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新
摘要:初中語文教師要在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上下足功夫,要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一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一邊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幫助他們學好語文知識,實現學科成績的不斷進步。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以生為本,鼓勵學生創造性發展,想方設法滿足他們的個體需求,調動他們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有效的師生互動,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而言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本文具體總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有效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創造力;培養策略;總結分析
引言:如何改善弊端現狀,進一步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有效培養學生們的創造力,并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使其順利實現個性化的發展目標,是語文教師值得深思的首要問題。要徹底打破語文傳統教學模式,鼓勵初中生敢于創造,勇于創新,讓他們在精彩紛呈的課堂中突破自我。語文教育也要特色盡顯,教學實踐工作也將走向更大的成功。下面,筆者就憑借多年的實踐經驗,關于初中生語文創造力的有效培養簡單闡述了一些看法,僅供其他教師參考借鑒。
1、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再用傳統固化的教學方式,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課堂活動,既限制著初中生的個體發展,更無法滿足他們的個體需求,語文教育將失去意義,很不利于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化[1]。語文教師必須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重新構建教學模式后加強初中生創造力的培養,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主人翁,并養成樂于創造的好習慣。語文教師應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積極引導學生們自主創新、大膽創造。并優質完成教學任務,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整體教學質量得以明顯提高,育人計劃的具體執行、素質教育理念的全面滲透都將變得異常順利。
2、情感教育有效滲透
進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滲透,是培養初中生創造力的關鍵所在和必要前提,語文教師可以借助情感教育的滲透機會,充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且改變傳統教學的弊端問題,改善枯燥乏味的教學現狀后,引領更多學生實現創造性發展,期待他們學以致用,成為高素質、高水平的優秀人才[2]。比如,在《桃花源記》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教學問題,通過層層遞進的形式增進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如在學到下述片段時:“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敘述特點,提出教學問題:“迷路會怎么樣?”再指引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了解文章主旨,學生可以分組討論問題。得知“忽逢桃花林”之后,教師可以接著設置問題,比如“桃林是什么樣子的?桃林前面的又出現什么?”通過懸疑問題讓學生對文章的學習興趣變得濃厚,再通過文章的閱讀了解問題,借助分組討論強化對文章的認知,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繼而促使學生能夠從中獲取情感教育,增加閱讀興趣,增強情感體驗。此舉既帶動課堂教學氛圍,又讓學生能夠緊隨教師的教學思路,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從某種程度來說,語文教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可以借助這一優勢組織教學活動,通過真實的情感渲染加強學生情感教育,利用課本場景,結合實際生活,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具有情感上共鳴。如《我的母親》一文教學中,有這樣的場景“催我去上學”,這樣場景看似普通,其實更能體現出母親對子女的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闡述與母親相處的場景,通過問答的形式讓學生能夠感同身受,從自身實際情況更深刻理解文章母親對子女的情感,加深其對文章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對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師再進行深層次的教學拓展,這屬于閱讀的第二個階段,通過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認識度,重點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文章的精華,如重點、難點、情感價值觀等等。這一過程旨在開發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動口以及動手能力,簡而言之就是聯系文章內容,體驗生活百味,感受人生情感。
3、巧妙誘導生疑發問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當學生思維還沒有啟動時,當學生思維囿于一個小天地無法突圍時,當學生受舊知識影響無法順利實現知識遷移時,當學生疑惑不解、一籌莫展時,當學生胡思亂想、精力分散時,當學生有所頓悟、心情振奮、躍躍欲試時,教師富有藝術性的提問,可以使學生腦洞大開,積極思維。問題一旦解決,就會有“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感覺,精神上也怡然自得。比如,在教學《送東陽馬生序》時,應讓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提問題,課文第一句“余幼時即嗜學”中的“嗜學”即是關鍵詞:。有學生這樣發問:(1)把“嗜學”改為“好學”行不行?為什么?(2)“嗜學”二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這兩個問題提得很有價值,需要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再思考后才能回答。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推敲、比較、討論,領悟到“嗜學”的精妙之處。(“嗜學”不是一般的“好學”,而是特別愛好。比“好學”語意更強,更能表現作者幼時好學的迫切心情。正是有這種好學精神,他才會排除萬難,最終成才。“嗜學”二字有統領全文的作用,與本段末的“勤且艱”相照應,又與篇末的“善學”相呼應,是全文主旨所在。)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是要求教師啟發點撥、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時,要把握準時機[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駕馭教材,了解學生,優選教法,審時度勢,靈活應變,鼓勵學生積極爭辯,鼓勵學生超過老師,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應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認真挖掘書本中的創新材料,使其在每一個環節都得到具體有效落實,樹立整體的教學觀念,轉變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創新育人環境,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豐富的新方式方法,教給學生豐富的知識,培養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更多地擁有自己的想法,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創造水平,使更多學生得以成為對社會擁有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李文東.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對策[J].求知導刊,2020(12)98-99.
[2]劉佳.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07)44-45.
[3]黃磊.初中語文教學與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16)50-51.
特別說明:本文是課題《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方法的研究》更名為:《就家鄉特產飲食的實踐活動與初中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