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芳
【摘? ? 要】高職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綜合性技能人才的重要場地,學生的道德素養和良好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著社會的安定和諧。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應重視思政教育與心理教育的融合,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情感觀念。本文以此為論題展開探討,提出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 思政教育? 心理教育? 融合途徑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105
思政教育與其他課程不同,涉及哲學領域,是一種形而上學的精神、思想、道德教育,這對青春活潑的大學生來說吸引力較低,致使思政教育課程的開展較為被動,無法發揮培養思想品德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地研究高職學生的心理,將思政教育與心理教育充分結合,解決學生人生路途發展中存在的不良心理或是扭曲的價值觀,培養出新時代的接班人。
一、尊重學生主體,建立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應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是誰,具有哪些特征,以此為基礎制訂素質教育的目標,具體可將健全學生身心認可為目標。在此過程中,首先高職院校內部應進行心理教育的專項課題研究,使每一位教職工都能學習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認識思政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并且要對教職工劃分為不同的工作小組,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夯實基礎。其次,對院校內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研究,可以通過分類的方式進行,對學生的年齡、學段等進行劃分,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態,并由不同的小組負責不同年齡段、學段的學生,找出不同學生存在的心理和思政問題,并針對問題開展專項課題研究,制定出解決和輔導方案,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和心理建設。第三,為了促使院校教職工及時的學習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院方有關領導還應該積極地組織各種培訓學習、研討會等,有效地幫助教職工借鑒、學習新的理論或是經驗,推動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發展。
二、把握態勢,促進思政與心理教育的融合
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符合高校的發展需求。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學生多為18歲至23歲的學生,且并沒有過多地接觸社會,對社會的認識、政治的認識、發展的認識較差,而且自身正處于形成價值觀的關鍵期,并且心理較為敏感,存在自尊心強的心理狀況,在遇見任何事情時的處理也不夠成熟,對一些事情的處理方法和得到的結果都會對自身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最終造就個體的價值觀念和心理素質。因此,為了幫助這一時期的學生具備價值觀念的底蘊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需要教師研究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態,幫助學生克服成長中的心理障礙,使其創造更好的未來。在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過程中,可以開展心理素質調研活動,結合調研結果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及時把握學生思想政治的發展特點,便于及時調整思政教育內容。除此之外,還可以分階段的實施心理輔導和思政教育工作措施。比如面對大學一年級的學生時,應以幫助學生建立遠大理想、關注其心理健康狀態為主。面對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則可以在思政教育中增加心理學的教學內容,使其正確認識、處理心理變化。面對大學三年級的學生時,則可以增設就業教育,幫助學生培養職業道德、培養溝通能力為主。
三、搭建平臺,與學生進行有效的咨詢溝通
通過接觸和交流才能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狀態。因此,高校就應該建立溝通咨詢平臺,幫助學生化解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心理和思想阻礙。在此過程中可以積極地借助網絡或是自媒體、APP等渠道,建立多樣化的咨詢途徑,既能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全方位做好心理教育的有效滲透,又能及時了解學生的狀態。在構建平臺后,還要由具有心理專業指導能力的教師定期管理平臺,或是定期創建話題,對學生的語言、情緒進行分析,如果從中發現有異常心理狀態和思想狀態的學生,應積極與學生本人進行溝通聯系,采用合理的方式去進行心理教育和思想引導,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另外,除了借助互聯網平臺外,還應該構建線下的咨詢室,與學生面對面地進行心理輔導,調節學生的情緒。通過上述多樣化的溝通平臺,與學生進行積極的聯系,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各類難題。
四、發揮功能,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中,要明白兩者的作用。應發揮思政教育的載體作用,積極營造健康的心理環境,通過創建健康的校園分配,增強思政教學的感染力。例如,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教學中,可以利用第二課題選修的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邀請心理專業領域的專家在院校內開展專題講座,將思政教學與心理輔導進行有效融合。或者是在課堂中,將學生分為不同的討論小組,共同開展心理活動,如沙盤模擬等,在思政教學中幫助學生了解健康心態的標準,使學生正視自己的心理狀態,并教會學生如何進行自我調節和自我疏導。另外,在以思政教學為載體中,穿插集體心理輔導內容,可以根據案例分析法進行實踐教學,適當地引用現實社會中的各種案例,使學生了解社會問題,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認知,并積極鼓勵學生在遇到心理和思想障礙時應積極尋求幫助,由專業人員的指導使自己不斷調整心理狀態。同時,還可以通過開展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校園內宣傳心理教育和思政教育,使校內構建一個良好的氛圍。如心理活動月將社會性的熱點問題作為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正確解讀熱點事件,并學會運用正確的思政理論去分析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使教學不僅僅單一地停留在某一方面,真正實現兩者的融合。
五、結束語
通過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分析得知,高職院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高職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就應該具有正確的思政立場、道德素養以及良好的心理狀態。為了實現這一點就應該將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良好的心理狀態,保障學生成為健康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候佳萌,劉金超.大數據支撐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準化變革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21,41(02):80-84.
[2]張戀戀.疫情背景下高校開展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J].金融理論與教學,2021(01):116-118.
[3]袁進霞.新媒體技術運用于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的若干思考[J].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7(01):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