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園園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初中階段的重要課程,也是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議題式教學能夠將生活場景具象化為課堂內容,融情入境,將立德樹人貫穿到教學內容的始終。從議題式教學著手,分析關于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已經成為課改后教師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標,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包括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法治意識、科學精神和公共參與等。議題式教學以課程內容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引領,將真實的生活情境融入課堂教學,以落實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議題式教學解析
議題式教學是近幾年新興起的教學概念,它能夠將學生帶入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對生活中常遇到的熟悉又陌生的內容進行了解和思辨,加深對生活的感知,對道德、對法治的深入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議題式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是生活場景類、思辨類等多種方式,這些比較符合初中生的學習狀態,接受程度較高,能夠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性。生活場景類與創設場景相類似,都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思辨類可以讓學生從正反兩個方向進行辯論,能夠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也能夠拓展學生的辯論技能。所以目前議題式教學也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方式,能夠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之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而受到教師的青睞,成為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手段之一。
二、議題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以及時代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要求逐漸深入,議題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1.將學科活動與議題式教學相結合
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包含的內容是多元化的,包含對自我、世界、生命、法律、情緒等概念的認識,和朋友、同學、親戚等若干關系的體味,對社會、規則、國家等大概念的感知,這就需要教師將學科活動與議題相結合,如“師生交往”這樣的課堂內容,根據課程內容巧妙設計總議題與分議題,通過師生之間的小活動,或者觀看展現師生關系的影片等,既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付出,也能夠建立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有困難、有想法、有情緒的時候可以找老師尋求幫助,老師也能夠更加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活動中掌握知識。
2.議題的設計要與生活熱點相融合
教師的思維方式要緊隨時代發展的潮流,議題的設置要緊密結合社會生活熱點,否則學生的思想會受到教師的影響,無法接觸到最前沿的熱點知識,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建設美麗中國”這一節課中,可以先引導學生自己講述對美麗中國的理解。在學生說出綠水青山等與生態文明相關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將美麗中國這一大概念,具體化到生活中的小細節,巧妙地與垃圾分類等融合到一起,而這也是目前國家在推進環保建設方面的重點。教師及時關注社會和國家熱點并積極引入課堂,立足課程內容巧妙設計核心議題與分議題,有助于讓學生接觸到最前沿的信息,通過議題式教學方式最靈活地理解知識、提升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3.議題式教學與社會實踐相聯系
讓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是議題式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在運用議題教學時要突出實踐性,將真實的生活情境融入議題式教學中。通過實踐,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學科內容。例如,在教學“服務社會”這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巧妙設計議題,并與社區工作者進行溝通、合作,讓學生與社區工作者一起參與到服務社會中,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服務社會的意義和成就感,并在這種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樹立服務社會的意識,無論大作為還是小行動,都能夠為社會貢獻應有的力量,這也是我們應該始終保持的信念。這種主動參與的社會實踐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服務與貢獻的快樂感和幸福感,在真實的生活中提升學生公共參與、科學精神等學科核心素養,從而落實道德與法治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三、結束語
通過議題式教學來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之路還很漫長,需要與同仁共同探索,一起致力于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研究,用認真負責任的態度、專業嚴謹的精神、共同促進學科教學的進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基于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一定會有更大、更好的發展和創新。
參考文獻:
[1]林崇德.凝練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負責人答記者問[N].中國教育報,2016-09-14(9).
[2]戴慧.公民培育視域下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養模型構建[J].中小學德育,2016(8).
[3]蔣紅斌.教師人文情懷與學生心靈傷害的消解[J].教師教育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