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暢
【摘要】在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之下,對于語文課程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當重視對于語言材料的把握,在教會學生們體會素材的表現手法以及內容基本含義以外,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協作能力,意思也就是要逐步培養學生進行語文創作的能力,當然,進行這一步的前提是從大量的閱讀開始的,語文的創作是大量語文知識積累的最終結果,因此,語文教學中首先應當加強素材的積累,提升學生的閱讀量,第二才應是在大量素材積累的情況下嘗試進行創作。
【關鍵詞】新課標;閱讀;創作
引言
當前,學校的語文教學活動不乏有廣泛重視讀寫的教學方案,但是從大范圍來講,許多的教學活動當中仍然存在著忽略閱讀的現象,當前閱讀活動應當受到重視,閱讀活動不是空泛的讓學生們讀書,而應當是帶有自己理性思考的去讀,學生們在掌握了大量的閱讀材料以及寶貴的知識經驗之后,再進行語文學習,學習便會很輕松,語文的讀和寫是一個連貫的過程,讀是寫的前提和基礎,而寫是讀的最終結果。
一、語文教學模式
語文的教學活動當中,涉及到對于教材的閱讀,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基礎,許多觀點都認為,閱讀是語文的生命,也因此近年來閱讀越來越受到家長和老師的關注,人們都在無形當中努力的增加自身的閱讀量,但是閱讀應當是有思想、有情感的過程,閱讀應當是納入自身思考當中的,不應當只是一個過場或者是一種形式,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自身的語言文字功底,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語文素養,針對某一些對于語言文學創作比較感興趣的學生,這些閱讀活動可以激發起他們創作的潛力,閱讀最終的目的是讓廣大的學生們感受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字魅力,這也是培養學生們認同感的一項重要內容,語文的閱讀是進行語文寫作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大量的閱讀就難以進行語文的寫作,在語文的教學中,讀寫結合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二、多讀好書
語文的學習是讀和寫的結合,而讀書是處于第一位的,閱讀能夠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文學知識,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那么閱讀是講究方法的,首先,首次進行閱讀時應當粗略的快速閱讀,了解和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和內涵,第二遍閱讀才需要進行細致認真的閱讀,體會其中具體表達的思想感情,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閱讀可能會遇到不同的阻礙,比如說某一些語句或者是個別單詞不認識,這些都會造成我們對于文章主旨大意把握不全,因此在閱讀的前期需要學生們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這些內容工作難度較大,需要學生們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和耐心,在擁有一定的文學功底之后,后續的閱讀活動就會輕松許多,想要真正讀懂一本書,只閱讀一遍是不可能做到的,需要在一段時間內反復閱讀,分析文章當中優美的句子,有條件的話最好能記下來,研究他們的寫作手法和特點,最好以后能應用這些手法和特點進行文學創作。
三、閱讀經典
大聲朗讀并非是閱讀活動的唯一形式,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許多經典傳世的文學作品都包含有作者本身的思考在里面,身為讀者的我們也需要反復閱讀去體會作者的中心思想,學生們一旦擁有了善于思考的能力,那么這對于以后的文學創作是有幫助的,同時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只有充分的調動自身去思考才能夠說明自身真正的融入到了語文閱讀當中,沒有思考的閱讀是沒有靈魂的,無論是從個別單詞的使用以及某一些修飾手法的運用,讀者都需要去思考,只有思考足夠到位,那么在以后自己進行文學創造之時便能夠靈活的運用,閱讀不應當走馬觀花,而應當細致入微,同時對閱讀的書目也要仔細辨別,要精選一些優秀的文學名著進行閱讀。
四、讀寫結合
閱讀是文學創作的基礎,針對某些好的文章,人們可以充分發掘其中新穎的立意和角度,去指導自身的文學創作,學生們最初的語文寫作都是從模仿開始的,但是模仿活動是非常考驗學生們閱讀成果的,只有大量的閱讀積累才能夠為接下來的寫作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許多名人大家,比如魯迅,也曾經借鑒過許多優秀的作品,因此在現代的語文教學活動當中,語文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們進行恰當的模仿,而后在經歷不斷的寫作練習當中,逐漸確立自己的寫作風格和形式特點,這實際上是在教導學生們進行讀和寫的有效結合,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學生的寫作便會逐漸走向成熟,同時寫作內容應當同以前的文章相比有所創新,寫作的過程是充分挖掘生活細節的過程。
五、擅于創新
文學作品的創新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之下進行,創新需要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之上,創新是對已有的文學知識的重新整合以及輸出,文學作品的創新是語文讀寫結合的表現形式之一。
結束語
著名的文學家、學者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文的閱讀,不應當過分的看重閱讀量,但是必須要培養學生們認真閱讀的習慣,這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態度,學生們不應滿足語文教材的閱讀,而應當在語文教材之外廣泛的閱讀各種優秀的文學作品,還要反復的閱讀,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充分體會人物的感情、寫作的手法,在不斷的模仿過程當中,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楊琳.初中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 2021,(02):99-100.
(新疆兵團第六師101團學校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