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萍
摘要:隨著當今教育的深入改革,“培優拔尖”工作成為了新課改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并根據尖優生的特性量體裁衣,探索“培優拔尖”策略,以提升尖優生的綜合實力,是教改工作的重點和現代教學發展的趨勢,也是需要不斷研究和攻克的課題。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分層教學 ?因材施教 ? 培優拔尖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把個人自主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全班展示整合和教師點撥提升有機地結合,是值得推崇的教學模式之一。多年來筆者所在的學校實施分層教學,筆者參與其間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討論和整合,形成一系列的培優拔尖策略。本文基于此進行分析探討。
一、目標引領,對標前行
目標是一個人不斷前行的方向和動力。在初一年級我利用兒童節的契機,開展了《告別童年,放飛青春》的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計劃和行動,并及時制定合理的學科目標和追趕對象。然后將全班同學的奮斗目標整理出來,粘貼在班級的宣傳欄,并根據每個階段性的測試結果,進行總結和表彰,以激勵學生。
二、樹立榜樣,互幫互助
尖優生的上進心比較強,有競爭意識,我們需要充分利用好學生的這一特質,激發內動力。在平時,通過評選“課堂發言標兵”、學科狀元等方式,表彰先進個人;利用合作小組的團隊意識,通過評選“優秀學習小組”等方式,調動小組成員的責任感和進取心,互幫互助。
三、激勵機制,精準指導。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進激勵機制,激發學生產生向上的動機和行為,是我們教學的目的。
(一)課堂評價,注重任務完成的精確度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會運用小組合作學習之坐莊法、輪流發言法等方法,把課堂交付給學生。還會鼓勵他們自由組合進行合作和展示,并及時給予評價和獎勵。既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又達到了提升能力的目的,一舉兩得。
(二)作業評價,注重質量完成的準確度
利用互聯網優質資源和快速反饋評價的優勢,精選高質量的作業給尖優生做,并每天在課堂上及時進行作業反饋和小結,表揚先進、鼓勵后進,讓大家樹立了榜樣,同時也給部分同學危機感,以提醒他們奮勇直追,以求共同進步。
(三)測試評價,注重個人和團隊差異度
每次測試結束后,我會及時展示個人得分和小組平均分,表揚優秀和進步明顯的小組與個人。并利用班會課的時間,讓他們總結進步或退步的原因,爭取共同進步。
同時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得出小組本周的學科評價總分,以此作為他們下周選擇小組位置的重要依據,得分高和進步明顯的學習小組有優先選擇下周座位的權利,以激發他們學習的斗志和熱情。
四、深入挖掘,加深理解
對于尖優生,我們需要適當地提升教學難度,深入挖掘課文內容,加深理解。在教學中,我們將常規的教學內容都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在掌握了基礎知識之后,會添加現場造句等提升環節,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也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同時,在每節課的最后10分鐘設置檢測環節,組織學生上組卷網等平臺進行限時檢測,達到及時查漏補缺的目的,效果良好。
五、拓寬廣度,積累提升
對于尖優生而言,增加他們的英語閱讀量和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利用上課前5-10分鐘的時間給他們做限時閱讀,并請同學講解,教師再進行適當的點撥。此外,我們還借用《英語周報》、翼課網等優質的課外資源,每天定時定量布置閱讀理解任務,借此達到積累和提升的目的。
六、搭建平臺,開拓視野
尖優生能力強,表現欲也強,我們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省、市、區級各類競賽,如:全國英語能力大賽、廣東省“外研社杯”英語能力競賽等。鼓勵學生踴躍報名,積極備戰,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均獲得可喜的成績。
通過此方式,開拓了他們的視野,鍛煉了他們的膽識,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和綜合能力,一舉多得,是我們培優拔尖工作的重點項目之一。
七、關注心理,快樂成長
由于尖優生成績和能力長期前列,容易產生自傲,自負和虛榮心,抗打擊能力較差。因此,更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我們需要定時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和主題班會活動,如《做情緒的主人》、《隱形的翅膀》等心理健康主題班會課,引導學生學會正確面對挫折,并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適時的心理輔導,以保證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八、家校合力,保駕護航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大力支持。我們學校每個學期初都開展“百名教師訪千家”的家訪活動,反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此外,我們還通過開家長會、班級群等方式進行溝通,得到家長更大的支持,有利于班級工作的順利開展。
小組合作學習下的分層教學模式,給我們的扶優拔尖工作帶來了更多的便利。老師應引導“優生”樹立遠大志向,訓練其心理抗擊能力。同時可以根據其特性量體裁衣,結合互聯網,為學生提供更高層次的學習資料,盡力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并引導其開拓創新,不斷進取,讓他們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目前,我們仍處于摸索階段,但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因材施教,一定能探尋出一套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羅文軍. 英語分層教學[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00(5):7-8.
[2]劉芳. 教育理念的轉變與更新[M]. 中國和平出版社, 2000.
[3]關文信. 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M].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