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英語課程融合以夯實小學生英語綜合語用能力為本,以拔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根,深度融合英語課程資源,研究教與學方式的轉變。課程融合基于學校文化、學科定位等背景,探索“1+2+N”英語特色課程的構建與實施,幫助小學生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程融合;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3-0075-02
【作者簡介】朱曉芳,江蘇省蘇州市彩香教育集團(江蘇蘇州,215000)黨總支書記、總校長,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課程建設是一所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培養目標和支撐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重要載體。當下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全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江蘇省蘇州市彩香教育集團金閶外國語實驗學校(以下簡稱“金外”)在英語課程建設過程中,嘗試建設縱橫融合的“1+2+N”英語特色課程,探索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新路徑。
一、課程融合的內涵
課程融合以國家課程為主,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綜合學力,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課程融合以學科核心素養為本,把握學科規律和特點,解決教與學的困惑,優化學習過程,提升育人品質,引導學生積極地、廣泛地、有遠見地追尋有意義的學習。 “1+2+N”英語特色課程以瞄準核心素養為課程融合的重難點,以提升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為課程融合的突破口,引導學生愛閱讀、會表達、善思考,側重于實踐探索小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能力的培養與品格的錘煉。
二、課程融合的特征
1.源于校園文化。
學校秉承“兼容東西方文化理念,培養國際化現代意識”辦學理念,推動“金外表達”的品牌發展和內涵提升。金外學子浸潤在多元課程文化中不斷生長,努力成為外語見長、全面發展,兼具姑蘇特質、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和個性特長的未來小公民,初步具備文化理解與傳承、批判性思維、創新、溝通和合作的素養。學校以東西方優秀文化滋養師生的身心,根植本土,放眼全球,致力于辦出公辦學校中具有顯著英語教學特色的學校。
2.聚焦學科特質。
英語核心素養恰似“人”的一撇一捺,一撇代表必備品格,是英語學習的軟實力;一捺代表關鍵能力,是英語學習的硬實力,兩者相互融合,支撐著學生全面素養的發展,進而形成完整的人格。學校全力靶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以基礎課程為本,輔以拓展或探究課程,使之有機聯系,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3.破解學養瓶頸。
學校以“教學現狀”為導向,全員研制學科素養能力單,課業減負增效;以“有效課堂”為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課堂生動高效;以“教學研究”為行動,課程融合突破教學癥結,課程適切奏效,建立起一個文化—課程—學科—學期—單元—課時的框架,瞄準英語學科關鍵能力,融合課程資源,以期實現學校英語學科優勢凸顯和特色品牌擦亮的雙贏目標。
三、課程融合的路徑
1.以學科滲透為生長點,夯實“一門”國家課程。
學生在系統性學習英語教材中逐步養成了聽音模仿跟讀、朗讀摘錄梳理、續寫創編演繹等習慣,從有意識地使用學習策略逐漸轉變為綜合運用語言,進而轉化為學習能力的有效突破。同時,英語學習也是國際理解教育的一部分,學生通過對語言本身文化內涵的探索,能更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人文生活習俗。學校國際理解教育“4+1”課程給予學生英語學科語言文化氛圍及背景的浸潤,有效培養學生理解語言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的交際意識,有效凸顯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2.以體驗學習為增長點,探究“兩化”校本課程。
學校將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分解、整合,有機銜接,加強資源統整,力求國家課程校本化和校本課程國際化,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學校引進和借鑒原版讀寫教材,開發“校本課程一”,促使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在國家課程要求基礎上得到全面拓展,實現國家課程校本化。中外教師分階段、分梯度地指導學生有效合理地開展校本課程,學生在低年級掌握自然拼讀基本法則,中高年級啟用系列閱讀教材,以大量閱讀增加語言的輸入量,循序漸進地掌握英語閱讀技巧,成為熟練的閱讀者。英語“每周一句”課程,幫助學生積累常用英語名言諺語,豐富晨讀的內容,播撒英語的種子。學校還與新西蘭、芬蘭等友好小學建立合作文化交流項目,形成“校本課程二”,共同開發“世界傳統文化集萃”“國際禮儀常識圖解”等國際理解教育系列校本讀物。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同時感受到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體會到了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增強了英語的聽說能力。
3.以項目活動為提升點,拓展“N個”項目活動。
每年的“國際理解嘉年華”項目,學校結合“一帶一路,一班一探,一創一新”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在體驗展示中感受英語語言的魅力,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一、三、五年級的學生用畫筆在明信片上一筆一劃勾勒出心中最美的蘇州,用英語一詞一句表達心中最美的祝愿,這一張張別樣的“名片”承載著師生最深情的問候,把友誼和夢想傳達給姐妹學校師生;二、四、六年級學生則通過愛心義賣的形式展示交流,他們自己制作英語指示牌、宣傳海報等,用英語表達意愿、詢問價格、討價還價等,仿佛置身于英語國家的集市,營造英語文化格調,浸潤英語思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