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海濤(1986— ),男,回族,湖南邵陽人,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摘 要:我國經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為了尋求更大的市場,將投資的目光由國內轉向了國外,而經濟全球化的環境趨勢也為這一舉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國內企業在向外擴張投資的過程中仍然因為一些風險的存在致使這一過程并不是很順利。其中對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存在較大阻礙的就是其中所包含的財務風險了,至于其他的影響因素都能最終落腳到財務風險上。故而,為了保障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能夠更加順利,需要對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進行有效識別與防范。文中就是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究并分析了可以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的措施。
關鍵詞:海外并購;財務風險;風險研究
企業并購的活動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存在,為了擴大自身企業的規模,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根據自身所擁有的資金以及發展方向來決定是否通過并購的方式來幫助擴張其在市場的占比。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企業并購活動逐漸活躍起來,并開始向著海外市場滲透。通過跨國并購的方式能夠幫助企業打開海外市場的速度變得更快,與國際先進的技術以及管理理念相交融,提升企業在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并降低企業進行海外交易的風險。正是因為企業海外并購對于企業的海外發展有著如此多的幫助,所以中國進行跨國并購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這一企業并購行為中所存在的風險。不同國家在法律,文化傳統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這些因素會影響到企業并購的成功率并增加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最終導致企業并購行為的失敗,為企業本身發展帶來一定的阻礙。
一、并購中存在的財務風險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已經有很多的學者就并購中的財務風險做出了闡述,但這些有關于并購中財務風險的定義都有一定的片面性。當然其中也有相對全面的,比如說徐永濤關于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是這樣認為的,他認為在企業并購的過程中,企業管理者對于并購的價格,在并購過程中進行的融資以及相關的支付行為等都需要經過慎重考慮才能做出決策,但這些決策可能會造成財務的好轉但也可能造成財務的惡化,這種不確定性即就是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并且這一風險將貫穿企業并購的整個過程。
(一)財務風險存在的根本原因
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并購的過程中并不是下定某一個決策并購就可以在瞬間完成的,企業的海外并購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包含了選擇要并購的海外企業,完成并購,再到并購完成后在海外進行企業的試運營,這一過程是極為漫長了,可能需要三五年甚至是更久的時間。時間的漫長造成了這一過程中存在較多的不確定因素,每一哪一位決策者是明確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么的[1]。再者并購過程中所有的決策都是根據市場信息以及其他的相關資料來下達的,信息的真實以及完整性也會影響到決策是否有效,這些都是會給企業并購帶來財務風險的因素,而這些因素又可以分為兩種,即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以及信息不對稱性因素。
(二)海外并購中的財務風險的特征
企業海外并購中的財務風險是具備其特殊的特征屬性的,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一種風險,并且具備投機性以及非系統性的特征。除了與一般風險同樣具備不確定性以及概率可預測性等特征之外,財務風險還存在與一般風險不同的特征,那就是價值性。也就是說企業海外并購中的財務風險最終是可以通過金錢,價格等與價值相關的量化指標來反應的。再者愜意并購中的財務風險還具備系統性的特征,即就是財務風險是由并購過程中的多個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產生的。最后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還具備動態性的特征。即就是隨著并購活動的進行,其中所蘊含的財務風險的大小是在不停變動著的。
二、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中面臨的財務風險
(一)我國企業進行海外并購的動機
1.為了尋求新的發展市場
我國本土的經濟市場中存在極多的中小企業,他們在國內市場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較多的阻礙,因此將未來的發展希望寄托在國外市場,想要依靠并購的方式來開拓新的海外市場,從而提升其在市場上的占比,進一步強化自身對于市場的掌控能力[3]。如果企業選擇并購與自身同行業的企業,那么并購成功就可以減少自己的競爭對手,增加自身在國際市場的占比。如果企業選擇的是并購與自身經營相關的上下游企業,那么企業就可以對競爭對手的生產活動有更強的控制,確保自身的生產結構能夠更加穩定,擁有更加長期的獲利機會。
2.短時間內擴張企業規模
企業的規模對于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能夠獲得的經濟利潤有一定的影響。規模越大的企業能夠從規模中獲得的潛在幫助就越大。傳統企業經營過程中,企業都是通過長期的運營來幫助自身積累資本,進而實現規模的擴張。但這種規模擴張的方式在速度上顯然是比較慢的。海外并購為企業規模的擴張提供了另一種有效方式,通過并購來獲得被并購企業的資產,幫助自身企業的資產獲得迅速提升,并使得企業的規模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急速擴張,從而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
3.能夠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某些海外國家為了保護國內企業會在關稅以及匯率等方面做出一定的限制,這造成了中國企業在海外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增加,從而提升了其經營中的奉獻。但海外并購的方式可以繞過關稅壁壘以及其他的影響因素,幫助減少企業在海外發展的奉獻的同時還能夠享受到海外國家的一些稅收政策。
4.協同效應促進企業發展
中國企業進行海外并購并不僅僅是想要獲得被并購企業的資產,還想要通過兩家企業的交融來達成一種一加一大于二的經營效果,即就是通過協同效應來幫助企業所擁有的資源與優勢得到更加徹底的利用。企業在進行海外并購的過程中所選擇的被并購企業必然與本企業存在優勢上的互補,能夠通過各自經營特色以及生產特點的融合與借鑒實現企業發展的突破,實現技術,管理,經營等多方面的大幅提升。當然除此之外,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動機還包含了追求國際化,自救,融資變現等。
(二)中國企業近些年進行海外并購的特點
1.交易金額越來越大
中國企業近幾年在海外并購方便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實施并購的規模也在不斷增長,相應的因為并購活動所產生的交易金額也越來越大。
2.各行業區域都有分布
中國企業早期進行海外并購的行業主要是機電以及石油等大型產業,再者投資的區域也主要集中在東南亞以及非洲等于中國關系相對較好的國家[4]。但從2001年之后,中國企業也開始將投資目標轉向了美國,加拿大以及歐洲一些國家,并且并購的產業也已經全面覆蓋第一二三產業,包含的并購內容也是多種多樣的。
3.民營企業的海外并購發展速度迅猛
國有企業在海外并購的活動中是占有一定的優勢的,因為本身資金充足,且有國家力量作為后盾對其并購行為進行支持。但在近些年來,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因為國內市場的可挖掘潛力已經越來越小,故而這些資本雄厚的民營企業也開始進行海外并購的活動來提升企業的發展潛力以及存在價值。這對于企業自身以及中國整體的經濟發展都是極為有利的。
(三)海外并購中的財務風險的分類
1.被并購企業價值評估中存在的風險
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企業并購的過程中,會遇到國家律法,政府策略以及文化傳統等諸多方面的問題,但其中與并購進行最為相關的還是企業需要根據已知的信息對于被并購企業的價值進行評估。被并購企業價值評估中存在的風險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①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方法不夠合理。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方式有市場價值法,賬面價值法以及現金流折現法等。而在海外并購的過程中一般會選擇賬面價值法以及現金流折現法作為企業價值評估的方式,但這兩種方式各有缺陷,都無法對企業價值做出更準確且動態的評估。②企業價值評估的體系不夠健全。企業價值評估需要由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我國當前還沒有足夠專業的海外評估機構,故而在企業價值評估過程中更多地依賴于國外機構或者干脆自己完成,造成了評估風險的增加。
2.并購談判中的風險
并購企業在實施并購活動的過程中并不是制定了收購價之后就可以直接對被并購企業進行收購,還需要與被并購企業之間就收購價格達成一致之后才能進一步進行收購活動的落實。這一過程中就牽涉到了并購談判。并購企業一般會雇傭專業的談判專家來與并購方進行談判希望可以拿到最低的并購價格。但我國談判方面的專業人才當前還比較稀缺,相關的人才培養制度也不夠完善,這一領域的人才缺陷也會造成并購過程中財務風險的增加。
3.海外并購中存在的融資風險
我國企業在進行海外并購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一般來源于企業本身積累的資金以及銀行方面的資金支持,在融資方式上來說相對比較單一,這一造成企業在使用這些資金在進行海外企業并購的過程中受到的來自于資金上的限制會比較大。現代企業在進行海外并購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是巨額的,幾乎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獨自承擔,必須通過借貸,發行債券,股票等形式來進行融資,雖然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并購的進程得以順利展開,但也同樣會造成企業在貸款償還上的壓力增加,進而提升其財務風險。
4.并購過程中的支付風險
通俗一點兒來講,企業在進行海外并購的過程中無論是以較高還是以較低的價格與對方達成了并購協議,終歸所需要付出的都是一大筆金額。這么大筆的金額必須選擇合適的支付方式才能確保不會對并購的結果產生不利影響。一般來說我國企業在進行海外并購的過程中更加偏好于現金支付的方式,這種方式有利于企業對并購后的產業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對于并購活動的完成速度也有著非常優勢的作用。但現金支付也對企業的現金流以及自身的融資能力會產生較大的限制,企業在今后的投資中必然會受到一定限制。
5.并購中的反收購風險
并不是所有被并購企業都樂見于自己的企業被收購,當并購的目標企業對這一活動有極大的反感情緒時,就會做出一系列的行為來阻礙企業并購進程的進行。比如說目標企業會故意提高并購的成本,提供虛假的企業信息,組織一系列反收購的活動等。目標企業的這些行為會造成企業并購失敗的幾率增加。
三、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中對于財務風險的防范
(一)要選擇適合的企業估值方式
對于并購過程中目標企業的價值的預估是并購雙方都極為關注的一個問題,估值過高會影響收購方的利益,估值過低則會造成并購活動的成功率降低。故而企業在海外并購的過程中必須利用已經獲得的目標企業的信息以及自身的人力資源來對目標企業的價值做出最合理的評估[5]。目前已經應用且有一定成效的企業估值方式有資產加和以及市場估價等方式。企業在海外并購的過程中需要自身規劃以及實際收購產業來選取合適的估值方式。
(二)要不斷拓寬融資渠道
企業在確定了海外將要并購的目標企業之后,對其價值完成初步的估算,需要對并購所需資金進行匯集。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現狀以及所在行業的潛在投資風險確定可以采取的融資方式。為了確保融資過程中的風險可以最低化需要不斷拓寬融資渠道,采用多種融資方式,幫助自身的資金支持能夠更加穩固,同時還需要對于自我的償還能力進行精確核算,確保不會因為融資造成企業本身財務風險增強。
(三)謹慎選擇資金支付方式
當前海外并購的過程中采用的是相對單一的現金支付方式或者也有采取股權支付的,雖然本身存在一定的優勢,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費風險。隨著海外并購活動的愈漸成熟,混合的支付方式正在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歡迎。混合支付方式除了能夠減輕企業的現金壓力之外對被并購的企業在納稅方面也有一定的益處,是一種雙贏的支付選擇。
(四)選擇合適的支付時間
在進行海外并購的過程中對于目標企業價值的評估以及相應的支付并不是同時進行的,在二者的時間差之間匯率一定會發生拜年話。企業可以通過提前支付收購資金或者推遲支付的方式來幫助降低外匯風險。比如說在人民幣升值時,爭取可以推遲交易。除了選擇合適的支付時間之外,并購企業還可以通過套期保值的方式來幫助降低并購過程中的外匯風險。
(五)制定有效的戰略規劃
企業海外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很大程度上與企業的現金流有關。在企業進行海外并購的過程中,企業首先需要對目標企業所運營產品的市場發展前景進行明確,在這還需要避免存在大量負債的企業,以免為自身帶來太大的債務壓力。最后企業還需要為自身的并購后發展預留足夠的資金,才能確保企業在并購之后仍然有足夠的余力可以進行后續的發展。
(六)要重視相關人才的培養
我國企業進行海外并購的經濟活動發展得比較晚,雖然到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比較缺少國際化的人才,比如說海外企業人才,法務人才,管理人才等。這些人才的缺乏為我國企業的海外并購事業帶來了較大的發展阻礙。故而,在今后有海外并購意向的企業需要優先為自己培養一批專業的,規范化的海外并購相關人才,對海外的法律,政策以及人文等有更加清楚詳細的了解,相關的并購事務才能進行得更加順利。
四、結語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過程中因為歷時較長的原因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再加之本身存在的一些信息不對等,使得并購企業在支付,談判等方面存在較大的風險,增加了企業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企業必須要選擇合適的企業估值方式,不斷拓寬自身的融資渠道,并謹慎選擇支付方式以及支付時間,制定有效的并購戰略計劃,重視相關人才的培養,為企業進行海外并購做足相關準備,那么等到企業真正進行并購活動時就能夠更加順利。
參考文獻:
[1]耿曉媛,趙琦.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財務風險及控制研究[J].商情,2018(46):28-29.
[2]陳唯.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財務風險研究——以騰訊公司并購supercell為例[J].商訊,2019,189(35):16-17.
[3]徐子堯,牟德富.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財務風險的識別與控制[J].商業經濟研究,2013(15):106-107.
[4]江乾坤,董虹藝,邢靜依.基于內部控制效力的上市公司海外并購財務風險控制研究[C].中國會計學會學術年會,2013.
[5]黃翀,繆靜.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財務風險分析[J]. 新商務周刊,2018(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