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立琴
摘 要: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活動當中,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十分明顯,主要體現在數學思維以及觀念等方面,這導致學生在實際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存在成果差異顯著的情況。長時間以來,小學數學學科的實際教學主要使用灌輸式與涂鴉式等教學手段,這樣的教學手段重視數學方法的掌握,但是卻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起著嚴重的制約作用,使學生之間的差異更加明顯。因此,教師需要將差異性教學手段充分運用到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差異教學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管理策略,期望經過本研究,為未來的有關研究提供相應的參考。
關鍵詞:差異教學;小學數學;教學管理策略
一、 引言
在小學數學學科實際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明白所有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存在的差異性非常明顯,主要展現在學習熱情、態度、能力以及風格等多個方面。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認知水平展開差異性教學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可以全面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以及綜合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尊重與關愛學生,重視差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讓學生可以全面進步與發展。
二、 差異教學理念概述
差異教學法的應用主要是為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全班學生的共同發展,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應用差異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量學生群體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劃分為多個不同的整體,而后給不同的整體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幫助。教師在將學生劃分為多個整體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還需要綜合考量學生的實際性格以及興趣愛好等。教師所設計的差異教學需要面向班級中的每位學生,而并非面對部分學生,此外,教師在利用分層教學理念的時候,還需要注重營造開放活躍的教學氛圍,給予學生充足的,符合其現階段知識需求的學習任務,不能讓學生感到壓力,同時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可思考性。
三、 小學數學差異教學的現狀
(一)對差異教學認識尚不到位
就教師層面來講,教師對差異教學的認識較為片面,教師僅僅是以成績劃分的方式,區分學生的層次,差異教學目標的確定根本不具備科學合理的依據的支撐。此種認識缺乏合理性,存在顯而易見的片面性問題,很容易陷入誤區中,最終使得教學質量嚴重偏離學生需要,無法達成預期的效果。就學生層面來講,學生群體對差異教學的認識也存在相應的偏差,學生認為差異教學是教師偏心的表現,對優等生更為上心,而忽略劣等生的感受,這就導致師生間產生各種不和諧因素,最終分層教學活動難以有效地施行。
(二)差異教學的局限性較為明顯
差異教學是開放式教育方法,具備極為可觀的創造空間,教師可以結合自身對差異教學概念的理解,對其進行創新優化,使之更為滿足班級中學生的需求以及自身教學需要。但是就目前的實際狀況來看,大部分教師均是將學生進行分層,而后將通過區別對待的方式完成對此種教育方法的應用,此種做法和實質上的差異教學存在本質性的區別,并且嚴重脫離人本教育理念。從分層教學的性質角度來講,其所面對的對象主要包含學生、教學方案、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等,所以教師不僅要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分層工作,而且還需要從其他方面著手,以此來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三)教學與考評存在脫離現象
教學和考評工作應該是緊密結合的,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龐大的小學數學教育體系。但是,在現有小學數學教育中,教育和考評脫離的現象仍舊存在,因而導致教學活動并無足夠合理的教學考評工作的支撐,難以實現有效發展。具體來講,首先,對學生群體的考評并不科學合理,差異教學法的核心是結合學生的個人實際情況來采取針對性教學策略,但是在分層后,教師難以充分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就需要通過考評方式明確其基本學習狀態。但實際上,真正的考評工作僅僅只有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教師無法及時發現學生群體存在的問題,進而無法采用合理方法進行指導。
四、 差異教學目標的確定依據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管理過程當中,教師要運用差異性教學手段,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明確差異性教學目標。在實際確定的時候需要做好三個方面,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興趣點。大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會運用情景教學手段,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科知識學習活動當中,提高他們的學習自覺性以及積極性。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可以使用情景教學的手段調動學生參與其中的主動性,這樣可以讓學生具有一個充足且良好的學習推動力。其次,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風格進行差異性教學。認知與學習兩種風格之間的關聯性十分密切,但是教學并不僅僅是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展開,會關聯情感與生理等方面,一般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質量、成效與風格之間存在著十分直接的關聯。最后,根據學生認知風格明確差異性教學目標。認知風格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學習情境或者是其他情境當中,展現出來的固定思維方式與感知形式。在具體的數學課程實際教學活動當中,認知準確以及快速的學生可以快速完成教師具體規定的目標與內容,能夠及時且快速地進行理解。
五、 差異教學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管理策略研究
在現代社會當中,我國素質教育事業不斷發展,而數學學科在小學教育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將差異性教學手段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管理工作當中,教師需要深入地了解學生,對于每個學生的需要進行分析,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目標,實現教學相長。
(一)充分了解學生,整理分類信息資料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學科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掌握學生的基本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建立相應的檔案。在信息較為普及的今天,可以運用信息化的手段,將學生的檔案進行整理,這便于教師管理和查找每個學生的個人檔案。由于所有學生的家庭情況以及成長條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區別,而一名教師的時間和精力又十分有限,加之每名教師管理的學生較多,難以騰出足夠的時間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造成教師在實際掌握學生基本信息的時候有一定的困難。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教師要盡量使用科學合理的解決對策。例如,經過座談會、家長會以及問卷等方式展開調查。在完成相應的調查工作之后,教師要根據自身已經掌握的某些信息,明確學生之間存在的區別,進而了解與掌握他們的整體能力與水平。教師對學生的優勢和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之后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展開相應的分類。比如,把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分別是優秀學生、中等學生以及基礎學生,對這些學生做好定期考核工作,依照考核的具體結果重新展開劃分。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學習以及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進而將培養學生的具體目標落在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