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麗
【摘要】語文是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的重要課程,小學語文教學,則是拓展學生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路徑,所以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實現(xiàn)語文高質量教學,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是廣大教師必須要面對和完成的課題。基于此,本文將以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為依據(jù),從運用分層教學法、運用提問教學法、運用直觀教學法,這三個維度出發(fā),系統(tǒng)地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指導的基本方法和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指導;策略
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上,掌握著課堂的控制權和話語權,一味地運用灌輸式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卻將學生置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久而久之便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甚至抵觸情緒的產生,壓制了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影響整個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主動轉變傳統(tǒng)觀念,推進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創(chuàng)新,從而真正提升教學效能,引領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運用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這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創(chuàng)新策略,其目的在于滿足學生的差異需要,縮短學生間的差距,進而做到因材施教。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改革以往“一刀切”、“一鍋煮”的教學模式,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差異,包括學習成績、能力水平、思維層次、知識結構等,以此為基礎來,將他們分成A、B、C等由優(yōu)到差的三個不同的層次,進而制定出層次化的教學目標、提出差異化的教學要求、實施針對性的教學內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去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以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適應性的發(fā)展與進步。
例如,在教授《夜間飛行的秘密》時,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因素,教師通常會集中知識點進行講解,實際上,學生們的學習方法不同,其學習理解能力也會不同,如果教師不及時彌補這些差距,那么學生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基于此,筆者實施了分層教學,展開本節(jié)課的教學。在課前,筆者先調查學生們的學習水平,根據(jù)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們分成A、B、C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由不同階段的學生組成,A層主要由學習能力突出的學生組成,B層主要由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組成,C層主要由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組成。隨后,筆者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布置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逐漸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
二、運用提問教學法
提問教學,主張以問題來啟發(fā)學生思維,促使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和探究,讓學生脫離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tài)。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轉變落后教學傾向,全面地研讀語文教材課本,從中提煉出重點、難點的知識,并加以有效概括,從而設計出啟發(fā)性、趣味性的問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時機,來向學生進行提問,創(chuàng)設出充滿懸念的教學情境,以發(fā)揮出問題的能動作用,直接觸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望,促使學生可以主動發(fā)散思維,來展開對問題的思考,對相關知識的自主探究,深入到知識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去,進而促進整個語文教學實效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呼風喚雨的世紀》時,課程開始后,筆者先讓學生們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科技讓生活水平有所提升?這時,學生們內心會涌向很多答案,筆者會先讓學生們說出自己的答案,根據(jù)學生們的答案,筆者向學生們介紹,20世紀的科技發(fā)明,可不止這些。隨著課程的推進,筆者讓學生們打開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同時,筆者從課文中提煉一些問題,通過問題啟發(fā)學生們的思維,提出問題后,筆者則會給予學生們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們利用這段時間再次對課堂展開分析,有了問題的引導后,學生們對課文的探究更具目的,待學生們得出問題的答案后,筆者則會給予學生們展示的空間,根據(jù)學生們的答案,筆者可以了解到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這樣,筆者通過設置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啟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思維。
三、運用直觀教學法
直觀教學法,能夠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形象起來,從而使其更加更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思維,更易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并掌握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從而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設備,包括多媒體技術、微課技術等等,來輔助課堂教學,對語文知識,進行加工和優(yōu)化,再以圖片、動畫、視頻、聲音等形式,進行呈現(xiàn)和展示,創(chuàng)設出直觀、形象且動態(tài)化的教學情境,增強課堂教學的活躍性,以帶給學生視覺和聽覺,等多個層面的感官沖擊,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的過渡轉換,加快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理解、消化與掌握。
例如,在教授《觀潮》時,本篇課文主要以,錢塘江漲潮的景觀展開描寫,根據(jù)課文內容的特點,筆者結合信息技術展開教學。上課后,筆者先帶領學生們對課文展開閱讀,讓學生們熟悉作者的描寫手法,這時,筆者再結合信息技術為學生們播放一段視頻,通過視頻具體、直觀呈現(xiàn)錢塘江潮水的景觀,讓學生們直觀感受到,作者筆下對錢塘江潮水的表達之情。這樣,筆者通過結合信息技術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實施有效指導,這是廣大教師的基本任務和目標,同時也是一個兼具科學與藝術的工程。所以,身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掌握足夠的理論知識和強大的人格魅力以及高水平的教育素養(yǎng),把握新課程改革的創(chuàng)新思想和觀念,結合現(xiàn)實學情來運用分層教學法、運用提問教學法、運用直觀教學法,從而建構科學穩(wěn)定的教學模式,實施有效的教學指導,促進師生、生生間的良性溝通,讓整個課堂教學真正的動起來、活起來,達到理想的教學境界,展現(xiàn)出應有的魅力和價值。
四、組織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興趣
1.教學活動具備可行性
語文教師通過組織教學活動來進行輔助教學要注重活動本身需要具備的可行性。可以設計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只是可能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物力、財力等,如果小學生沒有理解教師的設置活動的用意,那么這個語文教學活動的組織就是不成功的;可與之相反,教師設計的活動趣味十足,教師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投入一定的精力卻收獲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設計得這樣的教學活動無疑就是富有可行性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對其學習語文學科的內容有一定的幫助;而且教師制定趣味十足的活動可以保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可以保證字啊課堂中集中注意力學習。
例如,在進行《貓》的教學時,教師設置的教學活動可以以教材中的內容結合手工的形式,使用一些簡單的道具制與之相符的教學場景,把課本中的內容還原到課堂中,有效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本知識的印象;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制作一定的手工的同時需要發(fā)揮聯(lián)想力,讓學生自己動腦去想怎樣還原課本場景。比如,假如想要還原“在寫作時,貓?zhí)献涝诟寮埳喜攘藥锥湫∶坊ā!钡膱雒妫處熅鸵鶕?jù)實際的場景設置與之相符的道具,還要把貓引導實際的教學課堂中,促進學生積極發(fā)揮自己的大腦思維,跟隨教師設置的情景把課本內容進行還原幫助其鞏固學習效果,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活動具備針對性
語文教師利用組織教學活動來輔助教學格外要注意的是看組織的教學活動是否具備針對性。針對性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案,而針對性地教學就更加明確一些。因為往往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很難保持集中,那么語文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開展教學活動,利用課堂的時間組織教學活動,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學習的興趣,轉變由于學生學習不集中導致教學質量不理想的情況。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還要給予一定的學習引導,讓學生專心在學習上,保證以充足的精神進入到學習力,完成針對性教學活動的目的。
例如,進行《爬山虎的腳》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本來就還處于智力發(fā)展的階段,對事物的認知沒有明確的判斷,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在課堂上只要有一些突兀的聲音、或者比較奇特的故事,可以有效地轉移學生的視線。那么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藥根據(jù)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來探索解決的辦法,及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學生稍有表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就可以組織一些課外教學,像讓學生結合 “爬山虎”的特點、可以組織爬山虎的彩繪活動,進而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在這個過程里教師還要及時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避免學生做一些與活動無關的事情,導致活動失去了針對性;教師在引導上要讓學生自主發(fā)揮想象力,把繪畫爬山虎與課本內容聯(lián)系到一起。
參考文獻:
[1]何輝武.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8):250.
[2]謝娟.拓展性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8):266.
[3]趙紅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策略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