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杰
【摘要】歷史教師如何打造和諧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完成三維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這是擺在我們面前值得思考和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圍繞構建歷史和諧課堂的目標和手段,進行一些初步探討。
【關鍵詞】和諧課堂? 教師素養? 民主氛圍? 教學模式
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課堂不僅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學習天地,更是學生身心發展、潛能開發的主要空間。和諧的歷史課堂有利于圓滿完成各項教學任務,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品格和能力,有利于建立正常的師生關系。
一、解讀和諧課堂內涵,為歷史課構建和諧課堂激發動力
和諧課堂是激發課堂活力,營造課堂激情和美感,形成師生民主、平等的雙向交流關系的課堂。它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主動學習精神,強調既要注意教學過程的和諧,也要注意教學結果的和諧。和諧課堂主要有三方面的特征:
1.課堂內容的開放性與多元性。開放性是指教學結構的開放、教學方法的開放、教學時空的開放及教學評價的開放。多元性是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來看待歷史現象,探討、分析社會問題。
2.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歷史課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心理感悟的過程,學生通過體驗、感悟獲得道德修養和專業知識。
3.教師活動的指導性。在和諧課堂的創建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實現角色的轉換,教師不再是權威和控制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二、提升歷史教師素養,為歷史課構建和諧課堂夯實基礎
(一)扎實的專業知識
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知識主要是歷史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與方法知識。不斷充實與提高自身的歷史專業知識,就要多讀中外通史,結合中學歷史教學實際深入淺出地教授學生。適時閱讀報刊,了解社會新聞和學術動態。
(二)高尚的道德素質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還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歷史教師必須要有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高尚的道德素質。對教育事業忠誠熱愛,獻身教育;對學生尊重愛護,誨人不倦;與同事團結協作,共同進步;嚴格要求,為人師表,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三)新穎的教育理念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育理念的轉變決定著教育態度、教育行為的轉變。歷史教師應具備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
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理念。教師要鼓勵并指導每一位學生能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與合作。
強化探究的教學理念。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能激發學習興趣,而且在親自經歷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體驗,進而構建知識體系。
關注社會的教育理念。歷史課程改革必須適應時代的需要,將歷史與生活、歷史與社會緊密地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滲透新的史學發現、史學理論以及與歷史現象密切相關的現實問題。
發展性評價理念。評價要發揮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的導向作用,歷史教師應從評價內容、指標、主題、結構、方式等全方位更新評價觀念,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較強的教研能力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睔v史教師要以研究者的姿態進行自我反思,重新審視和分析歷史教學理論與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通過對問題的探討與總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策略。通過發現問題、嘗試研究,逐步培養教學科研能力。
三、營造民主課堂氛圍,為歷史課構建和諧課堂創造條件
新課程理論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師生創造性得以發揮的催化劑,是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性情和靈魂提升的沃土。“親其師則信其道”,教師的課堂教學才能得到學生的配合。
要讓學生從感情上接納自己,需要教師學會包容,不能總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不動輒訓斥學生,要讓學生有一個輕松的心情參與課堂學習。還要多和學生談心,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真實思想。要善于把握解決師生沖突的時機,對有可能引起沖突的矛盾,學會放到課后解決。
四、實施新穎教學模式,為歷史課構建和諧課堂提供抓手
(一)學生參與,打造“學習共同體”
新課改下,師生是攜手前行共同成長的主體,整個教學形成一個師生互教互學、互相分享的“學習共同體”。師生共同的信念和愿景、學習者分享各自的見解與信息、鼓勵學習者探究以達到對學習內容的深層理解,是學習共同體的重要特征。
(二)師生互動,確立“求知伙伴關系”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互動欲望
歷史課課堂問題情境的創設必須做到:第一,以“情”為紐帶,促使學生以最佳的情緒狀態主動參與。第二,以“思”為核心,以發展學生思維為核心,提高悟性。第三,以“美”為境界,讓學生感受美、創造美。通過討論、爭論、拓展、引申等方式打開學生的視野和思維的空間,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以進一步發揮。
2.開發生活資源,豐富互動內容
《學會生存》一書曾提到:“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戰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在教學實踐中,歷史教師必須隨時收集、補充新的信息資源。還要使課堂上的每個人都成為信息源,讓學生在充滿信息的環境中接受多方刺激,發生互動。
3.尊重學生差異,增強互動效果
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共同參與探究;充分利用學生自身經驗與體驗,引導他們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價值沖突中識別觀點,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
(三)巧用媒體,尋找“學習興奮點”
多媒體教學法就是以現代教學媒體如計算機、影視、投影、幻燈等為標志,以傳統的教學媒體如黑板、掛圖、模型、實驗等為基礎的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的教學方法。它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過程整體優化。
我們應極力倡導教師根據授課內容需要合理選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歷史課的教學實效?!八兄橇Ψ矫娴墓ぷ鞔蠖家蕾囉谂d趣?!?(蘇霍姆林斯基語)教學實踐證明,利用計算機等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教育家葉瀾說過:“教學的本真意義在于交往和對話,教學過程就是師生通過對話在交往與溝通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既要在課堂教學方法上動腦筋,致力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倡導師生多進行對話和溝通,還要在課堂外的師生交往上下功夫,切實實施角色轉換,去建立和發展正常良好的師生情誼。
【參考文獻】
1.葉翠斐,思想政治課應以“和”為貴,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6
2.胡賽虎,與時俱進,超越自我,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9.12
3.嚴忠義,淺談化學教師專業化發展,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