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夢杭
摘要:小組合作是學生主動求知、自主探索的新模式,更能激發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對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有著重要作用。農村小學生數學基礎相對薄弱,數學教師要立足他們的數學基礎來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方案,編創具有鄉土氣息的數學案例,激發學生參與小組合作的積極性,合理設計小組合作流程,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提升小組合作教學趣味性,用小組合作教學提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小組合作;現狀與對策
小組合作更有利于落實“以生為本”理念,協助教師開展學困生轉化,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農村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協調好優等生和學困生之間的合作關系,再來設計合作學習流程,細化小組討論、探究、驗證和展示環節;挖掘鄉土資源,自主編創富有農村氣息的生活化案例,用這些案例來呈現數學應用價值。
一、農村小學數學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小組合作學習流程比較混亂
雖然很多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實施了小組合作教學,但是合作學習的流程比較混亂,甚至部分教師把小組討論等同于小組合作,缺少小組探究和驗證環節。例如很多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只是討論課后練習題答案、對比計算過程,學生們各抒己見,對知識點探究不到位,個別學生還存在“開小差”的情況,小組合作教學流程不太規范。
(二)小組合作學習趣味性不足
很多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忽略了挖掘鄉土資源,只是圍繞教材設計小組合作教學方案,很多教師也沒有設計小組合作游戲方案,小組合作教學比較沉悶。小學生天生好奇心比較重,單純的小組合作解題、小組討論很難吸引他們,這也影響了小組合作教學效果。
(三)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農村小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表現可謂是“涇渭分明”。數學學困生很少主動發言,存在感比較低;優等生感覺學習任務比較簡單,班級整體學習狀態不太積極。學困生由于基礎薄弱,無法理解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因此參與積極性不高;優等生忙于低頭計算,忽略了幫助學困生進行探究,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完成質量不高。
二、農村小學數學課堂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規范小組合作流程,讓學生各司其職
教師要圍繞教學核心設計小組合作方案,明確集中討論、合作探究、合作驗證和展示流程,讓學生對小組合作步驟了然于心。例如教師在教授兩位數和三位數加減法運算時,可以這樣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請歸納出兩位數加減法計算法則和三位數加減兩位數運算法則,并列出相應的算式進行驗證。
小組合作學習分為三個環節開展:集中討論、合作計算、成果展示。各個小組根據任務和流程開展學習,有的小組先利用豎式計算來推理兩位數加減法計算法則,依然遵循個位對準個位,十位對準十位的原則,要注意退位和進位,并列舉了幾個算式進行舉例。有的小組則是探究了三位數加減兩位數,列舉了整百整十、退位、進位計算方法,例如350-30,362-42,375-89等算式,用清晰的豎式進行解釋。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更加井然有序,讓每一個學生全程參與合作學習的三個環節,提升小組合作教學質量。
(二)開發鄉土化數學素材,激發學生合作積極性
教師要積極開發農村生活中蘊含的數學教學素材,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案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也可以引導學生搜集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生活化案例,用這些素材開展合作探究式學習。教師要引導各個小組重點對圓形進行分析,讓各個小組找出各個生活物品的圓心,并測量圖紙中圓的半徑,指導各個小組探究圓的概念、周長和面積等公式,生活化案例更能強化學生對數學概念、公式的記憶和運用。
(三)設計小組合作游戲,提升合作學習趣味性
教師要巧妙設計小組合作游戲,用小組游戲提升教學趣味性。例如教師在教授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時,可以準備數字和運算符號卡片,每輪指定幾個數字或運算符號,各個小組運用這些卡片來組合算式,用時最短、等式成立的小組獲勝。每一輪算式組合游戲設定為五分鐘,由教師和學生輪流抽取數字和符號,各個小組集體商定數字和符號組合方案,合理運用加減乘除和小括號,優等生引導組員們商討計算方案,由學困生進行豎式計算。這樣的游戲可以增添計算教學趣味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數學教師要點評每一個小組表現,引導學生針對每一道題目進行研究,鼓勵學生探究更多的計算方式,并鼓勵各個小組自主設計一些題目,進行小組之間的比拼,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
三、結語
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要優化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案,自主編創富有農村生活趣味的數學案例,體現獨特的鄉土數學文化氣息,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討論、合作驗證和成果展示,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合作探究中,讓學生逐步適應這種新的數學學習方式,讓小組合作學習扎根農村小學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李加旺.小組合作在農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4):118.
[2]徐素珍.學習圈:農村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9(06):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