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躍躍
摘要:為了讓每個學生在數學上都有所收獲,初中數學課堂在不斷的改革,目的在于轉變傳統課堂模式,為初中數學教學注入新活力,將教學有效化達到最高,其中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交流。教師需要立足于當今初中數學教學現狀,抓住最近發展區的教學特點,針對具體學生的特征做出實質性改變。設定教學情境來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并改善課堂分化的局面,以此來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效率和質量。基于此,本文就從抓住學生個性特點、創設教學情境、實現教學分化、巧用提問環節以及完善評價體系來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要求。
關鍵詞:最近發展區;初中數學;教學設計
引言:
初中數學處于整個數學學科的過渡階段,其中包含著大量的基礎數學知識,決定著學生的數學基礎和水平能力,這也就決定了初中階段的數學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現階段數學教育的問題在于數學自身的抽象性,學生對它容易產生畏懼和厭倦心理,課堂氛圍壓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太少,課堂效率低下和分化嚴重等問題都嚴重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教師必須找出問題并抓住問題的關鍵做出改變,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改變目前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弊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為學生后續數學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
一、把握學生特點,轉變教學理念
初中數學的學科特點在于跨度較大,學生學起來較為枯燥,難以接受,致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在課堂的積極性也大大降低,轉變課堂氛圍的關鍵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參與度。改善師生互動的頻數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活躍課堂氛圍,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活躍大腦思維,在積極主動中獲取知識。為此,初中數學教師不斷創新與改善教學的方法,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更有技巧性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能力,這樣才能達到推動學生知識能力雙豐收的目標。[1]
在教學方案的設計和創建中,教師需要注意觀察學生的特征,在學生能夠接受和理解的范圍之內,再加上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學的內容在學生的理解能力之上,會給學生造成一種畏懼心理,不利于學生學習新知識。教師應該改變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引入根據創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為課堂增添新的色彩。例如,在開展《統計調查》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時,首先,教師要在課前就布置學生組隊做有關“最喜歡買的飲料”的統計研究調查,在與學生日常生活具有明顯關聯性的學習任務中消除學生對數學課程學習的抵觸情緒,改變學生對數學課程學習的刻板印象。在這同時幫助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課前預習活動,自主了解這一單元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找準學習的方向。在課堂上,教師就要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成果,及時地了解學生自主預習的情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總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惑以及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并合理組織討論環節,讓學生在這一學習環節互幫互助,實現學習的共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用提問的方式檢測學生自主預習的成效,這樣就有效改變了傳統一言堂的教學弊端,在課堂上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師生之間平等的交流互動,讓教學模式得到明顯的轉變,共同探討新的數學知識,確保教學任務的順利實現。
二、創設教學情境,豐富互動條件
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都離不開情境的創設,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盡快地適應課堂氣氛,盡可能快的加入到數學學習之中。情境教學能夠充分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師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和諧,從而讓師生更好地打成一片,有效地增加學生的自信力,為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提供有力支撐,而不像傳統意義上的師生之間的關系:存在著某種隔閡。創設情境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能夠創新教學方法,能夠時常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創設教學情境,突出教學方式多樣化、人性化。[2]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買票問題時,教師要根據這節課程的教學重點完成以下情境的創設:“某游樂園有以下門票規定,購票1~50人,價格13元每人,51~100人,11元每人,100人以上9元每人,某公司兩個部門共104人去游樂園,其中部門A人數較少不到50人,經過估計若兩部門分部門買票應該付1240元,若一起購票則可以少付很多錢,那么兩個部門個人員工多少人?”顯然這類問題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生們最為熟悉不過,教師在教學時要經常讓學生獨立思考,并讓他們想象自己就是買票的員工,當面臨這樣的事時應采取什么解決方案。仔細觀察題目可以發現這道題存在著兩處等價關系:兩部門人數和購票價格。然后便可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相關知識列出方程,并準確地解出問題的答案。即x+y=104,13x+11y=1240。得x=48,y=56,有題目部門A人數較少,因此A部門48人,B部門56人。通過創設購票情境的創設,就能讓學生融入到環境之中,幫助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帶領學生發動頭腦思考,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在學生思考時,教師就要從旁給出相應的引導,以促進學生想出具體的解決辦法。這樣就能給出學生更具體的點撥和啟發,抓住時機完成育人任務,確保教學活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滿足新課標的教學要求,讓學生學有所得,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按時按質地完成學習任務。在當今教育的形式下,師生互動越來越重要,能夠讓師生都處于更加積極的教學和學習狀態,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教師要破除傳統教學思維的限制,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在情境創設中實現師生和諧相處,推動學生數學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巧用提問環節,增進情感溝通
提問設計是教學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同時也是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形式。合理安排提問環節,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更加透徹,真正做到把新知識內化于心。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突出問題的層次性,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挖掘學生的學習情感,豐富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可以真正愛上數學課程的學習,更加主動地與科任教師溝通探討新知識。[3]
比如,在學習初中數學“隨機事件與概率”這個知識點時,教師要適當地利用課堂提問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跟隨教師的講解思路展開深入的學習活動,讓抽象知識點的學習更加直觀具體,在問題解答中幫助學生增強學習的成就感,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首先,教師要用一個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作為課前導入,在“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難以預測的事情嗎?這種沒有預兆的事情可以計算嗎?”這兩個問題中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想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隨機事件,了解這些事件的特點,有目標地探索這類事件的計算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找到學習規律。在問題提出之后,學生的思維也會處于相對活躍的狀態,教師要把握好這一教學時機為學生詳細地介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在學生掌握了豐富的知識點之后,教師就要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討論:“從任意一堆牌中隨機抽一張,抽到紅牌的概率?第1堆(都是紅牌)、第2堆(都是黑牌)、第3堆(有紅牌有黑牌)”這一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檢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也會調用自己所學知識進行解答,有效實現知識的遷移,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通過增加提問環節,就能讓課堂教學的形式更加多變,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活動的趣味性,挖掘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和態度,為師生互動提供更有益的因素,以此來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結束語:
初中數學教學改革道路的發展還在進程當中,教師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和理念,在不斷轉變中探索出新的教學方法及形式。在促進師生互動這方面,教師要正視課堂中所出現的問題,把握好最近發展區的規律,教學方案要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增進師生的互動交流,減小課堂分化的縫隙,打造一體化教學,引導學生共同進步,構建更加科學完整的知識體系,為教學活動注入更多的生機和活力,為培養綜合型的人才做好引導工作,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飛.例、習題變式策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數學,2020(20):8-10.
[2]唐雪霞.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中的變式訓練[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09):71.
[3]劉禮祥.變式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0(2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