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勤忠
摘 要:我國是文化歷史久遠的禮儀之邦,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不僅能豐富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還有利于培養高中生的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針對如何有效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進行詳細的探究和論述。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
現如今教育領域都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質教育,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已很難滿足新時期的教育發展要求,同時也無法有效培養高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這樣能更好地提升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教師必須學會運用各種方式將傳統文化有效地滲透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
一、高中語文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存在的教學問題
1.滲透內容過于單一
很多教師在滲透傳統文化過程中過于注重講解教材內容,這種單一的滲透形式很難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很少向學生介紹教材以外的內容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系,這樣嚴重降低了教師的教學質量。
2.滲透方法不夠新穎
目前仍然有一些教師對滲透傳統文化的理解程度不夠,這樣嚴重地打擊了學生對高中語文學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會使學生對傳統文化中的內容理解得不到位,這樣很難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目的,更無法讓高中生以后去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
3.忽視情感教育
很多教師由于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常常會在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講解考試重點,很少向學生傳授和講解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德育知識和文化內涵,使高中生很難對傳統文化知識擁有更好的認同感和重視感。
二、將傳統文化有效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策略
1.豐富教學內容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前,教師要做好教學準備工作,首先要考慮高中生目前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點來制訂高中語文教學方案,同時也要將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融合,這就需要教師對所講解的課文內容擁有整體性的認知和理解能力。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更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學習內容。例如,在講解《離騷》一課時,教師可以從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和歷史背景以及我國不同地區慶祝該節日的方式引出《離騷》這篇課文的學習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解端午節的各種來歷和文化活動,以豐富教學內容,也可以從教師所提供的屈原的詩句,經過詳細地賞析來理解傳統文化詩句中的內涵,這樣既幫助高中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端午節的各種傳統習俗以及屈原這個歷史人物的人生閱歷,又為有效滲透傳統文化知識提供了有力保障。
2.運用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滲透傳統文化
為了營造出良好的高中語文課堂傳統文化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將情境教學方法融入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借助新興的教學資源向高中語文課堂滲透傳統文化知識。這樣既有效吸引了高中生的課堂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又能使高中生對傳統文化知識擁有更深刻的印象,從而使高中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更好地完成語文學習目標。例如,在學習《鴻門宴》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知識。例如,課文中出現了“項王、項伯東向坐”這句話,教師可以根據這句話向學生提出其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這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座次禮儀相關知識點。在講解《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資源來滲透傳統文化知識。例如,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林黛玉進賈府》的視頻過程中,可以從當時賈府中不同人物的服飾和禮儀情況來滲透傳統文化知識,也可以從居所、禮俗來研究傳統文化知識,這樣讓學生對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知識擁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能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更高。
3.增強情感熏陶
教師除了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授傳統文化知識,同時也要加強情感方面的教育。例如,在講解《燭之武退秦師》一文時,教師不僅需要學生掌握文言文詞語的用法和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還要注重課文中燭之武的性格特點和精忠報國的精神。在學習《齊桓晉文之事》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發表讀后感滲透孟子這個歷史人物所展現的思想文化涵養。這樣能更好地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中歷史人物的情感熏陶,同時也會使高中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通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不僅提升了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學素養,還有助于促進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從而對高中語文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金鑫年.探析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6(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