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
摘 要: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規律教學課堂的具體組建形式,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加以探究,進而提出具備可行性的改革策略,對推進我國高中物理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選用文獻研究法為主要的研究方法,通過相關案例文獻的對比、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物理;物理規律
一、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規律教學課堂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一)缺乏對實驗探究的正確認識
實驗探究教學方法可以在具體的實踐中加深學生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和記憶,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根據本文的調查研究發現,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實驗探究法普遍被教師看作教學內容的補充成分,沒有意識到實驗探究活動的教學意義,導致高中物理教學方式僵化,教學內容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感性認識不足
物理是一門源于生活實踐的學科,物理發展的源動力是為了解決生活中存在的諸多實踐問題,物理規律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物理教學絕不能與現實生活相分離。但根據本文的調查研究發現,高中學生的學習負擔普遍較重,接觸外界的時間相對較少,高中學生沒有充足的生活經驗支撐其建立現實生活和物理規律的緊密聯系,物理規律對高中生來說只是應對考試的工具,而缺乏對物理規律的感性認識,無法正確理解物理規律的意義,這是阻礙高中物理規律教學成效的重要原因。
(三)學科知識干擾
在具體教學中學生容易受到多種學科知識的干擾,進而混淆不同的物理規律原理。物理規律是物理現象的內在體現,揭示著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然而很多看似相似的物理現象其實都蘊含著不同的物理原理。例如,飲料瓶子破裂導致的水珠飛濺與恒星末期爆炸都屬于擴散現象,但水珠四濺是由于水的張力,而恒星末期爆炸則體現的是引力原理,但高中生物理知識儲備不足,很容易通過外在現象來猜測事物內部的本質規律,進而受到學科知識的干擾,混淆多種物理規律,從而影響學習成效。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規律教學課堂的具體改進措施
(一)積極采用實驗探究法
為強化物理規律教學成效,推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建設,教師在教授物理規律時應積極采用實驗探究法,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復刻經典物理實驗,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物理規律的認識和理解,強化教學成效。同時實驗教學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光”的概念時,學生很難理解光波、粒子等概念,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經典的“光的分解實驗”,通過三棱鏡將太陽光分成七種顏色,幫助學生建立對光的理解和認識。
(二)為學生創造積極的學習環境
環境具有重要的教學作用,教師要善于創造積極的學習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可以采用環境暗示、語言暗示、共享暗示三種暗示方式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以此來強化學習效果。
(三)推進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
本文針對如何推進物理生活化教學提出兩點具體建議:第一,教師可以將生活現象引入課程教學。例如,教師可以以“裝著沸水的水壺會彈起瓶塞”為題,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進而引入教學課程,向學生教授物體的內能知識,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教學成效。第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物理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幫助學生建立對物理規律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正確認識物理規律對現實生活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推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建設。
通過研究和分析發現,現行的高中物理規律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缺乏對實驗探究的正確認識、感性認識不足、學科知識干擾等實際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三點改進措施:積極采用實驗探究法,為學生創造積極的學習環境,推進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規律教學課堂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馬友燦.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規律教學課堂觀察實踐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20(13):182.
[2]顏學勤,阮享彬.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規律教學課堂觀察實踐初探[J].物理教學,2019,41(3):47-49.
[3]尹學忠.“情境+體驗式”課堂:高中物理規律課的教學創新與實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1,5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