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信進
摘要:伴隨創新教學理念的廣泛、深入滲透,當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教師不會在以老眼光看待學習能力、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相反的,會竭盡所能的進行開展分層教學,從而達成培優輔差教學目標,這樣,即可讓全班學生實現共同進步,這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思路及教學辦法。基于此,我們就以初中數學為研究對象,進一步闡述和分析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培優輔差”教學策略,希望可以給諸多初中數學教師帶去教學上的建議和思路。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培優輔差;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238
數學是一門較難的學科,學生很容易因為能力不同、個性不同等多方面差異而在數學學習上拉開較大差距,這是不可避免的一種學習現狀,自然就產生了傳統意義上的優生、差生之分,對于數學學習能力、數學知識掌控不同的學生來說,展開分層教學并實現培優輔差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打造因材施教課堂、助力全班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實踐策略如下。
一、把握分層原則并科學、合理劃分層次
想要達成較好的分層教學效果,就需要重點關注學生分層,因為分層的合理與否、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后續的培優輔差質量,所以說,把握分層原則并科學、合理劃分層次,是擺在初中數學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需要認真、負責任的完成。
首先,要客觀看待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當然,這個差異性要看的愈加全面才好,方可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一個精準把握,才可結合學生這些基本情況按照特定標準進行分層,便可保障分層愈加合理和科學[1]。其中,學生平時數學成績只是考察的其中一項內容,還需思量到學生的作業情況、課上表現情況等等,從而將學生科學劃分為三個層次:一些數學基礎打得牢固、平時綜合表現較為優異且有再度提升與進步空間的學生,可規劃到A組;數學基礎良好且平日綜合表現較好的學生規劃到B組;數學基礎較差、日常綜合表現較弱和較差的學生,可規劃到C組。
當然,教師還需結合這個分組進行不斷的反思和琢磨,從而確保分組符合現實實際情況,還可讓一些其他學科的教師參與其中進行討論,從而大大提升分組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保障之后的分層教學、培優輔差取得較好佳績。
二、對學習任務進行分層,實現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總是想讓學生學到更多,所以,會設置各種各樣且大量的學習任務,其實這種做法看似不錯,但實則并不具備較多的科學性,因為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學習差異,將這些大量且多樣的學習任務推送給學生,會給不同的學生帶去不同的學習感受,甚至一些學習任務在部分學生那里起到了助力、激勵等正向作用,而在一部分學生那里起到了拉低學生數學好印象、降低學生學習自信心等負面作用,所以,還需客觀、辯證的看問題,并非學習任務越多越好,而是適合學生的學習任務才是好任務,這點還需初中數學教師清晰認知[2]。
為了讓不同學生能力、學習程度的學生接收到與自己匹配的學習任務,還需初中數學教師對學生的學習任務進行分層,其中,需要為A組學生設計和匹配難度系數較高學習任務,從而讓這部分學生再接再厲進步,也希望這部分學生可以通過這些考驗戒驕戒躁;而對于B組學生,還需設計和呈現難度系數稍難的學習任務,其中穿插一些基礎性知識,以此來鞏固這部分學生基礎功底之余,讓學生可以借助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實現進步;對于C組學生,教師可布置以基礎知識為主的學習任務,從而讓這部分學生的數學根基打牢,可為他們之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3]。
例如在《多邊形及其內角和》課程中,教師可分別對三個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其中,要鼓勵A組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嘗試,從而得出內角和的別樣方法;對于B組學生,要讓學生掌握多邊形基礎知識之余展開探索,查驗公式的合理性;對于C組學生,要將學習標準降低,以了解和掌握多邊形內角和公式為主。
三、對教學評價分層,起到全員激勵作用
評價是數學課堂尾聲階段的特殊教學手段,利于鞏固學生課堂所學成果,是學生獲取學習自信與勇氣的關鍵途徑,對于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對于學生的學習進步是起到重要作用的,所以,數學教師有必要為了達成更好的評價效果,來進一步對教學評價分層,從而對于每個層次學生的評價更趨于合理性,方可保障全員學生受到教師鼓勵和激勵,從而樹立學習信念并強化戰勝數學難題的勇氣。
評價中,要對A組學生進行客觀性評價,除了給予一定的肯定和夸獎外,還需更多的灌輸“學無止境”的觀念,從而激勵這部分學生向更高層次邁進,方可保障這部分學生不斷進步;對于B組學生,要肯定他們的成果與努力,還需循序漸進的提高他們的學習標準和任務,讓這部分學生做好長久努力的準備;對于C組學生,教師要不吝嗇對他們的夸獎、表揚和肯定,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要在他們取得進步后及時給予表揚,切實讓這部分學生更具學習勇氣[4]。如此一來,就可保障全員學生在教師的不懈激勵下不斷進步,這將使得他們更好學習和成長,將會讓他們受益匪淺。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是越來越多教師可以清楚認知的教學實情,這也給了教師不少的教學靈感和啟迪,而分層教學、培優輔差,不僅是教師的夙愿,同時也是教師為縮減學生差距、改善學生學習現狀的而形成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辦法,需要以學生合理分層為必要前提,方可實現因材施教之余,激發全員學生的學習熱情及動力,便可助力學生戰勝數學學習中的諸多困難,相信會更好的實現全員進步目標。為此,還需初中數學教師為此付出較多的努力、付出較多的心血,便可在不懈付出的背后收獲想要的成果,相信在教師的行動和支持下,初中生的數學成績必將顯著提升,方可收獲更美好人生。
參考文獻
[1]紀世珍.初中數學“分層導學,培優補差”教學探究[J].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27(06):130-131.
[2]馬永穎. 精準教學視野下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對策研究[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1):295.
[3]謝曉芬. 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252.
[4]姚春紅. 全面發展理念指導下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135.
福建省長樂第一中學 福建 福州 3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