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
【摘? ? 要】小學階段的寫作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其中寫作構思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敘事類的寫作練習,要注重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敘述邏輯,培養學生的敘述表達能力。而這一切的實現,需要教師運用符合學生實際狀況的教學方式,針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培養。本文就小學敘事作文寫作構思策略進行展開。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083
寫作是學生表達自己思維想法的一種方式,學生大致需要經過三個階段:選材——構思——表達。當學生儲備有足夠多的敘事素材之后,緊接著就需要構思合理的邏輯,根據一定順序將零散的內容,組合成完整的事件,通過修辭手法、環境描寫、神態刻畫等方式表達出來,從而才能得以順利地完成敘事作文的寫作。所以,敘事作文寫作中構思這個環節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需特別注意。
一、敘事作文寫作教學中,學生常見問題分析
(一)寫作素材不充足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剛接觸寫作,因此不少學生存在不知道應該寫什么的問題。以敘事類作文的寫作為例,學生不知道該從何處下筆,這就是典型的缺乏寫作素材的表現。無論是敘事的結構順序,還是語句的規范,都是在原素材的基礎上進行加工的。沒有敘事素材作為支撐,作文就無法成形。同時,也會給學生造成寫作很困難的印象,打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與寫作的積極性。
(二)寫作邏輯不清晰
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只是進行寫作的先決條件。即使學生能夠將事件大致描述,但若干個事件中的細節,如果缺少相應的邏輯思維,學生依舊不知道應該如何下筆。作文的寫作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寫作,對于寫作順序的理解尚不清楚,導致學生寫出的作文邏輯混亂,流暢性較差,整體可讀性不強。
(三)寫作表達不準確
這是在小學寫作教學中,經常會在學生身上發生的問題。即使學生已經選定了寫作素材,也將寫作邏輯整理清楚,但還是不知道應該怎樣下筆,在事件的表達和敘述上無法準確的呈現。造成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學生接觸寫作時間較短”和“學生詞匯和語句積累上有欠缺”。
二、小學敘事作文寫作的教學策略
(一)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學生進行寫作的先決條件,就是需要有足夠的素材儲備。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引導,使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自覺地進行日常寫作素材積累。首先,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課通過課外閱讀來了解更多的知識內容,僅可以提升知識儲備,還可以增強寫作表達能力,逐漸對寫作形成更加深入的認知。其次,教師需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所接觸的媒體消息,將所獲得的消息轉化成為寫作素材。此外,教師還需要教育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為作文寫作的素材。
(二)寫作構思邏輯的培養
當學生已經積累一些寫作素材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各種素材內容進行邏輯構思,在構思的過程中加入修飾、描述等細節,通過事件的描述和人物的刻畫,使素材內容更加豐富、具體。例如,幾乎所有的學生對秋天落葉的描寫都集中在“基本外觀和顏色”——秋天枯黃的落葉。這里就可以通過邏輯構思來對秋天落葉進行更為詳細的描寫,先引導學生重點考慮秋天樹葉會經歷一個從樹上掉落的過程,順便讓學生考慮平時經常看見落葉的地點在哪兒;然后再令學生深入思考秋天落葉掉落后的狀態以及環境,同時考慮是否能夠適當地去進行擬人化描寫,從而就開始有學生寫出了“秋天學校大門前的一顆顆楊樹不時地掉落著早已枯黃的樹葉,這些樹葉落下后靜靜地躺在冰冷潮濕的水泥地上”,這樣經歷了一個邏輯構思過程的表達就比“秋天枯黃的落葉”的描寫要更為細致,相同的內容得到了更為“立體”的表達。
(三)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小學生對于學習更多的是依靠喜好和興趣,只有當學生真正對寫作產生興趣的時候,教師的教學效果才能得到最大化的體現。在作文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鼓勵,可以設置一些班級內部的作文比賽,也可以選取學生優秀的作文在班上進行講解分析。當學生的作文得到表揚和認可的時候,學生的自信心才能夠被激發,對作文寫作的興趣才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教師在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一)教學多以鼓勵形式開展
敘事作文寫作看似簡單,實際上對于剛接觸寫作的小學生來講并不容易。學生需要積累寫作素材,同時將敘事邏輯梳理清楚,以及還需要一些寫作手法加以輔助。因此,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中,不定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當教師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時,需要加以指正和引導,無論是從選題,還是詞句的運用,或者是文中出現的趣事,都可以成為引導學生的條件。小學階段學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教師的負面情緒很可能影響到學生對于寫作的積極性,所以應該避免在學生面前產生厭煩、抱怨等負面情緒。
(二)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
小學生思維有著他們年齡段特有特征——想象天馬行空。教師不應也不能站在成年人的認知高度,去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這樣會在學生內心留下陰影,使學生失去寫作的興趣。作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不斷地鼓勵學生發揮想象,運用自己喜歡、且合適的敘述方式進行寫作。而當學生的想法過于“出格”時,教師應當予以一定的引導,在不傷及學生自尊心的同時,將學生引回正確的寫作道路。
(三)充滿耐心和信心
寫作教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的寫作水平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的,教師需要對學生保持耐心,對學生和自己有信心,切不能因為一時見不到成效,而產生焦慮、厭煩的情緒。教師的情緒能夠時刻影響著學生,所以,當教師對學生充滿信心的時候,學生才能對自己充滿信心。
總之,教師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盡量不要給學生設置過多的限制,要引導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自己內心想要表達的內容釋放出來。作文寫作教學,就是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寫作過程中,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提高對寫作的認知與理解,深化思維,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以獨立完成作文構思和敘事表達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玉英芬.培養小學作文興趣的策略研究[C].2019年教育現代化教學管理座談會論文匯編(一).2019.
[2]馬正平.中學寫作教學新思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
[3]成曦.創新模式下的小學作文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五六年級版),2019,000(0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