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元存
摘要: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實施與否是對其教學成效進行評價的基礎依據。有效教學的實質即在有限時間內,應用高效的教學策略與手段,基于最少的教學投入來獲取最優化的教學成果。現階段,造成初中數學教學低效化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教師錯誤的教學觀念、教學手段等,也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習慣較差等,教師需明確認識到,在構建有效課堂教學這一方面,教師和學生的努力缺一不可。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有效教學
引言
初中數學相對較難,內容較為抽象、好理解,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很抽象,這就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產生了很大影響,進而對高效課堂的構建造成一定的阻礙。尤其是初三學生面臨升學壓力,目前,初中數學教師以考試訓練為主,忽略了方法創新和以學定教的最終目標。
一、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一)課堂互動不足
通過諸多的實踐研究表明,學生普遍不喜歡氛圍壓抑的課堂學習環境,學生認可度最高的就是語言幽默、為人有趣,并樂于和學生展開情感交流的數學教師。事實也證明了,教師自身魅力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課程喜好程度,有很多學生因為不喜歡任課教師,所以會排斥其所教科目,相反,對于學生喜愛的任課教師,其執教科目也更受學生歡迎。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因為很多教師不重視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交流,教師的教學用語呆板無趣,忽視學生情感體驗,所以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數學科目具備極強嚴謹性、邏輯性,在學科特性的影響下,數學課在學生心中的印象是嚴肅、一絲不茍的,再加上很多教師忽視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導致課堂氛圍壓抑,學生被動獲取知識,難以調動積極性,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學方式單一
初中數學教學和小學數學教學有著顯著差異,相比而言,初中數學課堂上的節奏更快,容量更大。傳統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習慣采取“填鴨式”教法,教師一味將知識灌輸給學生,不注重其主體地位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多數學生只能勉強跟上教學節奏,缺少質疑和思考的時間,還有部分教師忽略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單純是將知識掰開揉碎后遞到學生嘴邊,不給學生自主表現的機會,很難使其獲取良好的學習體驗,阻礙其學習興趣的提升。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股腦地灌輸知識并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愈發凸顯出“講過不一定會,沒講一定不會”的問題。單一、落后的教學方式,違背了新課改的具體要求,最終導致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足。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
(一)優化數學課前預習操作
教師需要重視課前預習。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忽略了預習這一教學步驟,這是大錯特錯的。有效數學課前預習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知識有大概的了解,并且能夠找到自己學習過程中不懂的知識,帶著問題去聽課,這樣更有針對性,學習效率更高。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預習內容一定要難易適中,否則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會間接影響課堂效率。
例如,在講到圖形的“三視圖”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知識的概念進行自學。這種圖文結合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形象,所以學生在自學的時候難度較低。但是對于平面幾何的公理、定理等內容的學習,教師就要適當減少預習的安排,因為這些內容里面涉及理解難度較大的知識,學生容易在這些內容的預習上產生挫敗感。教師在引導學生課前預習的時候,要讓學生把握重點知識,做到主次分明,這樣能夠節約學生的預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二)利用思維導圖教學法培養學生興趣,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教師在課堂結合思維導圖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分析問題和記憶知識的意識。教師教授過程中,第一步是演示。最好是利用板書的形式演示思維導圖,演示的過程中一定要講解每一步需要注意哪些點,每個板塊之間的推理一定要邏輯清楚,考慮全面。第二步,讓學生根據第一步的講解進行理解和學習,對不懂的過程要給予指導。第三步,讓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類似的總結和分析,畫出思維導圖。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教會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總結、分析問題。經過長期這樣的訓練,學生可以形成對所有問題全面、嚴謹的思考習慣。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使用思維導圖對全等三角形概念進行講解,對其對應邊、對應角、周長、面積、對應邊上的高等元素做全面的講解分析。在講完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說:“大家通過思維導圖能更加全面地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各個要素。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落實,需注重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師應結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進而點燃學生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切實增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春喜.初中數學有效教學三要素[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6):5.
[2]孫曉娜.淺析初中數學的有效教學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0,22(7):213.
山東省肥城市鳳山學校 27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