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超廣
摘 要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長期困擾社會各界,造成了較大的社會負擔,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該文采用問卷調查法來研究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的教育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提出了農村留守兒童主要存在父母教育缺失、隔代教育顯著、教育方式不一致和教育觀念落后等問題,并從家庭、學校、政府等方面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對策研究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也是我國當下農村教育和發展的一個常見現象。 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很多的留守兒童父母為了能夠給家庭帶來物質上的改變,將自己的孩子留在農村上學,由隔代親人或親戚照顧,對孩子缺乏關愛和教育, 給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因此,我們應積極探究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尋找解決策略,以真正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一、新時期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現狀
(一)缺乏道德教育
在農村,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到大城市打工,把孩子留在農村, 交給爺爺奶奶或親戚照顧。 由于爺爺奶奶等老一輩人的教育觀念落后, 對孩子更多的是用溺愛或者傳統的教養模式,造成孩子感情上以及心理上的缺失。 因此,留守兒童對于自己身邊的人,大多只是一味去接受愛和關懷,而不懂怎么去關心身邊的同學、朋友甚至親人,對社會缺乏責任感。此外,由于缺乏家庭道德教育觀念的指導, 一些留守兒童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在生活和學習上很容易產生消極的態度,從而形成消極的心理狀態。
(二)缺乏學習上的監督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 使得留守兒童在學校中的學習情況沒有被重視。 再加之缺乏父母在身邊監督, 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失去了接受家庭教育的最佳機會。 此外,當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時,由于父母不能及時引導他們走出學習困境,也不能用最有效的方式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或者,當他們取得學習上的成就時,父母也沒有及時給予表揚和獎賞,就會使孩子覺得學習好壞并沒有任何意義,產生失望和厭學的心理。
(三)缺乏心理溝通和教育
調查研究發現, 兒童健康發展中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兒童時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也是兒童最為突出的問題。而留守兒童更易產生在學校不遵守校紀校規,自我約束能力差,學習成績不理想或厭學等現象。 以上現象的產生基本都是由于父母不重視孩子心理上的教育和溝通造成的。 由此可以看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給兒童帶來的影響。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
(一)隔代教養
在農村,大多數父母都外出打工,將孩子留給親戚或者隔代親人, 而造成了隔代教養的問題以及隔代教養不到位的情況。 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第一,隔代親人的年紀都偏大,文化水平較低,對于孩子不是放養就是過于溺愛, 沒有從心理上以及學習上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教育。 第二, 一部分隔代親人的教養負擔重, 需同時照顧幾個留守孩子,且還要照顧孩子的情況下兼顧農活。 此外,不少父母為了改善家庭生活條件,而對孩子缺乏關心和教育,也是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家長不重視心理教育
大多數留守兒童的家長文化水平不高, 對孩子的心理教育也不夠重視。在他們的思想觀念里,認為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基礎才是最重要的,從而忽視了孩子心理發展情況。孩子全方面發展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健康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健康發展。大多數的農村家長都不重視心理教育,導致孩子心理上產生了自卑、膽小、孤僻等性格,對于自身成長路上的許多問題和困惑也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
(三)留守兒童進城市上學難
目前,解決留守兒童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讓留守兒童隨父母到打工的城市上學。 但是,在實際實施中存在很多問題。 第一,由于城市消費水平較高,不少父母沒有充足的資金來負擔孩子在城市的生活和學習開支。 第二, 留守兒童的父母由于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上, 沒有多余的空閑時間來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也導致孩子心理上缺乏關愛和教育。 第三,留守兒童父母的工作流動性較大,經常會轉移工作地點,而孩子也需要不停轉學。 在轉學的過程中, 有著許多的上學手續需要辦理和解決,這也為留守兒童進城市上學帶來了困難。
三、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有效策略
實際上,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而言,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甚至是社會,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各自承擔著部分的責任, 才能真正解決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問題。具體來說,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內容去改善家庭教育現狀。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的關愛對于留守兒童來說是十分關鍵和重要的。 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也尤為重要, 如果父母為了改善生活條件,而外出打工,就應該在平時利用電話或者視頻的方式和孩子進行溝通。 在溝通過程中, 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 還需要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實際需求。 同時,父母應利用工作之外的假期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進行學習或生活上的交流。 并且,父母應該重視家庭教育,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關愛和重視。此外,父母在與孩子進行學習上溝通時,應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讓孩子深刻了解到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方式,自主努力學習。 父母還要與教師多溝通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時刻關注孩子在學校的動向和情況,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身邊,還是深深牽掛著他們,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一分也不會少。 有了父母的關心和愛護, 留守兒童會感受到自己十分的幸福。 只有生活在愛和關愛中的孩子才會健康快樂的長大。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應該肩負起對自己孩子的責任,在新時期的發展之下,使農村留守兒童的性格、學習習慣以及未來發展等都有一定改善。綜合素質的提升是孩子成長的關鍵,要想使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應該多多陪伴在孩子身邊,給予精神上的支持與幫助。
參考文獻
[1] 李海云,魏衍.我國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教育評 論,2019(10):53-57.
山東英才學院 2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