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思想認知及人格養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當代,不少農村家庭因為相關原因導致一系列教育問題相對突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如父母離異或外出導致留守兒童增多,父輩文化程度不高不能科學地對孩子進行教導,導致孩子心理上出現了相應的問題,在學習中產生了厭學、孤僻的心理。為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提高農村家庭教育水平,針對我國目前農村教育現狀及相應的對策進行簡要的分析,以使農村教學質量取得長足發展。
關鍵詞:農村教學;家庭教育;現狀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是學生基本的生活場所,是學生相處最久、感情最深的地方。基于當前社會家庭分析,部分學生由于家庭問題而影響到學習,在學校與家庭的聯合下,共同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關注。
一、農村特殊家庭教育現狀分析
1.家庭破碎,父母離異
教學中發現,由于家庭關系破裂,導致個別學生存在心靈上的創傷。單親家庭,顧名思義,指的是一方或雙方由于感情分歧對孩子喪失了撫養權,使孩子被迫選擇與父親或者母親進行生活,喪失了一個完整家庭該有的圓滿。亦或者重新組建新的家庭,在新家庭中,孩子會變得無所適從,在新的環境和人際關系中,不能及時轉變心態,由于在相處的過程中不能有效地進行關系的重組,重組家庭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缺少主動關心,將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這種家庭容易造成孩子心靈上的敏感和孤獨,如果不能及時正確地引導孩子走出困境,將會導致孩子出現更嚴重的心理危機。
2.父母常年外出,造成留守兒童現象
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少家庭因為外出打工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由于缺乏與父母的聯系,缺少父母的關愛,心里話無處可說,導致學生產生負面情緒,嚴重者可能產生不可挽回的悲劇。留守兒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雙方都不在孩子身邊的現實情況。在當今,留守兒童已經是一個全民共議的熱點話題,是一種時代造成的普遍現象。
二、探究教育相應對策
針對農村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簡單分析之后,接下來將對這些問題實施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便更好地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1.單親家庭教育對策
由于孩子目睹了家庭的破裂,在心理上產生了極大的壓力。長期身處矛盾的家庭里面,造成了孩子敏感、易怒的心理,對周圍的環境缺乏安全感。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在心理上對學生多一些關心。教學中對學生的心理現狀進行及時了解,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盡管在家庭關系的破裂下,使學生感到外界對他的關懷,同時積極聯系學生的家長,讓家長與孩子多進行心理上的溝通,每天在工作之余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多點關注,使學生在家庭關系破裂之后,還能感受到單親家庭的溫暖,不至于完全喪失對他人的信任感。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一視同仁,不能使學生感到被差別對待,不可采取過分嚴厲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壓力,在學校與家庭雙方的積極配合之下,使學生早日走出家庭破碎帶來的負面情緒。
2.留守兒童教育措施
在當今社會,留守兒童引發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是當前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在此,單靠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還應當聯系家庭、社會對這種現象進行有效的解決。
在學校方面,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指導疏通,平時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家庭現狀,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指導。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每天抽出時間與學生進行交談。同時學校成立相應的心理咨詢室,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相應的咨詢疏導,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教師要關懷這些學生,及時了解這些學生的家庭現狀。在教學中對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到及時的關注,確保每一位學生在學校都能夠充分享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懷及校園集體給予的溫暖。
家庭方面、家長也應該通過手機移動端多與孩子進行視頻會話,對學生的近期生活學習進行溝通指導,使孩子感到父母與自己的距離并不遙遠,利用信息技術使雙方交流日益頻繁,使孩子能夠充分享受到來自遠方父母的關懷與鼓勵,父母多加強與學校的聯系,以便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進行密切的關注。
社會各方也應對留守兒童多進行關心,對他們多一些關注。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下,讓他們體會到社會給予他們的深切關懷。
農村教育由于師資力量及教學投入不夠,面臨的問題較多,是當前教育工作中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如何針對特殊家庭學生進行有效教育管理,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長,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行動起來,以便為困難家庭的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成長環境,使孩子能夠從家庭問題的陰影中走出來,養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參考文獻:
[1]劉素芳,楊福收,張玉娟.農村中學生父母養育方式與學習成績的關系[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15,14(8):7548.
[2]胡潔,閆克樂,段西濤.父母教養方式與學生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17,10(6):611-612.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農村特殊家庭學生教育現狀及指導方法研究”(課題編號:GS[2020]GHB 1262)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小安(1978—),漢族,甘肅定西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