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娟娟
摘要: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占據主要位置,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演唱能力,但就目前教學工作開展的現狀來說,由于教師對合唱教學的認識較為薄弱,開展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甚至有些學生會對合唱教學產生畏懼心理,因此,本文將結合這些問題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促進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策略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以及審美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唱歌、跳舞、球類等各個方面有所涉獵。音樂作為學校開設的一門課程,也逐漸受到了家長及學校的重視,尤其在新課改下,人們對于審美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學校在音樂課堂教學方面進行了改革,也在不斷調整當前的教學模式,但是其中還存著一些問題需要加以完善。
一、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小學音樂老師在開展合唱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意識到合唱教學對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因此在進行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質量較為薄弱,而合唱教學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演唱形式,對于學生素質和教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目前教師的能力受到了限制,因此在開展合唱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采取的教學方法并沒有展現出對各個層次的把握,對于聲部、音準信息的掌控,并沒有提出多樣性的教學方法。這種單一的合唱教學方法,使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合唱教學產生了抵觸心理,而且通過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對合唱教學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很難有效展現。不僅如此,合唱教學對學生的素質要求較高,在開展合唱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對一首歌進行反復訓練,而訓練過程又過于枯燥無味,很多學生很難適應這種枯燥的訓練方法,使合唱教學的積極性受到影響,從而導致教學效果很難保證。
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創新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方式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認為學生的發展應該聚焦于語數外這三科的文化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沒有對合唱教學形成正確的理解,往往會把學生培養成考試機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會降低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而且會導致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的倦怠。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豐富合唱教學形式,提高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和科學性,充分提升學生在合唱教學中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音樂水平或發音特點,將學生分為“高聲部”和“低聲部”,并在高部分增加“中聲部”,將合唱教學訓練活動融入主流課堂學習,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聲樂和聲訓練。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音樂水平高的學生可以引導音樂水平低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體驗合唱的快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創造自己精彩有趣的合唱,充分發揮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更容易地發展自己的合唱能力。只有通過科學的課堂形式與教學形式的統一,才能使良好的課堂教學形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加大培訓,提升素養
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自我意識較強,他們多半以自我為中心,還不具備配合與團結的意識。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加合唱活動,音樂教師在開展合唱活動之初要加強對學生團結意識的訓練,讓學生能夠在合唱活動中提升集體意識。高效地訓練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合作意識的關鍵,也是合唱活動成功的關鍵,所以教師要積極督促學生進行合唱訓練。例如,在合唱開始時,學生之間的配合效果極差,所有聲部的發聲參差不齊、高低不一,導致合唱場面混亂不堪。此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訓練,先使他們的聲部達成配合效果,隨后再讓所有聲部組合起來,共同完成合唱。訓練的過程不僅是讓學生進行聲音的融合,更多的是培養小學生的基本素養,讓他們更加注重團體合作,消除完全的自我意識,提升他們的能力素養。
(三)以學生為主體,結合生活實際教學
新課改下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教師為主的課堂,依靠這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探究性,讓他們在學習中能夠獨立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維創新能力。在音樂合唱教學中也是如此,教師要更多地從學生出發,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喜歡的音樂類型,根據他們的特點在合唱中安排聲部和角色,像那些音樂天賦較好且性格活潑的學生,可以安排他們獨唱一部分,同時,教學的內容還要與時俱進,合唱之前的經典曲目讓學生重溫經典固然很重要,但也要與時俱進,讓學生接受現代化音樂的洗禮,提高他們的音樂學習興趣。
(四)給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感受合唱音樂之美
讓學生體會音樂的無窮魅力是小學音樂的教學目標之一,合唱教學也要完成這一目標。當學生已經掌握了合唱的要領,并且也經歷了反復而持久的練習,教師就要為學生提供展示合唱能力的平臺。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生喜歡參與活動,樂于表現。教師可以在班級分小組開展組際合唱比賽,也可以分學段開展班級間的合唱比賽。例如,在學習《在我和你之間》這首歌曲時,先引導學生了解歌曲產生的歷史背景、歌詞體現的主題。指導學生演唱的技巧,然后找一名唱功優秀的學生單獨演唱,再集體合唱。在持續練習一個階段后,學生配合協調,合唱效果已經很好時,再按年段開展班級間的合唱比賽。因為把競爭、榮譽引導到合唱中,學生就會積極性高漲,感情飽滿,極大提高合唱的效果,讓高亢與低沉、悠揚與婉轉、優美與激昂體現得淋漓盡致。
結束語
合唱教學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強的群眾性和實踐性。通過合唱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能夠促進學生音樂素質和身心的共同發展,但就目前的小學合唱教學開展現狀來說,由于部分教師對合唱教學的認識不足,開展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導致學習興趣下降,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可采取新穎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借助樂器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合唱技巧,通過采取一些新穎的方法,改變死板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孫曉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4):7.
[2]凌薇.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A].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三)[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