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要:在教育的數字化背景下將數字資源融入到初中音樂教學實踐之中,能夠從內部推動課程教學模式的數字化創新,從而真正發揮出數字教學機制的優勢,使學生的音樂體驗得到最大化地提升,真正實現個人審美素養、音樂演唱能力等多方面音樂素養的提升。在初中音樂教學實踐之中,為了切實結合數字化背景完成對音樂課程的創新實踐,教師應首先聯系具體數字資源的應用模式,在音樂教學框架中尋找契合的應用環節,從而真正將數字資源融入到初中音樂教學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數字化;初中音樂;創新實踐
初中音樂教學是素質教育體系下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學科,通過引導學生在課程之中對音樂旋律的鑒賞、音樂內容的實際演唱,往往能夠使學生的審美素養以及音樂實踐能力得到切實地提高,以此使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始終以音樂為伴,陶冶學生的情操并從精神層面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而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音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應該在課程中結合當前的數字化教育背景,尋求與音樂教學邏輯相適應的數字資源,以此推動二者的最大化融合,真正優化音樂課程機制,使學生能夠在優化的教學環境中不斷強化音樂體驗,最終真正實現個人音樂素養的提高。
一、使用媒體設備豐富樂曲表現形式
多媒體教學設備在班級中的普及是教育數字化進程中的重要改革戰略。在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實踐之中,通過教師對班級多媒體設備的合理應用,則能夠推動課程中教學樂曲表現形式的創新,以此起到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切實推動課程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例如在《雪絨花》這首樂曲的教學實踐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之中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視頻資源《雪絨花》,引導學生對媒體資源進行觀看。多媒體設備對傳統音樂課堂中的音頻放映設備進行了極大地優化,它不僅可以更快速地將資源展示在學生面前,并且借助投屏系統,樂曲的表現不再僅僅局限于單一的音頻形式,而是能夠真正在視頻形式下將樂曲旋律與直觀畫面進行一一對應,進一步強化音樂內容的表現力。通過教師在課堂中對多媒體設備的利用,學生真正被視頻形式所吸引,參與到了欣賞樂曲視頻資源的環節之中,并從聲畫結合的立體表現機制之下真正對樂曲產生了相對具體的了解,由此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后續的樂曲學習環節之中。
二、借助網絡渠道建立對比教學結構
互聯網絡極大地拓寬了教師的教學資源獲取渠道,這使得教師在課堂之中可以更加快速地獲取到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育資源,建立延伸性資源體系,輔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課堂學習活動。在初中音樂教學實踐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利用網絡渠道的方式搜集與課程教學樂曲相關的教育資源,從而建立起對比型教學結構,深化學生對樂曲類型的了解,以此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
例如在弦樂合奏《二泉映月》的教學實踐之中,教師為了使學生能夠更清晰地感受弦樂合奏的特點,并了解《二泉映月》的音樂主題,清晰感受樂曲的情感變化,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渠道搜集二胡獨奏的《二泉映月》作為課堂中的拓展資源,引導學生對兩種版本的演奏進行賞析。通過拓展資源的方式,課堂中兩種不同版本的演奏將形成鮮明的對比,由此使弦樂合奏的演奏特征更為突出地表現在學生面前,深化了學生對弦樂合奏形式的了解。另外,在類比關系下,學生能夠從兩個版本的交互賞析環節之中得到更為細節的信息,以此優化了其對樂曲主題與情感的感知。在對比教學結構下,學生能夠整合對比中所收獲的信息,最終加深對樂曲的印象,真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設計微課資源優化學生合唱機制
合唱是音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實踐組織形式。通過合唱模式整合學生開展集體演唱,不僅能夠極大地節省演唱時間,還能在集體中放大學生的演唱情感,強化學生對音樂表達內容的感知體驗,切實優化學生的音樂情緒價值審美體驗以及提高學生的演唱實踐能力。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合唱參與積極性,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資源對合唱機制進行優化,輔助學生在合唱中切實實現音樂素養的提高。
例如在《國家》這一樂曲的教學實踐之中,教師可以在微課設計階段強化微課的互動性,即有意識地將微課中的演唱部分設計為段落演唱的形式,使其中部分的演唱以無聲的形式進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集體的合唱將與微課形成互動關系,即在微課演唱段落學生停止演唱,而在微課停止演唱時學生開始合唱。這種形式不僅比之傳統的合唱形式更加具有趣味性,更使得學生的段落演唱能夠以微課標準演唱為引導,更為準確地完成合唱實踐,精準地表達演唱情感,最終實現合唱實效性的切實提高。
四、利用慕課平臺延伸音樂教學活動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為了進一步強化課程促進學生音樂素養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作用,教師還可以利用慕課平臺,使音樂教學以線上的形式延伸到學生課后時間之中,引導學生的課后音樂實踐開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接觸到更豐富的樂曲資源,并在慕課的線上指導作用下更為高效地完成課后學習,最終在課后欣賞或演唱等實踐之中不斷促進學生演唱素養的提高。
例如在《打靶歸來》這一課的教學前,教師可以首先設計相關慕課,引導學生結合線上內容展開課后時間內的自主預習實踐。在慕課之中,學生將首先接觸到多首軍歌的剪輯集錦,快速地對軍歌的演唱特點形成具體的認知。而后慕課資源將完整演繹《打靶歸來》,使學生建立起初步的印象,并結合教師布置的任務,引導學生跟隨慕課中樂曲的演唱嘗試完成演唱實踐。這一過程中學生將真正對將要學習的樂曲形成更直觀的賞析體驗,并跟隨慕課資源中的演唱內容積累演唱經驗,最終真正建立起演唱基礎,以此優化學生后續課程中的演唱體驗,最終真正推動課堂中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完成高效課堂的構建。
在數字化背景下推動初中音樂教學機制的創新,需要教師真正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論為支撐,在教學中將符合教學環節邏輯的數字資源合理地融入到課堂之中,輔助學生的音樂學習,由此切實強化學生的音樂體驗,最終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切實提高。
參考文獻:
[1]黎婷婷.新興數字化教學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運用研究[J].黃河之聲,2019(15):97-97.
[2]許小華.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導入數字化教學資源[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7):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