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
摘 要:生物學知識抽象且具有探索性,蘇教版的高中生物學雖然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然而又似乎若隱若現,生物學學習中很少能夠展開對生物的肉眼觀察,無法直觀地摸索生物規律,基于學生學習中的種種壁壘,教師結合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創新思考,轉化課堂互動形式,采取探究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樹立自主意識,進而追求素質教育變革。
關鍵詞:翻轉課堂;高中生物學;實施方法
翻轉課堂是對傳統教學形式的一種突破,原本的課堂教學中認為學生是缺乏教和育的,他們的自我理解能力差,教師就滿堂灌,讓學生被動地聽課。實際上,據調查分析,學生不僅有獨立的學習能力,在自我認知的不斷提升中,還有助于提高求知動力,教師既要讓學生有足夠的獨立思考空間,又要及時進行問題點撥,避免學生思路的偏移,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的優勢
1.能夠突破課堂教學的時空局限
高中時期學生已經可以展開課外學習,獨立進行課外拓展,與其讓學生課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地隨意復習、預習,不如利用翻轉課堂的形式,突破課上、課外的時間界限,讓學生在課后更加系統化地學習生物學知識,他們就能夠將不理解的部分留存到課堂上討論,這樣可延伸課堂時間,并給予學生課外學習的方向。
2.能夠對教學結構進行完善
傳統教學形式中教師滔滔不絕,而學生只能被動去記憶思考,尤其是面對生物學這樣難懂、抽象的知識,他們的記憶較為散亂。翻轉課堂可讓原本的教學形式得到轉變,逐漸以學生為中心轉移,課堂上學生的議論時間更多,而教師干預學生思路的次數變少,有助于學生形成空間意識、邏輯意識,對生物學知識產生興趣。
二、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實施
1.課前獲取知識
翻轉課堂多依托短視頻進行知識的導入與匯總,教師應注意課前設計,利用課件等形式剪輯視頻內容,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讓學生在視頻情境中對生物整體有框架性把控,形成較為深刻的印象。如教學“細胞的減數分裂”時,視頻開始具有趣味性:一個父親輕柔地撫摸母親隆起的肚子。然后畫面一轉,父親提供精子、母親提供卵細胞,結合形成了受精卵,受精卵又通過有絲分裂和細胞分化形成新個體。這時候大致復習了前期的相應生物學知識,獲得承上的教學效果,而后展開本期問題的啟下延展,如果染色體多了一條,那么會……這時候導入思考問題:成熟的生殖細胞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展開思維聯想期間,視頻繼續播放,細胞在卵細胞和精子成熟的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少一半;受精時,精子與卵細胞融合,恢復正常染色體數目。此時學生已經對細胞的減數分裂前因有了充分的認識,此時讓學生思考:什么是減數分裂?減數分裂有何特點?讓學生結合預習的內容展開討論,延展開系列的知識體系。
2.課堂知識內化
課堂上展開生物學的有關問題討論,讓知識被充分地消化吸收,學生積極參與到生物學的話題中,形成與生物學關聯的情境,讓學生圍繞整個課堂展開互動。如教學“人體的穩態”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先播放一個故事片段,展現1910年英國斯科特探險隊和挪威阿蒙森探險隊測量體溫的經歷,而后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預習情況分別說出自己的結論,鼓勵學生展開思考:面對全班同學的數據,如何進行比較?如何使比較的結果更直觀?鼓勵學生進行生物研究方式的探索,并組織學生繪制直觀圖,利用多媒體設疑:“體溫恒定是不是體溫維持一個數值?體溫恒定的意義是什么?恒定的體溫是怎樣影響新陳代謝的呢?”讓學生思維發散。
3.進行成果交流
在生物學翻轉課堂上展開成果交流,可以讓學生樹立生物學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生的生物學探究熱情。如教學“關注人類遺傳病”時,教師鼓勵學生合作分析人類遺傳病,在課堂上進行成果交流展示,他們可以利用自己所學去搜集資料,分享成果,其他學生能夠自學探究,并展開合作分析,建構整個知識框架。如學生可以舉例說出遺傳病的類型,概述遺傳病的病因、預防形式等,在遺傳病的分類歸納環節,讓學生嘗試進行問題的匯總、劃分、數據分析、資料撰寫等,促使翻轉課堂下學生能夠逐漸獨立展開對生物學知識的分析,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學學習中,利用翻轉課堂與學生互動,教師應充分體現翻轉課堂的優勢,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生物學、理解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