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英
【摘要】彈性作業的有效設計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學習需要,創造性設計難度不同、數量不等的彈性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順利完成,讓學生在作業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變厭學為樂學,這正是從次研究的初衷所在。
【關鍵詞】小學數學;彈性作業;有效設計
數學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其內容也也應該具備上述特征。因此,彈性作業的有效設計應“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讓學生在作業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作業內容的研究:如何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特點,對于手頭的練習資料要進行選擇、刪減、整合,設計有針對性、有層次性作業,以達到鞏固知識、訓練思維、發展能力的目的。做到課堂練習、課外練習有機結合,前后呼應,形成彈性而有效的作業鏈。
2.作業形式的研究:如何把單一的作業形式改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學生感興趣的作業,體現出作業的新穎性和多樣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著眼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創新意識培養。
3.作業功能的研究:如何在新課程標準下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全面或有側重地體現在作業系統之中,在強化對課本知識、技能的鞏固的同時,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體驗和實踐。
4.作業類型的研究:探索在保留傳統型作業基礎上,如何拓展作業類型,體現出作業的內容開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學生解答問題時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實踐性和探究性,作業的答案要有一定的遷移性、開放性。
5.作業數量的研究:探索作業數量和學生的學業負擔問題,作業數量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系。如何在既不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又盡可能發揮學生潛能的前提下,對作業數量實行彈性化,即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布置不同類型、不同數量、不同時間完成的作業。
6.作業有效性的研究:探索在新課程下有效作業的標準,影響數學作業有效的因素,促進學生數學作業有效的方法與策略,作業有效性與提高學生數學素養之間的關系等。
二、研究的主要過程
1、準備階段(2020年5月——2020年7月):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分配職責,進行資源配置,安排前期事務,健全課程管理機構。了解教師和學生對當前作業的真實想法,找到適合學生的作業設計,在研究過程一開始就進行調查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問卷調查的形式。課題組對本課題進行調研論證,設計課題研究方案,完成申報工作。
2、第一階段(2020年8月——2020年11月):邀請專家對本課題進行指導,成立課題顧問組和專家指導組,分解子課題研究任務,舉行開題論證會。展開第一階段的實驗研究工作,進行第一次調查研究。完成前期研究報告。
3、第二階段(2020年12月——2021年3月):對前期研究進行回顧總結,及時調整和改進后期研究思路,教師根據各年級教材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彈性而有效數學作業安排”實驗。對教材、補充習題和練習冊的作業進行整合,從數學作業的類型、功能、形式、數量、有效性和評價等方面進行研究。設計分層作業、彈性作業、有效作業,讓學生做實踐的成功者。
4、第三階段(2021年4月——2021年6月):召開研究成果總結會議,全面總結研究工作,統計研究數據,整理原始研究資料,全面系統地對各項實驗工作抓好“點”和“面”上的經驗總結,撰寫結題研究報告,匯編研究論文集,展示研究成果。接受課題鑒定組的評估驗收。
三、研究的保障條件
1.資料保證:我校圖書館、閱覽室豐富的圖書資源,便捷的互聯網絡等途徑可以獲得研究所需各種資料和信息。
2.經費保證:學校保證開題論證、中期評估、結題鑒定等各項費用,確保本課題研究活動的順利開展。
3.時間保證:由于本課題與我們自身教學的相關性大,無論是在教學工作中還是在工作之余,我們都可以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本課題的資料的收集,信息和數據的整理、加工,形成有價值的論文、課題報告等。
4.人力保障:課題組成員均具有本專科學歷,是學校教學一線骨干。他們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對現代教學方法、手段吸收較快,并積極投身到新課程改革之中,能熱心教研工作,樂于參與本課題的研究,能正確處理好科研與教學的關系,有足夠的時間和信心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工作。
四、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今后改進設想
(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課題組成員課題研究的整體能力與素質還有待提高,對課題的理論構建能力尚顯。得不足,有待進一步加強學習與培訓。
2.繁重的事務,課務,使少數教師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學研究之中,給研究工作的深入帶來困難。
3.少數課題組成員課題研究的主動性不足,研究不夠深入,不夠重視平時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4.在課題研究中,我們還發現少數學生缺乏一定的學習主動性,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不能形成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
(二)今后的改進設想
1.繼續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實驗,并加大對課題的管理力度,規范課題研究實驗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時收集課題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
2.引領我校教師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學習。
3.定期舉辦課題研究交流、展示活動,及時總結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廣經驗,發揮課題研究的示范輻射作用,以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整體提高。
4.注意邊研究邊推廣,讓課題研究和實施新課程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推進我校新課程改革的實施。
參考文獻:
[1]陳克虎.小學高年級數學彈性作業的有效實踐探索[J].考試周刊,2016(91).
[2]季永紅.新課改下彈性有效的數學作業設計研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07).
[3]張潔.小學數學有效作業設計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3).
[4]劉高飛.彈性作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小學數學基于彈性作業的教學調查與策略[J].好家長,2019(09).
[5]王海霞.小學高年級數學彈性作業實踐研究[J].天津教育,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