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煥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文化知識的傳播,還要提升對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重視,引導初中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汲取優秀的中華文化,提升初中生的文化自信。古詩文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文章就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傳統文化;滲透方法
一、 引言
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人生成長階段,是學生價值觀、世界觀等形成的重要時機,因此各位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積極地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提升初中生的文化素養,陶冶學生的情操。對于古詩文教學而言,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的同時深入挖掘其中的內涵,要先讓學生體會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的樂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初中語文教師還需要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選擇合適、合理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深奧的古詩文,從而讓學生體會我國民族文化瑰寶的魅力。
二、 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表現
(一)愛國主義
自古以來,愛國主義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身在何處,愛國主義始終激勵著我們前進,激發國民的民族自豪感。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很多歌頌祖國、弘揚愛國主義的古詩文,其可以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愛國主義、學會愛國。初中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在其成長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古詩文,讓學生關注國家大事,了解祖國千百年來的發展以及中華民族是怎樣在列強賊寇的侵略下一步步站起來、強起來的,提升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當然,愛國主義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教師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引導學生,增強教學力度。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對古詩文中的愛國主義精神進行充分挖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讓學生在明白自己所肩負使命的同時不斷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作為新時代的學生,他們大多數都生活在幸福的環境中,有父母的關愛、教師的關心、社會的幫助,這些學生的思想前衛、視野開闊,愿意接受新事物,而且學習能力比較強。但也出現了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下,這些學生逐漸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家國情懷淡薄的思想意識。教師通過對古詩文中愛國主義精神的滲透和傳播,可以引導初中學生逐漸形成尊重國家、愛護國家的意識。如,杜甫的“國破山河在”中為國擔憂的心情,以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中憂國憂民的精神;辛棄疾的“贏得生前身后名”中的大無畏精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中的為國奉獻的勇氣……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古詩詞的過程中真正地站在作者的角度,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的心態,懂得什么是“以大局為重”、什么是“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二)人間真情
人間真情中不僅包含了親情、友情,同時還有愛情和鄉情,這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唐朝詩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寫到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體現了他與友人深厚親密的情感;杜甫在《春望》中寫到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體現了他身在外卻時刻牽掛親人的情感;《木蘭辭》中“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中不僅體現了許久未見的至親之間互相牽掛的感情,更包含了木蘭對于家鄉的眷戀之情。通過這些詩歌,學生會明白一個道理:在人漫長的一生中,無論是親人、友人還是愛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是他們組成了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讓我們的生命更加完整。在與作者產生共鳴之后,初中生會逐漸加深對人間真情的理解,明白每一份感情的價值,從而珍惜眼前的一切。
(三)理想抱負
遠大的理想抱負對于初中生的學習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理想抱負的實現需要有堅韌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心,學生要在挫折中學習、成長,為自己的目標不懈奮斗。如,在《愚公移山》一文中,體現的是愚公在面對不可能完成任務和挑戰時,依舊保持自己的初心,為了自己的理想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品質,從中學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在《觀滄海》中,曹操描繪出了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觀場景,表達了自己想要建功立業的心情和抱負。這些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同時教師也要教會學生在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時,要學會堅強,在與困難斗爭的過程中強大自我,活出精彩。
(四)生活態度
在初中語文的古詩文中,包含了很多表達詩人身處逆境卻不向生活低頭、苦中作樂的作品,其向后人和讀者傳達出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初中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古詩文來感受詩人這種樂觀豁達的精神,這對于初中生養成健康陽光的生活態度十分重要。如,陶淵明在《飲酒》中寫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生活,歸隱田園后超脫世俗的思想感情,他并沒有用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衡量,做到了真正的超脫、淡然、淡泊名利。學生在了解陶淵明一生的仕途之路之后,結合本首詩中悠然自得的生活態度,就會在對比中體會到陶淵明堅毅的品質以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在正能量的引導下,學生原本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的態度就會逐漸減弱,以樂觀的態度對待每一件事。
三、 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滲透方法
(一)培養初中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
初中語文教師因為受到了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因此在教學時對于古代詩詞文學常識相關的內容設計比較少,即便在課堂教學中有部分涉及,但也只是引導學生走馬觀花式的學習,并未對此類知識進行有效的滲透。而且,在教師的影響下,學生為了能在語文考試中取得較高的成績,在學習的過程中基本都是圍繞著書本學習,很少主動了解與古代詩詞相關的文學常識。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初中學生就會機械地學習古詩文知識,無法真正地體會古詩文的魅力和學習的樂趣。因此,各位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求,搜集一些相關的古代文學常識,在拓展初中生語文學習視野的同時,更深入地引導初中生體會古詩詞創作的背景和內涵,滿足學生“聽故事”的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