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輝
摘要:近年來,初中生的心理發展問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初中階段又是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階段。所以在初中體育中,我們不僅僅是要通過教學來鍛煉學生強健的體魄,還要將心理素質教育納入教學目標中,加大對學生心理活動的關注,通過體育教學活動的影響,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來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心理素質;鍛煉方法;
引言:體育教學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涯的始終,不管是中小學還是高等教育階段,都開設了體育課程,其原因在于,體育課程不僅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學生打造一個強健的體魄,更為重要的是,開展體育運動對于培養學生的堅強毅力、吃苦能力、心理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人不管是在身體素質還是在心理素質方面,都要比其他人表現的更勝一籌。初中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利用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健全的性格、堅強的品質、健康的心理,讓學生從小就意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從而樹立終身運動意識,將會對學生今后的長遠發展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
一、初中生心理素質現狀以及加強心理素質鍛煉的重要性
1.初中生心理素質現狀
心理素質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占據重要位置,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由于學生處于初中這一階段,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而且在這一時期學生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學習壓力、外界新鮮事物等,都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目前,初中生存在的不健康心理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抑郁心理,就是初中生無法應付外界的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其次是逆反心理,初中生對外界存在抗拒心理,無論是對教師的教育還是家長的勸解都采取不理睬的態度;最后是封閉心理,常常表現為不愛與人講話,封閉自我,對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以上都較為典型,當然也存在其他方面。
2.通過體育教學來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重要性
體育課程的教學,主要是通過各項體育活動來鍛煉學生的相關素質。因此,在體育課程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將這兩個面有機結合,不僅是符合新課程改革對初中體育的教學要求,而且在體育活動的幫助下,將學生聚集在一起,并且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也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
二、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
1.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以此來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首先,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立足學生的興趣、身體素質等各方面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充實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通過體育活動來展示自己的優點和特長,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其次,教師可以改變教學模式,如利用小組合作方式,將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組,利用競賽的機制來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僅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合作,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健康的心理。
2.進行鼓勵式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學校往往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文化教育中,而忽視了體育教學。長此以往,學生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缺乏充分的鍛煉導致了身體素質下降,而自身運動能力不強又使得學生不愿意參加到體育活動中,對體育活動缺乏信心。這種錯誤的認知觀念,導致了初中體育學習效率的下降。所以初中體育老師應該要重視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首先,老師要更根據學生的體能差異,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安排體能訓練任務。這些訓練可以是獨立完成的,也可以是團隊合作完成的。學生發覺自己通過努力可以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久而久之便會逐漸對體育活動產生興趣,從而對自己的體育學習能力產生自信。
3.開展挫折教育,提高學生的受挫能力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在父母的呵護甚至溺愛下長大的,是開在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但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又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挫折,所以培養學生的受挫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承受能力應該遵循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以免弄巧成拙。首先,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培養學生對外部環境的抗挫能力,比如說,原本在冬天就會調到室內進行教學的籃球,就可以在能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仍在室外進行,鍛煉學生對惡劣條件的承受能力。其次,老師可以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讓他們明白成功的路上有很多的阻礙,但是這種批評教學一定注意“度”的把握,同時這也符合“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一章的教學目標,培養了學生的應對能力和適應能力。最后,老師通過設置一定難度的任務,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潛力。
4.開展體育競賽,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
體育本身兼具了合作性和競技性的特征,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之間必然會產生互動,或合作或競爭。老師要善于利用體育的特性,通過開展體育競賽來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從而達到鍛煉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例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開展足球賽,在足球賽中,合理安排球員位置能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傳球的時機把握能鍛煉學生的統籌全局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的能力,而兩組球隊間的比分計量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所以,老師要依據教學內容適當的開展一些競技比賽,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從多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結語
素質教育的推行要求學校必須改變教學觀念,不能再一味地追求成績,要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并將這一理念真正落實到位。所以,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老師除了要鍛煉學生的體魄之外,還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來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實現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進.初中體育教學中游戲“去體育化”運用的思考[J].才智,2016(32).
[2]陸建坤.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