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提升,教育工作者逐漸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在語文核心素養的指導下,教師想要提升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實效,應該從讀寫之間的關系入手,落實到讀寫的訓練中。通過對小學語文讀寫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結合核心素養提出了小學語文讀寫訓練的具體策略,以提高讀寫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讀寫訓練;策略研究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二者往往結合在一起,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核心素養的培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過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往往將閱讀與寫作分開,當成兩個單獨的內容來教學,導致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學習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要想提升讀寫結合的實效,可以從尋找讀寫結合點、訓練讀寫思維、深化文本認知以及拓展讀寫結合面四個方面入手。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讀寫訓練已經逐漸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中,不過因為教師缺乏相關的經驗,運用尚且不夠熟練,不知道從何入手,始終無法實現讀寫深度結合。讀寫難以實現深度結合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內容。
1.讀寫結合的形式化
大部分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的時候,難以尋找到讀寫結合的切入點,找不到二者結合的切入點,教師自然無法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深度契合,讀寫結合教學流于形式是必然的,這是語文教師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時急需解決的問題。
2.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導
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扮演引導者和指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一些可行的指導策略。但是學生知識接受效率低或者教師傳授知識的方法存在問題,導致學生無法準確掌握相應的知識點以及方法,讀寫結合教學難以高效展開,常常會出現學生表述不清自己的想法,或者表達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等問題。
3.無法掌握讀寫結合的契機
采用讀寫結合方法的契機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量。很多教師難以準確把握到讀寫結合的最佳契機,導致此種教學方法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很多教師都是在強行使用這種方法,導致學生內心產生一定的抗拒感。
通過上面的問題匯總可以發現,小學語文教師對讀寫結合教學方法是給予足夠重視的,且在教學過程中嘗試融入語文核心素養的相關內容。但是部分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導致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此,需要對欠佳的手段進行優化,來推進讀寫結合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具體策略
1.尋找讀寫結合點,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學習語文的首要任務便是閱讀文章。利用閱讀的便利,可以讓學生將其他作者的優秀文章作為自己寫作的資料,整合寫作資源,提高自己的語言理解能力和情感剖析能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選取優質的閱讀教材,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悟作者的思想,從而激發出自己的寫作靈感。小學語文教材是編撰者智慧的結晶,里面的文章均是他們精挑細選的結果,可以作為學生閱讀材料的不二之選。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語文教材的時候,應該嘗試尋找寫作的切入點以及靈感,從而開展相關的訓練,并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內化。古語有云:厚積薄發。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相應的感悟,這正是激發學生寫作靈感的重要媒介。在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設閱讀、討論以及寫作的情境,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這一篇課文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找到讀寫訓練的結合點,我著重引導學生對描寫爬山虎的腳的句子進行分析:“大家能找出課文里哪些句子描寫了爬山虎的腳嗎?”學生在通讀課文之后,分別找出了下面的語句:“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蛟龍的爪子。”等等。大家找得十分仔細。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描寫得十分細致,并且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此時我讓學生仔細思考一下自己家中有哪些動植物,他們有什么特點,可以按照文章給出的生長順序嘗試描寫一下。這樣一來,學生找到了寫作的思路,解決了他們寫作難的問題,同時還幫助他們養成了細致觀察的好習慣。
2.發揮仿寫優勢,訓練讀寫思維
仿寫是寫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前往自主寫作道路上十分重要的一步。仿寫可以幫助學生邁出寫作的第一步,打好寫作的基礎。但是仿寫也存在一個問題,即仿寫不利于讀寫思維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將仿寫與寫作結合在一起,實現學生由仿寫到自主寫作的有效過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先是仿寫,然后逐漸加入自己的思考,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主觀思想逐漸占據主導,此時仿寫就變成了自主創作。當然想要實現這一步,仿寫就不能是機械性地寫作,而是要適當地激發學生思考,利用有效的訓練來強化學生的寫作思維。其實仿寫更像是一個閱讀的過程,學生加深自己的閱讀感悟,并將在仿寫文章中收獲的感悟融入自己創作的內容里,從而讓學生寫好文章。實際上,在仿寫到自主創作這個過渡階段中,學生會在腦海中逐漸構建出文章的整體框架,這對于寫作的個性化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如果將仿寫比作基礎,那么自主創作就是一種升華。例如,在學習課文《貓》的時候,里面有一段對小貓的人性化描寫,讓讀者讀起來倍感親切,即“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撓癢……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也一聲不吭”。在講解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問道:“同學們,這個段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學生思考了一會兒后說道:“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我緊接著問道:“同學們的家里有哪些小動物呢?”大家爭先恐后地回答:有小狗、小貓、小松鼠等。我給大家布置了一個簡單的任務:“能不能按照這篇課文中的形式,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具體描寫一下同學們各自家中的小動物呢?”首先,我讓學生明白了此段落寫作的特殊之處,然后對文章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分析之后,要求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入手,進行仿寫。學生紛紛展開了寫作。受到原文的影響,大家寫作的內容紛紛都是小動物的行為習慣以及特點,但是在語言以及內容上實現了創新,加入了個性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