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要:近年來,伴隨我國教育體制的深入改革,教育部門也對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育學習要求有著高標準的規定。最近,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也在積極主辦體育課程建設與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培訓班,此次培訓以“新時代高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為核心主題,著力推進高校體育思政工作貫徹落實,進一步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施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教育;實施策略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怎樣改變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并將“大思政”教育落實到高職院校所有課程的課堂教學之中,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共同前行,構筑立德樹人教育大格局,是新時代高職院校教育體系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思政教育融入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必要性
所謂“課程思政”,筆者理解是指以專業課程傳授專業知識的教學過程為載體,挖掘專業知識教育中的相關思政元素,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教育相融合的一種拓展性的教育理念,并以“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形式在專業課中加入思政教育。高職院校體育課是傳授學生掌握體育專項技能和提高身體素質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同時也是促進學生身體機能、體能發展、心理發展和社會適應的重要途徑。而在很多高職院校中,學生的高考成績不是很好,學習理論知識能力有限,對理論課教學不感興趣,而動手能力卻很強,對實踐課的興趣非常濃厚,體育課程便是其中之一,將思政教育融入整個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以“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形式讓學生接受思政教育會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基于這樣的理念,思政教育需要融入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和教學方法中去,從而完善高職院校“大思政”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設。
二、課程思政在體育教學中的實施與運用
(一) 在項目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奉獻和愛國主義精神
運動員成績的取得是一個團隊團結、協作、奉獻的結果。中國女排、中國乒乓球、中國舉重、中國跳水和中國體操等很多優勢體育項目都多次奪得過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而每個冠軍的誕生過程都不是僅僅靠個人實現的,這與參與其中的教練團隊、陪練團隊、醫療團隊、科研團隊和后勤團隊等團隊的辛勤付出是不可分割的,當然也有運動員個人的天賦和努力。在項目教學過程中,引入備受關注的體育項目的典型事例,對學生有很大教育意義。體育教師要拓展教材內容,充分挖掘相關項目的典型事例,與教學相融合,注重引入的時機,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奉獻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目的。例如在一些對抗性和團隊協作性較強的體育項目教學中,學生之間可能會發生矛盾;在一些個人項目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是不能很好地掌握專項技術等,此時便是最好的思政教育時機。可向學生介紹世界冠軍、冠軍團隊和身邊典型事例,發揮榜樣的引領與示范作用,激發學生的團結協作、勇于奉獻和愛國主義精神等。當然,在體育發展的過程中也會發生一些不公允的事情,學生對處理結果也會有些不理解,教師可以通過講授或與學生討論,來正確引導學生理性看待這些問題,讓學生有主觀的認識和客觀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中國是怎樣發展成為今天的體育大國、體育強國,從而激發學生的團結、協作、奉獻和愛國主義精神。
(二) 在教學活動和比賽中培養競爭意識、協作精神和拼搏精神
奧林匹克運動“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很好地體現了體育運動的競爭意識、協作精神和拼搏精神,而奧運冠軍以及冠軍團隊成功的背后都書寫著每個人的拼搏和努力、團隊的無私奉獻和精誠協作。如今,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都缺乏這種競爭意識、協作精神和拼搏精神。體育教師可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技能形成規律,有意識地組織相關體育項目活動和比賽來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協作精神和拼搏精神等。例如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開展分組練習、分組對抗和競爭類游戲等,以多種教學形式,在課堂上營造出團隊競爭的氛圍,讓學生在活動和比賽中學會有效溝通、取長補短、自我管理和團隊協作等,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拼搏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在個人教學活動中,例如足球的顛球、排球的自顛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的發球中,學生會因技術動作掌握不準、動作變形做不到位、不會發力等多種因素,即使多次練習也不能完成相關標準,此時學生會深受打擊,失去信心,最后導致失去學習興趣,而這時教師可通過個性化指導,與學生共同分析技術難點和重點,找出問題,鼓勵學生不放棄,在困難面前不低頭,要敢于面對,直至成功,從而培養學生挑戰自我、戰勝自我和敢于拼搏的精神。還可以列舉國內優秀的運動員獲得成功的事例,來展現競爭意識、協作精神和拼搏精神,從而鼓勵學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體育項目中內在的思政元素。教師要將這樣的體育精神和思政元素通過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傳遞給學生,幫助高職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取得更優的成績。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戰術意識是一個漫長過程,需要教師在籃球教學訓練中加強對學生籃球理論文化素質的培養,加強戰術的規范訓練,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及觀察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比賽情緒,多進行實戰分析,把戰術意識和運動技術的訓練提升到同等位置上,如此,學生的戰術意識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 12- 09.
[2]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EB/OL].2017- 12- 06.
[3]朱寧,都希.“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價值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9,6(67):200- 201.
[4] 錢慧文.高職體育教學中的“課程思政”探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6):11.
[5]范一遠.思政教育融入高校體育教學路徑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9(75):253- 254.
(婁底瀟湘職業學院 ?湖南婁底 ?4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