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泉
摘 要:當前,生活場景教學模式已經廣泛應用在各科教學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將生活場景教學與實際教學合理結合,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數學核心素養,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自主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習效率。同時,在運用這種教學方式時,教師要及時點撥和指導,優化學生學習效果。重點探究生活場景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的策略,并提出合理性意見。
關鍵詞:生活場景模式;數學教學;課堂應用
隨著我國教育不斷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強調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而靈活運用知識內容是核心素養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生活場景教學模式的應用,并結合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設計針對性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以此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構建生活場景教學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地位,構建更多的自主學習平臺,提升學生學習效果,響應新課改的號召。
一、生活場景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的重要性
自新課改以來,新教材彌補了舊版教材的不足,同時增添很多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場景教學模式,一方面,幫助學生將復雜的知識內容變得更加細化,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另一方面,豐富教學內容和方式,使學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二、小學數學教學問題分析
受傳統教學影響,大部分教師教學觀念薄弱,使得小學數學教學效率難以提升。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方式單一。在以往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內容本身較為枯燥,教師使用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學習氣氛沉悶,學生在學習時失去了興趣,進而降低了學習效率,喪失自信心。(2)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教學評價在教學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傳統教學評價時,教師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上,忽視了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失去了教學評價的意義。(3)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自新課改以來,強調教師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但教學過程中,教師占據了課堂主導地位,學生只能機械地跟隨教師思路進行學習,導致學生學習思維發展受到阻礙。
三、生活場景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
(一)充分備課,深挖教材生活場景內容
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也是教師備課的重要依據。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前,教師做好課前準備活動,研讀教材內容,將教材中與生活場景相關的內容進行整理和歸納,明確教學目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學目標的設計需要教師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進而幫助學生梳理數學知識難點和重點,使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內容轉化為技能,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備課活動,在此過程中,通過與其他教師相互探討、相互借鑒,不斷調整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提高小學數學生活場景教學效率。
以“認識鐘表”為例,這一節課本身就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教學前,教師首先應明確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認識鐘表,在實際生活中認識幾點。(2)過程與方法:生活情境教學。(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認識鐘表”一課后,能夠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準備好鐘表道具,讓學生按教師提出的點數撥動鐘表,進而加深學生對鐘表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在當今教育背景下,教學方式已經呈現多元化特點,如情景式教學是以教學目標為基礎創設一系列情境,在應用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優勢,增添生活情境教學的趣味性。一方面,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生活情境教學方式,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選取合適的生活情境內容。另一方面,將枯燥的文字變得更加生動和鮮活,并以視頻、動畫、圖片等形式,從直觀上引發學生思考和學習,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
比如,“認識厘米、分米、米”,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生活場景,教師:“同學們,老師家里需要裝修,每塊瓷磚和學校的瓷磚一樣大,但是老師想要測量它的邊長,想知道有多少厘米,同學們有什么好的方法嗎?”隨之,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內容,然后讓學生對學校的瓷磚進行測量,并讓學生將測量的厘米數據轉化為米,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生活場景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首先應革新教學理念,加強對生活場景教學的認識,合理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其次,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內容,搜集教材中與生活場景相關的內容,并設計出針對性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最后,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設生活化場景,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使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提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徐暉.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綜合版),2019(8):127.
[2]安桂貞.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