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娣
摘要:律動,是西方流行音樂的舶來術語,在音樂中,律動是種由節奏推動并“令人躁動”的感官刺激。在爵士樂中,它由一段段重復的節奏組成。樂隊的節奏部分(例如鼓、貝斯、吉他和鍵盤)通過重復疊、穿插的演奏來獲得律動。它是流行音樂的核心,在各種流行根基風格中例如:搖滾、salsa、 funk、 fusion和soul等都圍繞著“律動”進行感情的推進。在小學音樂教學創新性地融入律動教學,能夠起到音樂學習的催化劑作用,能夠更加容易實現小學音樂教學的重難點突破。
關鍵詞:小學音樂;旋律教學;運用
前言:
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年紀尚小,具有活潑好動、身體柔軟、身體靈活等特征。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僅僅對學生進行唱歌和聆聽訓練時不夠的,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小學生身體的多重感官,提高學生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整個身體的積極性。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合理地融入律動教學,讓律動教學成為課堂的重要輔助,即通過即興表演和律動聯系,拓展學生音樂思維和想象空間,激發學生的音樂表演欲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愛上音樂學習,能夠更好地發揮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應用效果和現實價值。
一、借助律動教學,幫助組織課堂紀律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在課堂很難集中注意力,即使上課鈴聲已經打響,小學生們仍然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對小學音樂教學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基于此,教師應該摒棄以往的扯著嗓子試圖喚醒小學生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該采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音樂啟蒙,如教師可以一邊進行音樂播放,一邊帶領學生跟隨著音樂做一些簡單的體態律動,讓學生遵循自己的內心,自發主動地遵守音樂課堂的紀律。
例如,在教學《平安夜》這一首歌時,教師可以首先在課堂上播放《Jingle Bells》、《鈴兒響叮當》、《White Christmas》等歌曲,引導學生跟隨著這一些具有圣誕氣氛的音樂進行身體律動,讓學生切身體會音樂學習的魅力,以此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和動機,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迅速地集中自己的全身注意力,提高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專注性程度,為《平安夜》這一首歌曲的教學做好充分的鋪墊。通過實現音樂和身體律動的動靜結合,可以充分釋放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激活學生對音樂學習的體驗和感受,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無限想象和熱愛,促使學生以更好的狀態進入小學音樂課堂。
二、借助律動教學,幫助學生記憶歌詞
音樂學科具有藝術性、科學性和嚴謹性等顯著特征,音樂歌曲的歌詞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小學生的記憶能力有嚴格的要求。如果教師對音樂知識的講解只是一味的采取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歌詞記憶訓練的話,這不僅不能促進學生增強對于聲樂的認識和學習興趣,甚至還可能使得學生們對于音樂課堂教學產生一定抵觸情緒。基于此,小學音樂教師可以采用借助身體律動來進行歌曲歌詞表現的方法來幫助學生進行歌詞記憶,達到簡化學生的歌詞記憶過程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大家一起來》這一首歌的過程中,其中有很多表示動作的詞匯:“跳舞”、“說理性”、“說未來”、“朝前邁”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歌詞來進行相應的舞蹈動作,實現身體動作與歌詞的完美貼合,巧妙地將學生靜態的歌詞記憶過程轉變為動態的歌詞表演過程,幫助學生在進行相應的舞蹈表演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歌詞記憶,有效地提升學生進行《大家一起來》這一首歌的歌詞記憶,同時也能將學生歌詞記憶過程趣味化,在更高層次上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熱情和喜愛。
三、借助律動教學,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除了要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為學生進行更深度的音樂學習埋下伏筆。
例如,在教學《手拉手,地球村》這一首歌的過程中,這一首歌中有讓學生們手拉手,手拉手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活躍音樂課堂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互動熱情,同時也可以迎合歌曲的實際情感,在增強學生音樂節奏感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合作能力。再如,在教學《馴鹿》這一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這一首歌表現的情感,將其編撰成簡單的表演情節,邀請學生分別扮演在森林上玩耍嬉戲的小鹿,通過這樣的表演,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群策群力、合作協調的良好品質。
四、借助律動教學,提升學生思想境界
由于學生年齡還比較小,缺乏一定的情感經歷和經驗,導致他們很難對音樂產生直接的情感感受,無法真摯地感受到音樂中蘊含的情感。“育人以育德為先”,小學音樂教學也不例外,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音樂來洗滌學生的心靈,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借助律動教學,引導學生跟著音樂給與的感覺進行身體律動,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整個身體來直觀地感受音樂的思維,引導學生充分感受音樂中蘊藏的德育教育理念,促進學生思想境界的不斷提升。
例如,在教學《送別》這一首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和播放有關畢業和友誼的相關短視頻,組織和帶領學生進行短視頻表演和還原,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這一首歌曲的理解進行音樂律動,如學生可以做出送別、憐惜、留戀相關的動作,結合自己的表情,在課堂上進行相應的歌曲表演,在給予學生聲勢浩蕩的視覺盛宴的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感受送別的氛圍,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的深刻道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成長意識,學會珍惜當下時光。
總結:
綜上所述,律動教學是一種能刺激聽眾跳舞的節奏型,在節奏型中,各個樂器演奏音符嚴謹重合、循環往復,模擬聽眾跳舞或跺腳的頻率,進而帶動聽眾跳動起來。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快速地進行音樂課堂學習的狀態,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和動機,而且能夠幫助學生調動自己身體的各個感官,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式地進行音樂學習,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和體驗,促進學生思想境界的不斷提升。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該積極地探索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方法和策略,促使音樂學科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
參考文獻:
[1]劉連連.小學音樂課中律動教學的滲透研究[J].新課程,2021(7):40.
[2]李蘇日娜.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律動教學有效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36):60.
蒼南縣望里鎮第三小學 浙江 溫州 325804C56CCDF7-D66B-4F4C-B5D5-0C57C5E3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