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嬌
摘要: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在農村有留守兒童,在城市則有很多學生的父母工作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學生交流。這種情況對小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及其道德水平的進步都會產生負面作用。一些小學生因此而變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比較低,存在厭學情緒,有的還會發生傷害他人或自己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利用團隊輔導課等手段開展針對小學生的抗逆抗挫教育,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下從關注學生差異,激活學生信心,創設恰當清境和實現多方配合等幾個角度展開討論。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生抗逆抗挫;團隊輔導課
小學生純真善良,心靈純潔,但同時也具有社會經驗比較少等各種缺點。在外界環境某些不良因素的影響下,小學生很容易出現心態的失衡,對于遇到的困難產生較為強烈的挫折感。再加上部分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比較落后,沒有時間與小學生溝通交流,或者教師對抗逆抗挫教育的不重視,更會加重小學生的心理負擔,使得他們的負面心理得不到有效的紓解與調節,最終影響到他們對外界事物的認識,出現道德上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從立德樹人的背景開展對小學生的抗逆抗挫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團隊輔導課要關注學生差異
團隊輔導課是心理健康領域的常見模式,不過以往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現的比較少。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模式開始在小學階段應用,得到了小學教師的重視,大家發現了將小學生組成團隊的好處,在團隊溝通交流中有助于小學生心理壓力的紓解和心理問題的解決。不過,不能認為在團隊中的小學生都是完全一樣的,應該看到他們彼此的差異,要根據具體學生的特點有計劃地實施心理教育工作,讓每個學生都能從中受益。
例如,有的學生經常被表揚,在別人看來他有很多其他同齡人不具備的長處。但也因為這種評價,使得他對自己總有很高的判斷和期許。一旦遇到某些情況,就會讓他覺得非常受挫,感到沮喪。針對這類學生,教師不能被動等待他的求助,因為平時的“自視甚高”可能讓他沒辦法主動開口。教師應該觀察他在團隊輔導中的狀態,一旦發現他在傾聽別人的話語時出現了神態上的某種松動,要馬上抓住機會切入進去,與其展開交流,幫助他分析和認識問題,知道他愿意吐露心聲,說出自己面臨的困難。
二、團隊輔導課要激活學生信心
團隊輔導課要將激活學生的信心作為重點之一。分析過去,只能幫助學生解決以前的問題;樹立信心,才能勇敢面對今后的困難。像上文所說那種平時得到較高評價,但是抗挫能力比較弱的學生,他們也會因為現實感受與他人評價的不同而受到信心上的傷害,其他一些學生就更是如此。沒有信心,學生今后就會變得“多謀少斷”,遇到重要困難時變得逃避畏縮,乃至覺得是這個世界有問題,處處與自己作對,立德樹人的任務也就無法實現了。
為此,教師要在團隊輔導課上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比如,教師可以組織“頭腦風暴”,提出一個問題然后讓大家出主意。因為小學生在知識儲備、思維模式和性格特點等各方面的不同,所以他們的想法會出現各自的特色。教師可以從這些特點出發,幫助學生去分析,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優勢在什么地方,這些想法的特點又代表著什么,適合解決什么樣的問題。隨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根據他們的想法對問題進行推理,來證明大家的確具有那些優勢和特點,從而將學生的信心比較牢固的樹立起來。
三、團隊輔導課要創設恰當情境
小學生在心理上出現的問題都是在現實生活中各種事件的影響下所形成的。如果沒有另一方面,也就是積極正面的實踐體會,對于小學生來說其說服力將是非常有限的,仍然無法幫助他們擺脫負面消極的心理和想法。所以,教師應該積極創設恰當情境,營造盡可能真實的團隊輔導環境,以此來影響學生。當然,教師無法也不應該保證學生在情境中的一帆風順,但是要做好對學生的鼓勵和引導,時刻傳遞積極信號。
例如上文提到的“頭腦風暴”,學生在參與的時候不一定都能提出特別好的想法,可能還會為自己沒有其他同學的想法好而感到懊惱。但是,只要教師做好分析和引導,學生就會發現自己也是有優點的,自己的想法有可取之處,與其他同學并沒有根本上的差別。又因為“頭腦風暴”針對的是具體的事情,與現實有緊密聯系,所以對學生心理的調整,培養起積極向上的心態,進而實現立德樹人有重要的意義。另外,教師還可以嘗試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心理體驗情境。
四、團隊輔導課要實現多方配合
人是社會動物,小學生也是。上文已經提到,小學生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在環境因素中,社會、家庭和學校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除了要從教師的角度,在團隊輔導課領域加以努力外,對小學生抗逆抗挫能力的培養還要從其他多個渠道入手,要形成學校、社會和家庭的合力。有了各個方面持續性的積極滲透,學生在心理上的問題會得到更加快速、全面和徹底的解決。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學校與學校所在社區溝通,尋求對方的支持,由社區選擇優秀代表來校參與團隊輔導課,為學生們講述自己過去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困難的。這是不少小學生從來沒有過的體會,能夠吸引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在團隊輔導課上更加專注,成長效率更高。又如,教師要通過家校溝通渠道,提起家長對學生抗逆抗挫能力的關注,向家長提出各種家庭教育方面的意見建議,既保護學生,又鍛煉學生,構造其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家校合作模式,讓學生逐漸變得敢于競爭,不怕挫折。
總之,在小學的日常教育工作中,除了要做好知識的教學,還要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給予充分關注,要特別注意培養小學生的抗逆抗挫能力,切實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讓他們能夠擁有正確的心理認識,健康的人格與高尚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姜云.開展小學生挫折教育的原因及方法[J].知識窗(教師版),2017(06):52.
[2]周丹.如何在學校教育中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抗挫心理[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