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鵬 周東雪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2-035-01
摘? 要?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精神,不斷加快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步伐,促進教育和體育事業的共同發展,本文以“三育合一”為角度,從五個維度構建初中體育育人模式,以期建立系統長效的“體教融合”理念,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形成體育教育合力,積極探索初中“體教融合”的育人模式。
關鍵詞? “三育合一”? 初中體育? 體教融合
體育教育不僅具有發展學生技能、增強體質的功能,還有育智、育心、育群等功能。因此,踐行體教融合,通過體育運動磨煉學生品質、成熟心智、塑造完善人格,培養學生個性,構建育體、育心、育德的“三育合一”體育育人新模式,“路漫漫其修遠兮”。
一、體教融合的概念
“體教融合”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素質教育、促進青少年訓練、為國家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勞動者和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的一項新的重要舉措,是整合體育、教育等資源而實施的人才培養戰略的重要措施,體現了體育、教育事業最根本的培養目標,符合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
二、體教融合不同層面的剖析
1.從學校層面談體教融合,是要五育并舉,共同完成人才培養。體育長期未被重視,實現體教融合,不忽視任何一育,尤其體育。
2.從學科層面談體教融合,教育與體育同屬一級學科,各有側重又密不可分,均在育人,角度不同內容有別,目標均為完善人格。
3.從教師層面談體教融合,教師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真正體現體教相融。體育課堂把握學科育人,注重培養品格高尚的健康人。
4.從學生層面談體教融合,學生就不能只讀書、讀死書,要愛運動、養習慣,增強體質,錘煉意志,做體魄強健又文明的文化人。
三、踐行體教融合教改的措施
1.校內作為體教融合的主戰場。中國想要由“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僅僅通過體育課和體育考試是完不成的。要想完成這樣的高要求,必須通過體育的競賽和訓練來實現。體教融合就校內體育教育來說,實際上是體育的訓練和競賽手段與學校教育的結合。
2.校外作為體教融合的特殊戰場。建立起高效、通暢的體育系統輸送通道。把專業隊選拔模式應用于學校招生選拔,形成一種“體育特長生”選拔模式。這種模式需要多重支撐,如“體育傳統學校”大面積普及、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學校制度保障、一系列的激勵措施、與專業隊合作共辦高水平運動隊等等。校內校外并舉,促進體教融合。
3.體育運動磨煉學生品質、成熟心智、塑造完善人格。身體是基礎,沒有健康就沒有了一切。然而,體育運動能夠增強學生的不只是體質,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動力。在學校體育課上,學校不僅要設置必修內容,還需要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學生、學生喜歡的選修內容,重視學生能力的塑造,這才是我們培養的愿景。
4.體育教學模式應培養學生個性。學生的興趣、態度、情感等個性特征應是在體育運動中得到滿足學生的需要上產生的。所以,體育教學模式是要“學生經過努力可以看到和達到預期的結果,并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發展學生個性特征的目的。例如,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模式、成功教學模式等都是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個性特征的教學模式。
5.育體、育心、育德的“三育合一”。踐行教學做融合,以育人為核心,構建育體、育心、育德的“三育合一”的初中體育教學育人新模式仍是教育工作者的目標。這三者都不是單一的存在,要在實施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結合三點進行統一思考,切實總結出適合不同學段學生的育人模式,突破傳統的觀念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地位,不斷通過運動磨練身體來發展和增強學生的獨特個性。
四、結語
1.由于目前人們還普遍受傳統體育觀的影響,體育教學工作從理論到實踐都帶有很深的純身體訓練形態。學校和教師主要注重育體、注重技術層面,而輕育心、品德。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教育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以更好地銜接新的、社會需要的教學模式。
2.認真總結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在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不斷更新觀念,充分挖掘體育育人的有利因素,把培養學生健康體質同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融為一體,堅持體育育體、育心、育德,探索構建“三育”合一的體育教學育人新模式,使體育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3.切實踐行體教融合,構建初中體育育人模式。為此,必須將校內作為“教”“學”“做”的主戰場,將校外作為“教”“學”“做”合一的特殊戰場,以此促使學生通過體育運動磨煉其品質、培養心智、完善人格,注重體育教學模式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培養,最終實現育體、育心、育德的“教”“學”“做”合一。
參考文獻:
[1]黃建軍.構建體育教學育人新模式的思考[J].湖北教育領導科學論壇,2010(04):34-35.
[2]王素芳.探尋體教融合之路,創新體育育人模式[J].武魂,2013(12):127+158.
[3]王訪清,陳強,王麗麗.有效構建體育教學多元立體育人模式探析[J].遼寧經濟,2015(02):74-75.
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