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尚鋒
【摘? ?要】?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融入墨子的思想智慧,豐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完善教學方式。增進學生的道德體驗,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 初中道德與法治;墨子思想;應用
初中生社會經驗不足,他們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難以辨別真偽,易被引入歧途。教師要將墨子的思想融入教學中,以“兼愛”培養學生博大的胸襟,以“尚同”促進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形成,以“節用”培養學生勤儉的作風,以“言必信”培養學生的誠信美德,并內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融入墨子思想,豐富德育內容
墨子主張“兼愛”,倡導父慈子孝、彼此互愛。教師要引導學生厚植愛國情懷,形成社會責任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教師要將社會熱點內容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幫助他們形成擔當意識。校園霸凌時有發生,教師要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意識,讓他們受到“兼愛”的熏陶,能視人若己,樂于幫助班級的后進生以及其他需要幫助的人,理解他人,盡自己的努力去幫助他人。如,在教學部編版七上《交友的智慧》時,教師提出問題:小峰能成為人氣王,廣交朋友的秘訣是什么?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能體會到友誼之樹常青的秘訣離不開平等、尊重、關愛、真誠。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好,缺乏正確的消費觀,相互攀比、炫耀。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節儉意識,讓他們知道“節用、非命”的內涵,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主動鍛煉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的意志得到磨煉。墨子認為“尚賢”乃為政之本,教師要引導學生刻苦勤奮,不斷夯實自己的理論基礎,形成勇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意識。
二、樹立生本理念,完善教學方法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順天應人,知行合一,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初中生的心理尚處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狀態,他們對是非美丑的辨別能力不強,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借助案例引導、討論交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教師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并強化自己的引導、啟發作用,要加強課堂的互動,促進生生間的交流。如,在部編版七上《交友的智慧》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互聯網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親密還是更疏遠呢?網上交友可以當真嗎?由于網絡交友的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網絡交友的利與弊,引導他們展開辯論,讓他們能慎重對待網絡世界中的交友,不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能學會在現實生活中與同伴交往。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排解學生心中之煩悶,讓師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和諧,學生的表達更全面。教師要引導學生融入生活,多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享受生活所帶來的美好。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要以身作則,利用學生的“向師性”,以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學生進行示范引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除了教師外,還有諸多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他們的身上充滿著正能量,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教師要借助這些人物去教育學生,讓這些榜樣人物的力量引導學生激勵自己不斷進步。教師要因材施教,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立足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不同層次學生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選擇恰當的學習任務。教師要捕捉學生身上的優點,開展個性化的教學,對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讓他們都能獲得應有的發展。
三、鍛煉高尚品格,發展敏捷思維
教師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之根本,要融入“厚乎德行”的思想,讓學生成為吃苦耐勞、反省自躬的人。教師要幫助學生解答學習的疑惑,對他們進行科學的引導,糾正他們的不當行為,促進他們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學生要自覺抵制外界的誘惑,不攀比,不跟風,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的生活。
初中生的思維活躍,但由于一些學生性格內向、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在表達時常會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教師要融入“辯乎言談”的觀點,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引導他們參與小組辯論,選擇一些有爭議的內容引導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展開辯論。這樣能越辯越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并能思路清晰、有條理地將自己的觀點表述出來。如,在部編版八上《做守法的公民》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辯論,正方的觀點是“對犯罪的未成年人應該寬容”,反方的觀點是“對犯罪的未成年人應該嚴懲”,讓學生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參與辯論,能形成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辯論中參與度高,課堂氣氛也變得活躍,從而使道德與法治課堂變得更有生機。教師要提升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探尋問題的本質,從而能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能形成辨別是非的能力。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挖掘墨子思想的精華,融入“兼愛、非攻、節用、尚賢”等思想主張,能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促進學生愛人、節約、圖強等品德的培養,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席斌.墨子人文思想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8(06).
[2]李之文,李廣星.論墨子思想中的生態智慧[J].貴州社會科學,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