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燕 趙瑩瑩
【摘 要】鐵軍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孕育出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鹽阜大地秉承革命先輩的遺志,奮勇先前、開拓創新的現代精神之一。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依托鐵軍精神,深入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鐵軍傳人的系列特色育人活動,廣大師生以史明理,堅定信仰信念,在深入學習黨史的過程中汲取奮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關鍵詞】鐵軍精神;黨史育人;紅色基因;實踐活動;學習資源;校本課程
【中圖分類號】G621;D2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2-0045-03
【作者簡介】1.雷燕,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江蘇鹽城,224005)黨總支書記、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2.趙瑩瑩,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江蘇鹽城,224005)教師,一級教師。
江蘇省鹽城市作為新四軍革命老區之一,凝聚著鹽阜大地特有的革命精神和政治情懷。鹽城市第一小學將黨史學習教育納入德育課程,依托鐵軍精神,積極創新黨史育人方式,開展了一系列黨史學習教育特色育人活動,探索出了一條傳承紅色基因的實踐路徑,真正讓學生在學史與活動中牢鑄中國魂。
一、創新實踐活動,爭做鐵軍傳人
1.紅領巾尋訪烈士名鎮。
五條嶺下,烈士長眠;鐵軍精神,永垂不朽。我校少先隊員代表們分別前往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步鳳鎮清恩居委會、安龍村、烈士陵園等地開展追憶英雄事跡、緬懷革命先烈活動。隊旗、隊歌、隊禮,在蔚藍的天空下無限綿長;稚嫩的臉龐、高舉的右拳、堅定的信念,在日光的洗禮下神采奕奕……沉重的歷史,激蕩的內心,少年強則國強,紅色基地的尋訪使得隊員們稚嫩的心中燃起了信仰的火苗,隊員們表示定當以文化充實頭腦,以歷史厚重靈魂,做好新時代的鐵軍傳人,讓鐵軍精神永放光芒。
2.紅領巾勵志學先鋒。
十歲少年初長成,美好芳華初綻放。在十歲成長禮中,我校舉行了“勵志學先鋒 快樂做善娃”成長儀式。活動中,少先隊大隊委演講“海空衛士”王偉的英雄事跡,現場隊員們無不熱淚盈眶,隊員們被王偉叔叔忠心衛國的精神所打動,深刻感受到祖國疆土寸土必爭。成長儀式中還推選出了五個英雄中隊,分別以五位革命烈士的名字命名,隊員們深感肩負的責任重大,立志學習先鋒精神,誓要傳承、發揚英雄的精神。
3.英雄中隊善心善行。
我校各中隊高舉紅色旗幟,積極進取,默默奉獻。在眾多英雄中隊中,五(7)班“馬玉仁英雄中隊”獲評2020年度“全國優秀少先隊集體”。這份沉甸甸的榮譽和英雄中隊的善心善行密不可分。讓我們穿過時光長廊,去看一看英雄中隊的足跡:“春聯義賣”,愛心善款全部捐贈貧困山區兒童;為濱海縣界牌鎮腰路小學捐贈愛心圖書角;小手拉大手,為文明城市創建“添磚加瓦”;悉心呵護一株株茁壯生長的小樹苗,為環境保護貢獻力量……
二、整合學習資源,構建校本課程
1.構建鐵軍精神校本課程。
鹽城市是鐵軍精神發源地之一,也是我國紅色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我校毗鄰新四軍紀念館,在鐵軍精神傳承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開發一套適合小學生學習鐵軍精神的校本教材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將校本課程特色化是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追求。在學校課程中心的指引下,我校依托鐵軍精神資源,調動全校師生和家長收集、整理與鐵軍精神有關的資料,如新四軍故事、相關人物、文學作品、新四軍歌曲、鐵軍精神以及學生在查找、學習資料過程中的獨特感受等,同時將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以顯性和隱性的方式呈現。顯性方式是指構建校本教材,劃分為新四軍發展歷史、鐵軍故事、紅歌欣賞、紅色精神等幾個板塊,將素材以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方式呈現。隱性方式是指打造校園文化、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等。學校出版了《四色文化》叢書作為校本教材,同時建有四色文化館,參觀人員已達數十萬人次。
2.創新以點帶面育人方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這樣的信念,讓中國革命的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取得了徹底勝利。也正是這星星之火,點亮了中國革命的燈塔,使勝利的紅色旌旗飄滿中國。在面向廣大小學生的黨史學習教育中,同樣可以結合以點帶面的育人方式,讓紅色基因根植在每一個兒童心中。
我校組織鐵軍小講解員們利用節假日到新四軍紀念館“工作”,一方面,為前來參觀的群眾講解新四軍的歷史,讓紅色基因根植群眾,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讓鐵軍精神永放光芒;另一方面,深入各個中隊,培養出更多的鐵軍講解員后備力量,讓紅色基因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讓鐵軍的旗幟永不褪色。
3.優化德育課程評價模式。
針對中小學生的德育評價操作起來比較難的問題,因為認知層面的東西容易考查,但情感和行為方面的評價比較復雜。我校優化課程評價模式,自2017年起,便開始啟用“情境樂評嘉年華”的考核形式,將學科素養和德育課程融入生動有趣、輕松活潑的情境中,同時邀請部分家長擔任評委,為學生的各方面素養打星級,真正為孩子們設置了一場特別的“期末檢測”。
各年級德育模塊有著不同的考查內容和評價標準。比如,一年級學生要具備從眾多國旗中準確找出中國國旗、從眾多歌曲音頻中辨別出中國國歌的能力;二年級學生不僅要會唱國歌,還要現場系紅領巾、敬隊禮;中、高年級更傾向于過程性評價,主要考查學生品德發展的動態變化過程,如鐵軍精神宣講、社會公益及志愿服務、文明禮儀、黨史學習教育等方面。這樣的評價模式,既是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也是建構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體系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汪瑞林.改進中小學教育評價的方向性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