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摘? ? 要】新時代的教育十分重視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教師應該培養的重點。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不利于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本文主要探討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為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提供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 科學探究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2.081
學生在物理課堂上要通過理論學習和實驗學習來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而不能僅僅是應對學科考試。目前,許多物理教師把考試作為教學目標,注重教科書理論的灌輸,沒有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不能有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物理教學中實驗演示和實驗操作課程較少,形式較為單一,使學生學習效果僅僅局限于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操作能力。物理第二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卻被部分學校和教師所忽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加強實驗示范和操作,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促進學生的能力增長。
一、貼近生活,激發學生思考
物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創新,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因此,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越來越強烈,而物理知識對人們實現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在生活中到處都能接觸到物理知識,如家用電熱水壺的電路、電熱水壺與噴嘴之間的連接器、加水過程中振動頻率的知識等,這些現象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可以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在課前,教師可以根據接下來要涉及的內容,引導學生先行探究,引發學生的思考。例如,在學習初中物理“音調與頻率”這一課之前,先讓學生在家做一個小實驗,往溫水瓶里加水,在加水的過程中觀察水的聲音大小,然后提出自己的疑問,并且針對疑問到課本上去尋找答案,最后帶著疑問和自己的答案到課堂上進行討論。其二,在課堂上要盡量使用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和實驗。例如,在教學靜電實驗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日常穿毛衣摩擦起電,人與人相互接觸起電等生活現象來進行課堂導入,讓學生充滿興趣地進行思考,在實驗中,可以指導學生摩擦自己的頭發,讓學生看到摩擦后頭發豎起來的現象,引發學生的思考。其三,在下課后,要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和分析物理現象,利用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比如,運用連通器原理制作隔臭下水道,科學回答白熾燈泡用久發黑的問題。在課前、課中、課后采用這些手段,能夠加強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重要保障。
二、加強實驗演示和實驗操作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是運用理論知識進行灌輸。在日常教學中可以看到,教師主要圍繞教材中的知識點來培養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和解題方法,而使得物理課堂應該注意的實驗性和操作性受到輕視和忽視。操作性是物理學科的本質屬性,因為它是在不斷的實驗和操作過程中產生以及發展起來的。要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必須通過實驗演示使學生對物理知識有直觀的認識,要讓學生創新物理知識,必須進行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教師應加強課堂實驗演示的頻率,創新課堂實驗演示的方法和表現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大氣壓強”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出規律。教師可以用漏斗和橡膠膜來演示實驗,漏斗口處用橡膠膜綁緊密封,然后抽取空氣,可以看到,橡皮膜向里面凹進去,然后改變膜的方向,觀察橡皮膜凹陷部位的變化,這個實驗能夠讓學生發現各個方向都有氣壓。然后進行“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大氣壓強在各個方向都有壓力,而且壓力很大,很難把球打開,教師可以叫兩個學生向兩邊拉球,教師打開管子上的開關,空氣進入球體,學生很容易就能把兩個半球拉開。這個現象不僅使課堂氛圍輕松下來,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想要了解產生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這些演示實驗逐一深化了教學內容,符合學生了解知識的規律,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此外,教師的示范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其次,教師應輔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物理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能力。教師要增加實驗課程的數量,提高自己的實驗課程教學能力,能夠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形成一定的操作能力。
三、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
在我國教育史上,“第二課堂”的概念早就被古代圣人提及并予以肯定,《學記》中的“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可以表明,古人既注重第一課堂的學習,又注重第二課堂的學習。現代教育強調素質教育,第二課堂已經成為初中物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第二課堂不僅可以解決一些物理教師在教學上的問題,而且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改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使物理與生活緊密結合。但是,當下許多學校和教師都不夠重視發展第二課堂,甚至一些學校根本不開展物理第二課堂。除了相關教育部門應該加快完善相關政策體系外,在當下最重要的是教師應該加快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以教書育人為本,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要杜絕“唯分數”論,要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例如,在評價中,不僅要考查學生的分數,還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第二課堂的科學探究能力等,這樣才能增強各個學校和教師對第二課堂的重視度,從而能夠不斷創新和發展第二課堂的教學方式和形式,以此來提高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效率。除此之外,第二課堂要求教師具有更強的教學能力,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用更加有效的教學形式帶領學生參與課堂,因此,教師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不斷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第二課堂教學能力。
總之,初中的物理課堂必須加強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提高綜合素質。首先,教師應該通過接近生活的教育,在課前、課上以及課后,讓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增加課堂實驗演示和學生實驗操作的頻率,改進實驗演示的方式,提高教師自身的實驗課堂教學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最后,要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改變評價方式,提高對第二課堂的重視程度,為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提供一個好平臺。