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仲松
【摘? ? 要】綜合思維能力在高中地理學習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學生在高中學習生涯中必須要掌握的一項能力。高中地理的知識內容十分豐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更加明顯,綜合性增強,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看待問題的綜合思維,不斷提高地理教學成果,幫助學生學好地理,愛上學地理。
【關鍵詞】高中地理? 綜合思維?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175
地理是一門跨越多個學科,需要運用多種領域的知識來解答相關問題的綜合科目。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其實就是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學生運用所學地理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是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實質,地理學習的優劣不在于將地名記得有多熟或能夠背下來整個地圖,學習地理的最終目的是要落實到解決實際問題上。在歷年考試題中也增加了考驗學生綜合思維的比重,常見的設問方式如“分析兩地產生如此大差異的原因”“評價某地發展的條件”“解決某地問題的措施”“分析產生的影響”,“分析可能產生的危害”等。
地理學科的知識十分繁多,涉及氣溫氣候、地質地貌、洋流海洋、自然資源、氣象災害、地球運動、人與地理等。乍一看,地理又是講大氣,又要講河流,還與地質有關,基本囊括了地球上的一切事物。但地理學科的魅力就在于這些看似毫無相關性的知識都存在內在聯系,如地球公轉使正午太陽直射點隨緯度和季節變化,由此劃分出南北回歸線。同時,正是由于地球公轉才使得全球出現晝夜長短的不同,南北極出現了極晝和極夜現象。地球公轉對全球各地的氣候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赤道附近,也就是南北回歸線之間,全年受到太陽光照,由此影響形成潮熱多雨的熱帶氣候,北緯66.5°至23.5°和南緯66.5°至23.5°之間形成溫帶。由于受到地形、季風等的影響,溫帶又形成多種不同的氣候類型,如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等。地理學科所需的綜合思維能力需要將地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串聯起來,形成知識體系,樹立人地關系思想,教師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實施多元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
一、構建地理知識框架體系,把握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
地理知識的門類龐雜,教材中每一單元所側重的知識點都不一樣,有時候還會分析不同的自然現象,所以教師在傳授每一單元各個部分的知識點時要注意知識的拆分和組合。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細致地理解知識,往往會將知識點拆分得很細、很詳盡。這樣的方法雖然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識,但教師很容易忽略知識點之間的組合銜接,這對于地理學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地理知識之間存在很強的內在聯系,幾乎是相互影響作用才會形成地理現象,所以教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知識點之間的組合銜接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直接影響。
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建立地理知識框架,把握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學生在學習地理時應該將每個知識點理解詳盡透徹,拆分出每個知識點的原理能夠自己將其還原,這才能說學生將這塊知識“吃透”了。如地殼運動可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內力作用的表現有地震、火山爆發、地殼運動和變質作用。前三個學生都能夠理解,但變質作用為什么被劃分到內力作用了呢,它像是被某種物質變了質,明顯是外力的作用,這就是學生對內力作用的原理理解不到位。變質作用指地殼中的巖石,當其所處的環境變化時,巖石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等常常也會隨之變化,而達到新的平衡關系的過程。而在壓力和高溫的作用下,巖石發生化學變化,形成變質巖,花崗巖就會在地下受到地熱和重壓的影響形成火成巖。學生拆分知識逐個理解后,還要將知識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相互銜接的知識體系。如地殼運動造成地表變化,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形成不同的地理現象,東非大裂谷和大西洋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此構成了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論點。
二、樹立人地關系思想,導入地理綜合思維意識
人地思想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思想,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始終是息息相關,緊密相連的。學生要認識到人地關系的本質,學會思考人與地理的關系,并從這個角度出發看待問題。地理學系中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知識都是說明地理與人類活動有關,學生應該樹立人地關系思想,進行發散思維,思考問題。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一些地理常識,如油田一般在山地還是低谷?有知識儲備的學生會回答在山地,此時教師緊接著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儲油的地方在山地而不是低谷呢?由此教師可以展開地質構造中向斜背斜的課程。因為背斜就像一個倒扣的碗,上面空間小,下面空間大,背斜里邊有水,水上面是油,最上面是氣,由于水的頂托作用,下面空間大的地方的油會被水頂托到上面空間小的地方,就像是集中到倒扣的碗頂,這種結構能夠把大面積地方的油都集中到一個地方,方便開采。地質問題可以幫助人類解決在哪里開采石油的問題,這就是地理學科中的綜合思維意識。
三、實施多元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綜合思維。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利用多媒體帶來的資源和便捷,豐富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眼界,將一些文字描述的抽象地理現象通過多媒體直接展現出來。如流水侵蝕作用造成的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地貌、流沙堆積形成的河口三角洲、風力侵蝕出來的風蝕溝谷和風蝕洼地、風力搬運形成的戈壁和荒漠。教師應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從人地關系的角度引導學生思考,精心設置提問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中養成多視角、全面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利用人類活動與地理關系的視角思考問題,幫助學生熟悉地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地理現象不可能是因為一種因素形成的,其中蘊含著人地思想,教師可以通過繪制洋流圖教會學生識別洋流現象,如暖流和寒流的交匯處容易形成漁場。漁場與人類活動有關,洋流由于受到離岸風的影響向海洋深處流去,底層的寒流就自動向上補償,同時帶來底層的豐富的礦物質和餌料,吸引魚群,形成漁場。由此可以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系列簡易的漁場形成動態圖。
綜上所述,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地理知識體系,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以便幫助學生樹立人地關系思想,導入地理綜合思維意識,同時,注重進行多元化教學,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