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冬輝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媒介融合、數字化出版成為出版業關注的焦點。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市場競爭越發激烈,面對媒介融合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出版業編校工作如何開展,解決目前出版業編校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保障出版物質量,增強出版單位的行業競爭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從媒介融合發展對編校工作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出發,討論媒介融合生態下編校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探索問題的解決對策,以期提高出版物質量和受眾的閱讀體驗。
[關鍵詞]媒介融合;編校工作;問題分析;對策探析
在互聯網時代,媒介融合、數字化出版成為出版業關注的焦點。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市場競爭越發激烈,面對媒介融合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出版業必須與時俱進,不斷解決編校工作現存的問題,提高出版物的質量。目前,媒介融合生態下編校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一些編校人員職業素養不高、責任意識不強等,這對出版物質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出版編校工作與媒介融合
(一)出版編校工作
編校工作具有一定的技術性,其在整個出版流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出版物的整體質量很大程度上是由前期的編校工作決定的。如果編校工作存在問題,導致有問題的稿件內容投入印刷,所帶來的損失和影響是巨大的。只有注重和把控編校工作流程的細節,才能減少編校工作出現的錯誤,提高出版物的整體質量,為讀者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助力出版單位可持續發展。
(二)媒介融合發展對出版編校工作產生的影響
媒介融合的迅猛發展改變了傳統媒介的運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傳統媒體的重建。這對出版編校工作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近些年,在國家“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倡導下,出版單位結合當下,積極響應,對媒介融合正確認識,發揮其積極作用[1]。
1.媒介融合發展對編校工作的積極影響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信息時代到來。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編校工作人員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多種多樣,信息傳播速率加快,極大地提高了編校人員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與傳統的編校模式相比,目前,編校人員工作的開展不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稿件編校的效率提高,出版物的整體質量有所提升。
2.媒介融合發展對編校工作的消極影響
雖然編校人員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渠道變得多元和速度加快,工作開展便捷高效,但是網絡信息的傳播方式及其信息內容繁雜,數據龐大,編校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搜索與文稿相對應的知識內容難度大,不利于對稿件內容開展快速有效的求證。同時,網絡信息質量良莠不齊,所需信息不可避免地存在虛假、錯誤等情況。此外,編校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素養有待提高。這些都有可能導致編校人員不能嚴格把控相關信息的可信度,編校工作不規范、不嚴格,從而影響出版物質量和讀者良好的閱讀體驗。
二、媒介融合生態下編校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媒介融合生態下編校工作存在的問題
在媒介融合生態下,一方面,出版業的轉型和發展對編校人員在媒體運作、知識結構整合、行業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專業技能要求,編校人員原有的職業技能和思維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的出版業發展形勢。另一方面,編校人員流失嚴重,而編校人員準入門檻的降低使得新入職的編校人員相應的專業素養和技能無法滿足當前出版業的發展需求。此外,編校工作的正常開展還受限于傳統的編輯出版行業管理制度的不足及其無法適用于媒介融合生態下的工作形式,如數字化發展所出現的版權問題等。因此,編校工作的開展不能僅局限于編校方面。
與此同時,雖然部分技術軟件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編校排版改錯的效率,減輕了編校人員的工作量,但是依托軟件技術的機器思維方式是固定的,編校人員不宜過分依賴技術軟件及其機器進行排版和審稿。現有技術的實操過程存在技術軟件及其機器無法發現和處理一些編校工作細微問題的情況,這些最終需要編校人員進行人工處理。而受編校人員在職業素養和責任心等方面不同的影響,在實際編校工作中,編校人員雖然完成了所有校次過程,但是沒有充分發揮每個校次過程的作用,沒有在每個校次過程中很好地解決實際存在的編校問題。
(二)媒介融合生態下編校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
探究編校工作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可從環境因素、工作性質、編校人員自身等方面著手。首先,從環境因素來看,一方面在互聯網技術下,目前編校人員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比較靈活,編校工作可以隨時隨地開展。但是這種編校工作的靈活性,既增加了編校工作的隨意性,也增加了編校人員很有可能受到其他外部環境影響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編校出現差錯的風險。另一方面雖然技術軟件的發展給編校工作帶來便利,但是編校人員對技術軟件的過度依賴也會受限于技術軟件的短板,造成編校工作的錯漏。其次,編校工作的信息量大、工作重復性高等特性,不可避免地造成編校工作本身枯燥單一,編校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易受影響,產生工作負面情緒和心理疲勞,甚至陷入惡性循環,從而影響編校工作質量,降低出版物的整體質量。最后,編校人員在工作中的主觀態度和專業能力直接決定其編校工作質量,這與編校人員的職業素養、責任心等息息相關[2]。
三、媒介融合生態下編校工作問題的解決對策
順應媒介融合發展,編校工作問題的解決應該從多角度出發,綜合考慮相應對策。如適當提高編校工作的準入門檻,保證相關從業人員的專業整體素質;從編校工作角度出發,不斷完善工作模式等[3]。
(一)提升編校人員綜合素質,提高編校工作準入門檻
目前,編校人員職業素養不足,無法滿足相關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要求,是編校工作不能有效開展的一大原因。因此,首先,編校人員需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整體素質,通過培訓等方式提高信息技術處理能力,掌握相關辦公軟件的技巧,熟練相關設備的操作,提高編校工作效率,保證出版物的質量。媒介融合生態下,隨著出版形式、編校方式的改變,編校人員要有危機意識,不能再用傳統的眼光去看待問題,要與時俱進,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編校工作專業技能。其次,編校工作要適當地提高編校人員的準入門檻。目前,有些編校人員雖然儲備了關于所編圖書的專業知識,但是編輯校對等專業能力相對不足,無法獨立完成編校任務;有些編校人員雖然具備相應的編輯校對知識,出版業務能力強,但是對所編圖書的專業知識缺乏了解,無法高效快捷地完成整個編校工作。因此,編校工作適當地提高編校人員的準入門檻,這對編校人員所應具備的知識寬度和廣度以及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在整體上提升出版物的質量,保證出版單位的收益[4]。
做好編校工作,需要編校人員具備良好的敬業精神,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編校工作的信息量大、工作重復性高等特性,需要編校人員善于鉆研,具有一定的耐心,發揚工匠精神,通過專業綜合素質的自我提升,進而減少編校工作的差錯。通過分析和實例證明,筆者發現,編校工作出現差錯,除了與編校人員專業能力素養相關,很大程度上往往在于編校人員對編校內容缺乏耐心,甚至出現編校人員自身編校出版能力強,對稿件所出現的錯誤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編校內容仍存在細微差錯,進而影響出版物整體質量的情況。因此,編校人員應該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培養編校工作的耐心,對編校任務和內容的每一個環節都高度重視,并從以往的工作失誤中吸取教訓,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的編校水平[5]。
(二)實現編校工作模式優化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傳統的編校工作模式,即依靠人力完成,編校人員一字一句通讀稿件,開展校對工作,這種工作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互聯網時代媒介融合生態下的編校工作要求。其存在編校工作周期長、人力耗費大、工作效率低等問題,甚至一些稿件內容不能及時出版,導致編校工作結果存在較大波動,呈現質量的不穩定性。在此背景下,新技術被運用到編校工作中,一方面編校工作引進信息化技術解決了傳統編校工作周期長等問題,編校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減少了人力物力浪費;另一方面編校工作引進的信息化技術,部分技術不完善,存在編校誤報率和漏檢率較高的情況,信息化技術的系統引進也不能完全保證編校工作質量的萬無一失。因此,編校人員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將現代化技術與傳統編校模式有效結合,依托技術軟件進行編校的同時,結合編校人員的專業綜合能力,對編校工作中細微的、技術軟件機器無法檢測出錯誤的內容進行編校,實現兩者優勢互補,在提高編校工作速度的同時保證編校結果的質量[6]。
(三)秉持融合理念,實現優勢互補
數字化出版和媒介融合是出版業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在新媒體時代下,因為受眾的閱讀習慣不同,紙質圖書的閱讀體驗仍然受到大量的讀者青睞,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各有利弊。同時,當前傳統的報紙、期刊既可以是紙質形式的,也可以是電子形式的。出版單位只有秉持融合理念,將媒介有效結合,實現優勢互補,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改進媒介融合生態下編校工作制度
編校工作能夠高質量、高效率地開展,離不開完整的工作制度。目前,出版業的編校工作制度還有待完善。首先,編校工作要強化責任編輯制度、責任校對制度,保證每個編校環節的質量,使得每個校次都能發揮原有的價值,避免出現走流程式的工作狀態。其次,編校工作應該加強相應的管理監督制度,有效地把相關制度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同時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激發編校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其責任感,保證每個編校流程的質量。最后,編校工作還應完善編校人員的學習培訓制度,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編校人員應該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提升自身的編校水平,如當國家出臺新的關于圖書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規時,編校人員應該及時學習相關內容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編校工作中。
四、結語
由此來看,媒介融合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編校工作的轉變,編校工作的質量決定了出版物的質量,出版物的質量又直接決定出版單位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媒介融合生態下編校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針對不同問題,編校人員要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而相關管理人員也應該從多角度出發,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和實際編校工作情況,嚴格把控編校工作的流程,提高編校工作的整體質量,保證出版物的質量,從而增強出版單位的行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喻世華.編校工作的“大”與“小”[M]//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萬方數據,第十一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2013.
[2]王立君.報紙校對工作的轉型研究[J].采寫編,2020(06):113-114.
[3]鄭金紅.校對工作中科技圖書常見差錯的案例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8(06):107-108.
[4]馬俊曉.數字化時代如何做好圖書校對工作[J].中國報業,2018(07):102-103.
[5]劉曉華.報紙校對工作中的五個錯誤認知[J].嶺南新聞探索,2006(02):60-61.
[6]趙英智.高校圖書館編目審校工作實踐分析[J].科技視界,2018(2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