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楠
摘要:在已經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今天,以往教學中的弊端也在逐漸顯現,為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彌補應試教育的弊端。素質教育無疑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德育教育也不在像以往一樣被忽視。在各學科中滲透德育便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初中化學便是此類方法的重點試點學科之一。初中化學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唯分數主義的教學理念,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將德育蘊含于日常教學中。
關鍵詞:德育;初中化學;創新教學;教育方式
引言:
改革開放后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與此同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也在摧殘著國人的精神世界,對此黨和國家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中國可以說是最重視德育教育的國家之一了,德育教育蘊含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公益廣告,充滿正能量的動漫無一不透露著國家、社會對德育教育的重視,在初中化學的教授中,德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
一、當前初中化學課堂德育教育的現狀
在應試教育的今天,唯分數主義無疑是教學的主流,德育教育不過是學生放松時的課程。師生對思想教育態度十分淡漠,“愛黨,愛國,愛人民”成為口號,學生的價值取向出現偏差,缺少精神動力。“三好學生”的評定標準在很多小學,初中,高中都是為成績論。只要學生學習好,學生就是“三好學生”。在當前的中國德育教育的主要戰線在于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優秀老師的言談身教,以及一些感人事跡的積極宣傳。
在21世紀的今天,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有了巨大的提高,義務教育得到了普及,學生得到了前人所沒有的優越的學習環境,這使得學生正在失去中華民族所固有的艱苦奮斗,勤勞勇敢等傳統美德。對此教育界給予高度重視,并著力解決,彌補較好的學習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
德育是一個學生綜合素養的體現形式之一,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很難與德育聯系起來。再不提化學,德育的情況下,很難將兩者聯系起來。但是化學的發展離不開歷代杰出化學家的不斷求索,教師可以通過講授這些化學家的事跡來使學生的思想覺悟得到提升。
二、初中化學課堂德育的滲透方法探究
1.培養學生間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覺的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在化學教學中,首先要利用好班集體這個學習堡壘,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通過小組聯合實驗,共同實地調研來逐漸提高班級凝聚力,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使學生產生對集體的認同。同時又要促進學生間的良性競爭通過比學趕幫超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注重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采取最適合的方法,注重學生個性的彰顯。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班級的學習氛圍,以點破面,以具體的學習能力的提升來提高學生未來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未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讓抽象的德育融入具體的習慣中去,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育是人一生的事情,化學教育要注重化學學習的個性與學生綜合學習素養的共性的結合。在化學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通用學習方法的掌握,并實踐到化學學科的學習中去。
2.在化學課堂中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
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我國近代以來的化學史和化學成就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從而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勿忘國恥的情感。在化學實驗中注重污染物的處理以及通過講述重大化學污染實例結合教學大綱要求來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通過介紹世界著名化學家的事跡和成就來培養學生不斷求索和勇于創新的精神。自然科學很難與思想道德結合在一起,但是課堂講授卻可以,自然科學本身沒有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是人有。無論是不斷求索的化學家,還是將化學運用于生產領域的商人亦或者是教授化學的教師。都可以通過化學來展現出了。我們要學會用化學這個學科向學生傳輸正確的思想觀念和為人處世的正確準則。
3.關鍵是言傳身教,對學生滲透人生真諦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學是學生畢業若干年后仍留在腦海中的東西。在完成學業的一段時間后人們往往會忘記大量所學過的知識,而老師曾經傳授給我們的人生哲理往往記憶猶新。是否有一個優秀的人生榜樣才是一個學生德育是否成功的關鍵。人生哲理也可稱為人生價值觀,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可以指導人們規范行為習慣,端正生活態度,樹立人生目標,感悟人生真諦,對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起到“燈塔”的作用。是否將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個人綜合素養的集中體現。教師首先要樹立良好真實的形象,在課堂教學中將自己的真情實感人生經歷與有關的化學上課內容相結合,與學生達成共鳴,這樣的教學是富有感召力的,當然也是困難的,需要老師努力把握。在化學中往往包含著物理學,數學,哲學等其他相關學科。老師要注重以化學學科的教育為主并以其他學科為輔,多學科共同促進學生對化學,對人生的理解。
結束語:
我們要積極尋找化學課程中的德育元素,不斷改良教學方法,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在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總之,只要化學教師切實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育人職責,堅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保持著明確的德育滲透意識,并運用適當的手段將德育內容與知識傳授融為一體,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熏陶,達到德、智雙育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楊世家,嚴婷婷.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實踐與研究[J].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5(33):26-27.
[2] 陳士志.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路徑探析J],2018(24):131.
[3] 李玉彬.新課改理念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路徑探討[J].現代教育科學,2017(07):39-42.
依安縣農場學校 16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