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付全
關鍵詞:高中生物;情境創設;教學策略
高中生物學科中包含了很多概念,具有繁雜、零散的特點,理論和實踐性較強,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高中生物時,存在一定的困境,整個學習效果并不理想。情境教學法受到教師的關注與廣泛運用,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本文以高中生物必修二實踐教學為例,對情境創設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一、精挑“生活案例”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探究意識
在進行情境創設時,需要充分結合教學內容,深入挖掘與研讀生物教材,然后找到創設情境的切入點,或利用情境實現新課導入;或利用情境來攻克教學難點等。在明確了情境的具體用途后,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創設教學情境。同時,單獨的語言創設缺少一定的生動性與趣味性,可以結合真實的圖片或案例,尤其是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相貼近的角度,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還能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產生聯想,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進行“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學時,教師為了開好頭,在進行新課導入時,采用了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公安局解救被拐兒童的圖片,這些家人認領被拐兒童之前,都需要利用DNA檢測進行鑒定。結合這一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真實案例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性與探究性,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要做DNA檢測?利用這一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思索答案: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在生活中經常會說這兩父子長得真像、母子嘴巴一模一樣……這種言語,科學家將這種親子間的相似性稱為遺傳。隨之而來的疑問是:遺傳物質到底在哪里呢?什么是遺傳信息的中心?教師充分利用生活案例轉化為教學情境,將其作為課例進行引導,親自主動深入思考,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
二、借助“網絡資源”創設情境,促進學生科學探究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與人工智能平臺實現了資源共享,為高中生物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資源,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此同時網絡還具有更新快、內容豐富的特點,尤其是生物學科,很多相關的科技成就與生物案例,都可以運用到教學活動中,以期引導學生對科學進行思索與探究。教師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學習與探究的氛圍,引導學生進行參與、思考、討論,然后投入學習中,對知識進行吸收與轉化,構建自身知識體系,實現教學目標。
例如,在進行“人類遺傳病”教學時,教師充分利用互聯網,收集了很多有關人類遺傳病的視頻,為學生創設了教學情境,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有很多遺傳病很罕見。“一家三代人均出現兩根手指并指畸形”“21三體綜合征”“患兒奇特的身體特征”“無腦兒”“唇腭裂”“連體”等非常可怕的情況,在觀看時感到惋惜的同時,也引導學生加強關注,帶領學生陷入思考,產生很多問題:為什么這些孩子會有缺陷?什么原因引起的?有辦法可以預防或者避免嗎?激發了學生的質疑能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知識的探究與學習更迫切。與此同時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動手實驗等方法,組織學生找到并印證這些問題的結果,認知生物現象、理解生物原理,提高學習效果。
三、細選“社會熱點”創設情境,落實社會責任培養
隨著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當代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同時奉行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選擇與之相關的熱點問題進行導入,轉化為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解決和探究學習活動中來,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生活學科息息相關,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關注健康與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培養社會責任感。例如,在進行“基因工程及其應用”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小崔考查轉基因”這一相關紀錄片,節選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片段,了解有關轉基因作物安全問題,是當前人們關注的熱點,以此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參與、探究、討論,“轉基因到底是什么原理?”“轉基因的食物是否一定安全?”“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以此作為教學載體,不僅可以理解生物技術,還可以關注人類的生命健康問題,突顯對生命應持敬畏的人文內涵,與課程標準要求保持一致。
參考文獻:
[1]費錫品.淺談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創設情境的作用[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4):77-78.
[2]陳珍麗.激活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情境創設與生成探討[J].文理導航(中旬),2021(5):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