻擊。
生2:我是A的扮演者,在C欺負B的時候,我就像是一個旁觀者;我很想幫助B,但是C太可怕了,我只能明哲保身了。可能B“記恨”我當時沒有出手相救吧。
生3:我是B的扮演者,我在欺負A的時候我感到憤怒、不安和擔心,并沒有我想象中那么爽。憤怒是我對A的憤怒,那種站在那里就有的感覺;不安和擔心是害怕A以及周圍旁觀的同學可能會對自己有負面的評價。
生4:我是C的扮演者,其實我有點委屈內疚,我并非有意欺負B的,我只是想跟他玩玩,但明顯看到B很害怕。
3.教師小結
師:謝謝同學們分享你們真實的感受。我們可以發現,生活中人人都可能是被欺凌者,這無關能力高低、體格大小、性格好壞;通過C欺負B、B欺負A這樣的“欺負鏈”,我們發現被欺凌者可能隨時變成欺凌者。幫助被欺凌者“走出困境”,或許是有效減少校園欺凌的路徑之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觀看無聲塑像的同時感受被欺凌者的害怕和無助。通過呈現C欺負B、B欺負A這樣的“欺負鏈”,讓學生意識到幫助被欺凌者“走出困境”非常重要。為下一環節尋找“解決辦法”做認知和情感鋪墊。
三、團體工作階段:齊心協力,走出“隔離”困境(23分鐘)
1.聆聽心聲(5分鐘)
師:老師提前找了曾經被欺凌過的同學錄制他們的心聲,請看視頻《我的心聲》。
部分心聲摘錄:
他們為什么會欺負我,是我哪里沒做好嗎?怎么辦?我不知道怎么辦。
不行,我要找個比我弱勢的人,我要欺負他,讓他們知道不幫助我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