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奕斌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發展,激趣教學變得愈加重要,因為人們越來越信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觀念。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意識的關鍵在于切實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始終以主體意識參與到學科探究活動之中。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優化數學教學效益。
【關鍵詞】小學數學;激趣教學;實施策略
長期以來,相比如何才能培養、保護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更加關注課時活動是否按照預期計劃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是否引導學生歸納了各類習題的解題策略,且由于長期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學習需求,逐漸形成了“灌輸式”教學特點。雖然最初目的是要節省教學資源,提升學生應試能力,但是從長遠教學價值與教學現實效益來講,“灌輸式”教學活動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無法使其實現終身學習。小學生并不會在課堂之外自覺展開數學學習,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行為表現十分消極、敷衍,久而久之,必然會影響小學數學學科的素質教育改革進程。對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客觀分析小學生的數學認知特點、學習興趣等,及時設計有效的激趣策略,為全面開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做好充足準備。
一、設計游戲活動,實現寓教于樂
(一)利用數學游戲導入新知教學
課堂導入是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環節,關系著小學生數學思維活動的變化過程。過去,小學數學教師要么直接放棄課堂導入,要么簡單引導學生復習已有知識,由此展現新舊知之間的關聯,旨在創設認知懸念,讓學生能夠自主遷移已有知識來分析數學新知。然而由于課堂導入方式過于單一、枯燥,小學生并不能按照理想預設情況及時展開數學思考。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嘗試利用趣味游戲導入新知教學,讓學生在游戲中全面放松自己,另辟蹊徑,優化學生的數學認知狀態,讓小學生從課間活動的放松狀態自覺過渡到數學思考狀態,有效優化課堂導入效果。
比如,在“認識人民幣”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在講臺上擺放了許多文具用品,如鉛筆、練習本、橡皮、尺子等,創設購物情境,組織模擬類數學游戲。為了優化小學生的體驗感,筆者與學生一同制作了商品價簽,使其自主回憶生活中的購物消費經歷,主動利用人民幣進行商品買賣。如此,小學生就可以主動參與數學游戲,分享自己所熟悉的元、角、分知識。其中,有不少學生在家長的引導下認識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但是一直未形成人民幣欣賞意識。于是,筆者就主動介紹與人民幣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及時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充分了解了人民幣背后的故事,及時培養了小學生的人民幣欣賞意識。如此,小學生可順利進入數學學習情境,且多數學生都主動參加了課堂探究活動。這就證明本節課的模擬類游戲切實激發出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利用游戲活動創新作業形式
課后作業是十分重要的學科練習活動,目的是切實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使其自主歸納豐富的數學解題經驗。但是,單一的紙筆作業讓學生直接喪失了解題興趣,少部分學生會敷衍課后作業解題任務,無法真正提升自身的解題能力。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嘗試利用游戲活動創新作業形式,讓學生在趣味性的游戲活動中全面展開數學探究,通過突破游戲任務來歸納有效的解題經驗。這樣可以有效端正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使其取得學習進步。
眾所周知,數與代數的認識、計算知識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知識載體,小學生需要借助豐富的運算知識來遷移、應用數學知識,否則將難以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科能力。但是,本班學生并不能自主參加數學運算活動,認為數學計算十分枯燥。于是,筆者就認真搜集了網絡中的益智游戲,從中挑選了一個以數學計算為基礎的電子游戲,希望家長可以將這一游戲下載到電腦、手機上,讓學生每天花費30分鐘時間練習加減法計算。這一電子游戲分設了不同的游戲關卡,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數學計算能力選擇相應的挑戰任務,通過游戲闖關活動逐步提升自己的數學計算能力。此外,為了保護小學生的視力,學生玩電子游戲之后,便要自主做眼保健操,放松眼部神經。
二、組織數學實踐,培養欣賞意識
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可以很好地培養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知識遷移能力,能夠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優化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讓小學生通過豐富多元的實踐活動證明學好數學的積極價值,也可進一步激發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具體來說,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按照如下程序來組織數學實踐活動。
(一)確定實踐主題,明確遷移任務
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比較耗時耗力,小學生需要在特定的實踐任務驅動下才能全面展開實踐探索,針對性地搜集數學資料,及時豐富實踐經驗。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客觀分析影響小學生數學認知能力的突出矛盾,確定實踐主題,設立明確的實踐任務,讓學生及時整合、遷移數學知識。
比如,在“認識時間”一課教學中,為了有效訓練小學生識讀鐘表時間的能力,并讓小學生學會制訂學習計劃并按計劃辦事,筆者就設計了一輪“一天計劃”這一綜合實踐活動,目的是切實改善小學生隨意推遲學習計劃、過于懶散的不良行為習慣。對此,小學生要自主設計周末計劃安排,標注具體的學習時長、閱讀時長與娛樂時長。在此過程中,筆者鼓勵學生將娛樂放松活動與自主學習活動結合起來,認為學生應該勞逸結合,會適當調整一些嚴苛、不現實的學生計劃安排。學生確定好周末計劃之后,便要自覺遵守活動安排,一旦無法完成活動計劃,則要說明原因,反思現實。
(二)組建實踐小組,優化實踐效果
組建實踐小組的基本目的是切實優化生生互助關系,使其及時展開實踐分享活動,從而進一步開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使其真正實現健康成長。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組建實踐學習小組,讓學生以集體形式參與實踐探究,使其積極交流,互幫互助,確定具體的實踐探究方案,分工合作,順利完成實踐任務。
例如,在“數學廣角——植樹活動”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設計了一輪“植樹小衛士”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小學生自覺展開數學實踐,使其及時遷移數學知識,探尋植樹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切實積累數學實踐經驗。為此,筆者專門組建了5人異質小組,要求各個小組自主設計實踐方案。首先,實踐小組需調查與植樹問題有關的科學材料,了解各類樹木的合理間隔距離、生長空間等,初步整理生活素材;其次,小組要在特定的植樹空間內設計相應的植樹方案,分析植樹間隔距離、植樹總距離與栽種樹木數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列出關系等式。待確定了可行計劃之后,本班學生便要自主參加植樹實踐活動,努力美化校園。
(三)完善實踐展示,增強實踐效果
實踐展示活動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實踐體會,能夠直接引導小學生反思實踐過程,分析實踐得失,為下一輪數學實踐教學活動提供經驗支持。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組織豐富的實踐展示活動,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生活智慧,使其切實完善實踐探究體驗,為小學生的長遠發展做好充足準備。
在上述“植樹小衛士”數學實踐活動中,待學生完成實踐任務之后,筆者就引導本班學生自主整合實踐結論,使其自主展開實踐討論與展示活動。首先,各小組需利用投影儀展現植樹方案,解釋植樹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接著,各小組可自主抒發植樹勞動的真實感受,說一說植樹活動的環保意義,以及后續澆灌樹木的合理分工計劃。如此,便可切實增強小學生的實踐效能感,使其自覺投身于保護花草樹木的環保事業之中。同時,有不少學生因為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形成了良好的數學學習情感,由此漸漸產生了學習興趣。
三、改善評價效果,突出激勵作用
教學評價活動直接關系著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有相當一部分小學生因為考試評價不夠理想受到打擊,逐漸喪失了學習自信,失去了學習興趣。因此,要想切實落實激趣教學任務,小學數學教師要從教學評價層面入手,切實發揮評價本身的激勵作用。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選擇激勵性、賞識性語言來發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保護小學生的學習自信,逐漸達到激趣教學目的。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筆者會客觀觀察小學生的閃光點,認真分析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領域的智能優勢、行為優勢與人格優勢,使用公平公正的語言賞識學生。比如,在“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一課教學中,有一位學生表現出了較強的口算能力,運算速度很快,計算準確率很高。對此,筆者直接表揚了該學生,還讓其主動分享了自己的運算思維,闡述了口算要訣,真誠賞識了該學生,使其流露出喜悅、興奮的神色。果不其然,在后續的數學運算練習活動中,這個學生的學習行為變得越來越自主、自覺。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組織豐富的激趣教學活動可以很好地優化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讓小學生真正實現學習進步,且能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毅力與學習信念。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客觀分析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理,確定激趣教學策略,切實優化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
【參考文獻】
羅友福.有效激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8(09):78-79.
羅引娣.智趣導學,構建靈動課堂——淺談小學數學智趣課堂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8(24):98-99.
焦冬潔.小學數學課堂激趣導入“五法”[J].小學數學教育,2018(Z3):19-20.
劉愛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趣”與“學”[J].新教師,2017(0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