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錄】小學低段寫話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今后學生寫作的基礎。然而,現在的寫話教學存在教學目標模糊、教學內容匱乏和呈現形式單一等問題,筆者通過對現狀/的調查和分析,對課標的研讀,對教材的梳理,以及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深入探究了如何有效使用統編教材,促進寫話教學。
【關鍵詞】有效 ?統編教材 ?寫話
寫話教學是培養學生從口頭語言轉變為規范的書面語言的重要環節。然而,長期以來,寫話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也是教學中的薄弱環節。自統編教材實行以來,寫話教學的現狀如何?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如何有效使用統編教材,促進寫話教學呢?筆者對此進行了一番深入調查。
【撥開迷霧】 調查寫話教學中的現狀
到學生中去——實地調查,把脈學生寫話水平
為了解本校低段寫話教學現狀,依據《課標》第一學段的寫話要求衡量學生的達標程度,我們在本校三年級每班按照同樣的學號隨機抽取15名學生(共45名)進行了三年級起始學期學生習作水平調查。
小朋友,在語文的學習中,我們經常會做寫話練習,那么寫話在你的心中到底是怎樣的呢?請你跟著題目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你喜歡寫話嗎? ??????????????????( ???)
A 非常喜歡 ??B 喜歡 ??C 有點喜歡 ??D 非常不喜歡
2.你覺得寫話難在哪里呢? ??????????( ???)
A沒什么好寫的 ??B 不會寫字 ??C 每次都要花很長時間寫 ??D 沒興趣
3.你怎么寫話的呢? ????????????????( ???)
A先說一遍再動筆寫 ??B 想一句寫一句
C 在心里想好再寫 ??D 看看別人怎么寫,再動筆寫
4.你一般都寫些什么? ??????????????( ???)
A自己心里想說的話 ??B 爸爸媽媽教我寫 ??C 抄別人的
5.你覺得自己寫話怎么樣? ??????????( ???)
A很好 ??B 還可以 ?C 不太好 ??D 不好
從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反映出來:非常喜歡寫話和喜歡寫話的有62%,可見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對寫話的熱情不高,提不起興趣。無話可寫和花時長是學生遇到的兩大困難,各占32%。因為不會寫字而覺得寫話難的占29%。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形象思維占主導,所以很難構思好整段寫話,然后付諸筆端,絕大部分是一邊想一邊寫占49%,或先把話都說一遍然后再寫,占33%。寫話總是寫自己心里想說的話,占80%,可見,孩子們用文字表達自己內心真實世界。學生對自己的寫話比較認可,認為自己寫得好的僅占6%,還可以的占73%,不太好的占16%。從結果看,學生大多對自己有較高的肯定。由此可見,激發學生寫話興趣,教會學生寫話的方法,是低段寫話教學中需要探究的重點。
【抽絲剝繭】深挖寫話教學中的問題
綜上所述,目前的寫話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問題一:寫話教學目標模糊,重視程度不足
促進寫話教學,首先要寫話教學的目標。然而,在訪談中,筆者發現,多數教師對于課標缺乏深入解讀,對寫話教學的目標把握不準確。同時,訪談中50%的教師認為寫話教學不是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問題二:寫話教學內容匱乏,指導策略單一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話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能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寫話內容中,看圖寫話占45.5%,其次是仿寫。由于精力、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教師對寫話課程資源的開發不足。同時,在平時的寫話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創設寫話情境、引導學生寫話的方法指導上缺乏策略。
問題三:寫話呈現形式單一,方式千篇一律
目前的寫話教學評價方式多以教師打等級、統一講評為主,缺少同伴之間的互相評價以及教師的面批。這樣的評價方式降低了學生寫話的興趣,也缺少了針對性。
【出路審視】對統編教材寫話教學實踐與探究
小學低段寫話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今后學生寫作的基礎。教師在寫話教學階段,應該注重對學生寫話學習的積極引導。因此,針對低段寫話教學的現狀,依托統編教材,探究寫話教學的策略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對策一:以課標為依據,梳理教材明確目標
此次調查讓我們認識到,統編教材需要我們共同從頭開始學習,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我們進行第一輪的統編教材第一學段寫話板塊的研讀,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
通過對統編教材一二年級寫話內容的梳理,我們發現統編教材根據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將年段目標分別落實到每一次寫話中,學段目標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處于口頭語言逐漸向書面語言發展的階段。學生由于生活經驗不足,認知水平低下,而且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這決定了對他們的寫話培養要基于這一生理與心理的基礎,必須符合認知規律。而且他們缺乏耐心,字詞積累少,初步學習寫話時會無從下手,出現語意不清,句子不連貫及錯別字多等問題。根據統編教材寫話內容的編排,我們可以將低段的寫話目標分解如下:
一年級第一學期 一年級第二學期 二年級第一學期 二年級第二學期
以說話練習為主,根據課文安排仿說練習,鼓勵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并在說話中積累好的詞語。 以說話練習為主,結合課文安排仿說練習,并鼓勵學生在課外將所見所聞說給旁人聽,在說話中繼續積累詞語同時積累好句子,學習逗號和句號的用法。 說話與寫話練習相結合,結合課文安排仿寫練習,鼓勵學生將想說的話用積累的好詞好句寫下來,并在仿寫中繼續積累好詞好句,能正確使用逗號和句號,學習使用問號和感嘆號。 以寫話練習為主,結合課文安排仿寫練習,鼓勵學生進行課外創作,能用自己積累的好詞好句寫自己想說的話,并寫出自己的感想和認識,根據表達需要能正確使用問號和感嘆號。
對策二:以教材為依托,挖掘寫話教學資源
統編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訓練寫話的資源,教師在寫話教學中,如果能夠挖掘其中的寫話資源,用好教材,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1.提供句式,積累不同句型
在教學“寫祝福語”時,教師不僅讓學生模仿課文中例文的寫話格式,還提供給了學生一些句型,如“媽媽,祝您……”“媽媽,希望您……”;在教學“寫一個好朋友”時,教師也引導學生可以模仿這樣的句式寫“時間+誰+在哪兒+干什么”“什么樣的誰+在哪兒+干什么”……
這些句式為指導學生如何把一件事寫得清楚、明白、生動提供了范例。《語文課程標準》多次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對于起步階段的學生來說,不僅要積累詞語,還應積累各種各樣的句型,學習多樣、靈活地表達。
2.利用文本,進行仿寫訓練
低年級的統編教材圖文并茂,語言生動形象,教師可以把教材中的課文當做學習語言的例子來引導學生學習,利用教材資源,讓學生學習語言,實踐語言。
例如,在教學二下《找春天》一課時,作者連續用上了四處句式相同、充滿詩意的語言,來表達發現春天后的驚喜:
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凍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聲吧?
筆者在指導學生品悟文字,感受詩境的同時,還引導學生仿照課文的句式,說說你發現的春天。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體驗,并加入自己的想象,語言表達的閘門一下被打開了:
生1:潺潺的流水唱著歡快的歌兒,那是春天的樂曲吧?
生2:一朵朵粉紅的桃花綻開了笑臉,那是春天的發卡吧?
生3:池塘里蘇醒的青蛙呱呱呱呱,那是春天的哨兵把?
我順勢讓學生把想到的句子寫下來。一行行歡快的文字如雨點般在筆尖下跳躍著。學生通過這堂課不僅學會了課文,更學會了用詩意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
要學會寫話,就要把文本作為引子,抓住低段學生善于模仿的特點,引導學生去仿寫。通過這樣的仿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逐漸樹立了寫話的信心。
3.借助插圖,教會觀察方法
學生雖然有觀察事物的興趣,但是他們的寫話往往是空洞無物的,并不是學生沒有進行觀察,而是他們的觀察缺少正確的指導。小學生觀察力的特點是“缺乏穩定性,持續時間短,缺乏系統性和概括性”。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就需要指導學生學習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而統編教材中的諸多插圖,都可以作為教師指導學生觀察的資源。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整體到部分地進行觀察。筆者在教學一下《荷葉圓圓》時,引導學生這樣觀察:
師:同學們,這是我們課文中的插圖,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美麗。
師:除了“美麗”,能不能用其它的詞呢?
生1:可以用“美麗極了”。
生2:可以用“綠中透粉”。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到底如何美麗呢?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荷葉,它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呢?
生1:圓圓的,碧綠的。
生2:像一把綠色的小傘。
師:大家觀察很仔細,想象也很豐富呢!那在觀察下荷花,它又是什么樣的呢?
生1:粉紅色的。
師:圖上的荷花長得一樣嗎?
生:不一樣,它們有的還沒開,有的露出了花骨朵,有的已經完全開放,有的只剩下蓮子……
師:像這樣還沒開的花我們可以說“含苞待放”。現在大家把這幅畫寫下來呢?
(學生動筆寫)
除此之外,觀察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空間順序,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如二下的統編教材《一匹出色的馬》,課文的插圖是一幅美麗的春景圖,一家四口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觀察近處的小花、小河、垂柳,再觀察遠處的田野。這也是課文一、二兩個自然段寫景的順序。
對策三:以生活為載體,優化寫話呈現方式
課標關于寫作的評價中指出:“第一學段主要評價學生的寫話興趣。”在寫話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寫話與低段學生喜歡的手工、繪畫等活動形式相結合。如教學一年級上冊的“寫祝福語”,教師課前引導學生結合美術課,準備好一張賀年卡,畫好圖案,留出寫話的位置。寫的時候,先想想自己想要祝福的人是誰,再把想說的話寫下來、寫的時候注意參照圖示例句上的賀卡書寫格式,用上標點。學生寫完之后,舉行賀卡展示活動,拍一張家人或朋友收到賀卡后的照片,以這種方式展示評價學生的寫話,讓學生從中獲得寫話的成就感。
教學二年級下冊的“寫一個好朋友”,讓學生先給自己的好朋友畫一張像,還可以畫畫平時兩個人都喜歡玩什么,再在旁邊配上一段文字,介紹這個好朋友的樣子和一起經常做的事。寫完后,請同學上來讀一讀,全班一起猜猜會是班上的哪個同學。這樣的呈現方式,使學生能夠認真傾聽同伴的寫話內容,在互評互議中互相借鑒寫話的方法。
到目前為止,筆者探討的僅僅是第一學段的寫話,是起步階段,還有第二、三、四學段的寫作目標的銜接和達成。在《課程標準》中,寫話是基于學生的整體發展來考慮的。我們該如何通過寫話教學,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這些都需要我們繼續去研究。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2]《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的現狀及策略研究》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中心小學 ?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