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 王茹 吳奇 孟德嬌
【摘要】隨著我國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民辦高校通過組織全體教師參與課程思政的培訓工作,有效加強了全體教職員工的思想道德認知和教育職業素質。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現階段,我國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課程無論是在理論方面還是在實踐方面都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教育資源利用方面的問題制約其發展與創新。基于此,本文將對民辦高校的思政課程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問題所在并基于綜合資源協同發展的前提下給出對應的解決辦法,以促進我國民辦高校思政課程的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民辦高校;課程思政;綜合資源;協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針對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講話中強調,要在全國高校范圍內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高校課堂這一平臺,保證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協同發展。同時,各大高校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將積極主動的利用各類綜合資源,做到課程思政與教育資源協同發展,才能將我國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迅速提高上來。
1民辦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分析
1.1“課程思政”理念還未深入人心。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和育人理念,課程思政在我國高校教學工作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現階段,由于我國高校教育方式以及教育體制等問題,導致課程思政理念還沒有深入到我國高校師生腦海中,很多教師和學生更多的注重本專業的知識獲取,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仍較為薄弱。并且,許多高校在平時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也沒有利用相關資源優勢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更好的傳遞給師生,導致其對于課程思政這一觀念的認識始終無法提高。高校只教書不育人的現象比比皆是,嚴重違背了我國素質教育的初衷。
1.2民辦高校各類課程之間依然“各自為政”。在許多民辦高校教學工作中,僅僅是利用思政課程對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進行教育,在其他科目教學中,僅僅是傳授本學科的知識點,而忽略了與思政課程的協調發展。這種各科目之間“各自為政”的現象在我國許多高校中都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還是學校對于課程思政的重視度不夠,各學科教師也加強將主打課程與思政課程協調發展的意識,最終導致學生們因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具體而進一步忽視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1.3“課程思政”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不完善或者缺失。許多高校領導和黨委沒有對課程思政建立起足夠的重視態度,導致課程思政建設頂層設計與整體規劃不夠完善,而政教部門在日常的工作中由于對具體工作內容不明確且無法干涉校領導及各學科教師的工作內容,導致其政治教育工作過于雞肋,無法起到對政治教育理論的先進性起到有效宣傳。同時,學校在掌握大量學科資源、專家資源與社會資源的同時,沒有對其加以有效利用,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從而導致學生無法將思政課程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1]。
2基于綜合資源協同發展下民辦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對策
2.1強化“育人共同體”理念。我國高等教育院校在社會中的主要職責就是依照國家制定的戰略方針為國家培養復合型人才,也被稱為“育人共同體”。因此,作為高校教師應該強化自身的教育意識,不僅要傳授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將育人作為自身責任中的重要任務,牢記教師的使命感,為國家培養出未來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因此,在育人過程中,高校教師應該講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知識相結合,同時利用教學資源、科技資源、媒體資源等綜合性資源輔助教學,不僅讓學生學會相關的知識技能,還要在學生心中樹立一個正確的思想政治品德價值觀,以便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達到“先做人在做事”的標準,更好的為國家和人民服務[2]。
2.2堅守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地位。民辦高校在辦學過程中,要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間和教學地位,將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擺在同等地位去看待,并且確保思政課程在教育過程中的核心地位。同時,民辦高校還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思政課程,將思政課程理論知識內容更加貼近實際生活,避免內容上的“假大空”,應該讓學生在學習思政理論后能夠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實踐中得以應用,并且要結合不同專業的學生,構建具有針對性和與專業課知識相融合的思政課程。同時,應該積極利用社會資源和學科教育資源等綜合資源,將學生們所學習的思政理論知識與各類資源結合起來,形成一個集學校、企業、社會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網絡,讓學生能夠通過不同平臺的鍛煉達到德育的目的[3]。
2.3構建全面的大思政教育體系。在民辦高校思政教育體系中,要讓各學科教師和思政教師認識到開展課程思政的真正意義,統一和強化教師的理念思維,加強思政課程教師與專任學科教師的溝通與交流,樹立立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把握國家對于民辦高校教育體系的指導重心,從而有效完成育人的任務。在各科教學中全面覆蓋、全面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是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尤其是專業課教學,將專業知識技能傳授與思想政治價值引領有機融合在一起,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課程思政”效果。同時,應該發揮社會各界為高校提供的綜合性資源,利用這一有利優勢,將德育工作發揮最大化效應,做到課程思政與綜合資源協調發展[4]。
結語:綜上所述,民辦高校在開展思政課程的同時要與綜合資源協調發展,把握自身育人使命的同時,將學生們所學習的思政理論知識與各類資源結合起來,從而全面落實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參考文獻:
[1]黃播,王茜.民辦高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思路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08):148-149.
[2]彭藝格.“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民辦高校思政課中的應用——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02):15-16.
[3]苗楠.課程思政理念下民辦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04):83-84.
[4]牛曉鋒.民辦高校鞏固主流意識形態主導地位建設——基于河南省5所民辦高校的實證研究[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34(01):75-80.
本論文受到2020年上海市“民創”項目“360度黨建聯建綜合平臺示范研究與實踐“的支持。
(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2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