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龍
【摘? ? 要】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多數數學教師會選擇講授的教學方法,整個課堂教學環節都在教師的主導下進行,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很少會參與課堂教學環節,也很難有機會對學習的知識進行細致的思考。在新的教育改革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的變革,將問題情境的創設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在情景教學之中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入思考,促進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情境?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2.055
小學數學的教學往往不僅僅是基礎知識,其中也涉及許多問題與解決方法,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正是數學教學的重要過程,教師也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但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開展教學需要掌握正確的策略,過于枯燥的教學模式只會讓學生心生抵觸,因此,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的應用。而問題情境的創設正是目前許多教師都會采取的教學策略之一,通過多種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因此,本文主要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進行探究。
一、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提高教學合理性
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教師首先應該注意問題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生活充滿著好奇心,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小學數學往往會教一些相對基礎的知識,而這些基礎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更容易實施,也能夠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些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主動思考課堂學習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并且掌握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克和千克”這一章節的教學時,由于學習的內容與實際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就可以從這一聯系入手,進行生活化的問題創設。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應該準備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不同重量的物體,以便在課堂上讓學生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例如,教師可以準備幾張紙,準備幾塊橡皮和一些螺絲釘等,然后分給不同的學生,讓他們描述這些物品的重量是輕還是重。隨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那么,我們如何表達這種重量呢?”進而,教師就可以引入克和千克的概念,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學習的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這種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課堂思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學科素養的提高。
二、創設探究性的問題情境,提高教學豐富性
教師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除了要注意情境的生活性以外,也要注意問題設置的探究性。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的主要目的就是用相對具有探究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深入思考,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廣度與深度。隨著素質教育進程的推進,如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關注的問題,而探究性問題的創設就與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密切相關,教師可以借助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自主思考,進而促進學生課堂學習質量的提高。
例如,教師在進行“平行四邊形與梯形”這一章節的教學時,由于學生之前也接觸過一些平面幾何的內容,所以,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去進行自主學習,用探究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課堂學習質量的提高。在教學這一章節時,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去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找到二者之間的聯系與差異,同時弄清楚二者各自的特征。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圖案,然后提問:“大家可以通過圖形看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什么邊角特征?”這種探究性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而這種自主的思考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增強。事實上,小學數學的許多問題對于學生來說都可以通過自主探究來解決,教師可以減少日常講課中的一些知識輸出,讓學生有機會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去進行知識的探究,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創設實踐性的問題情境,提高教學科學性
想要更好地提高問題情境創設的科學性,教師需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學生也需要掌握將知識運用于實踐,尤其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和社會更加需要那些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師需要提高日常教學活動的實踐性,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實踐活動的存在能夠加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在枯燥的課堂教學中,實踐能力的應用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的提高,進而有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師在進行“周長”等相關知識的教學時,就可以從實踐教學的角度出發,提高課堂教學的實踐性,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例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周長的概念,教師可以帶領班級的學生走出教室,在學校的公園中去引導學生親自測量花壇的周長等,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感受周長這一知識的概念,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的同時,也確保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當然,教師也需要進行一些問題的引導,比如,教師可以提問:“如何更加快捷地測量出這個長方形花壇的周長,是否需要四個邊都測量?”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一步回顧長方形的特征等知識點,通過實踐性的問題設置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掌握合理的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力,并且將這種能力運用到日常的教學之中。當然,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應該從生活化、探究性和實踐性三個角度入手,促進自身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國家的現代化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錢建國.小學數學課堂問題情境的構建策略[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7.
[2]陳傳嵐.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